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新密市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
教学模式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而实验小学作为新密市艺术教育的领头人,一直走在新课改的前列,艺术教育的主渠道——音乐课堂教学也势必改革。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大面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式,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必须从音乐的教学模式切入,从教学方法上去研究,为此依据新课改理念,以学校“三环五步”快乐教学模式作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以音乐学科基地为试点,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归纳、提炼、总结,我们开始了音乐课“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二、该教学模式的详细解读
(一)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遵循听觉艺术的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教师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动作将音乐美
传递给学生,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学习音乐的动力,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特点,多渠道、多方位的以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创造力的提升。
(二)该教学模式的环节设置
此教学模式包含以下三个主要环节:
设置情境、审美体验——创设氛围、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创造表现。
(三)各环节操作说明
1.设置情境、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中小学音乐教学是以音乐的审美为核心的。
在音乐教学中,应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与课题相应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在感知、体验的状态之中陶冶情操,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美,从而培养知音律、通心灵的音乐的耳朵,在体验中开创独立见解。
2.创设氛围、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感受力和创造力。
音乐是“动”的艺术,有课堂的生动就会有学生的主动,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努力增强教学形式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教学实感,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教学手段与方法要生动,把具有“动”的特征的音乐,施教于好动的学生,使其身体动配合着音乐动,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音乐更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机会。
教师应该多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
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同一首歌曲,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重视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每一位学生充分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自由的、主动的去模仿,探究式的去学习音乐,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3.拓展延伸、创造表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
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
在音乐活动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叫姐,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创作、游戏
等。
它不仅可以发扬教学民主,话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能力。
(四) 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
此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音乐学科一至六年级综合课教学.
三、该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我校根据教研室的部署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市音乐教研员王忠梁的指导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艺术组主任为副组长,五名专职音乐教师为组员的教学模式实验小组,制定了实验方案、实验制度等文件,坚持遵循“三个同行、三个结合、三个反思、三个优先”的原则。
三个同行指的是:培训与实践同行、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同行、模式的推行与课堂实验同行;三个结合指的是:主管领导与骨干实践教师相结合、模式推行实验与教师素质提高相结合、教师成长与学生成长相结合;三个反思指的是:培训后反思、教学后反思、总结后反思;三个优先指的是:培训优先、外出听课优先、评优晋级优先。
对教学模式的推行进行全方位、全程性的管理。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首先,我们对音乐老师进行培训,邀请专家、本学科带头人做专题讲座,答疑解难。
使教师们在与专家的直接交流、思维的碰撞中明晰自己努力的方向,得到精神和气质的熏陶。
其次,教师积极订阅专业的报刊书籍,并做到每天坚持学习,大家根据学习的内容写出学习体会、案例分析、阶段小结,从而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为我校开展教学模式构建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三)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推动教学模式实验的进程
校本教研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改进教研方法,搭建交流平台,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在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使老师们在探讨交流、收集信息、互相学习中实现资源共享、资源互补,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校本教研,老师们对全新的教学模式理解更深刻了,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运用模式的初步成效及今后的改进设想
(一)运用模式的初步成效
1.改变了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2.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老师和学生真正成为了朋友,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锻炼。
3.教研活动开展得更加扎实、有序。
4.为青年老师搭建了一个更快的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平台,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和改进设想
在教学模式实践中,首先,老师们遇到了课堂教学出现混乱的问题,一方面是班大人多,另外常规训练不到位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其次,不同的年级教学目标不同,对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第三,一个老师运用同样的教学模式,对不同的内容和班级进行教学,出现不同的效果。
同样的教学模式,也不是每位教师都能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要求我们每位音乐教师把握好主导方法,不准模式而模式,使教学过程依于模式,又高于模式。
构建“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的教学模式是一次新的尝试,我校的音乐教师都积极参与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教学模式具有完整性、简略性、开放性、操作性,以及相对稳定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去探讨,使它更加有效,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