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职能间的关系:决策时计划的前提.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2.分析管理两重性的基本内容。
“管理包含很大的艺术成分.它是一个科学和艺术的综合体。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
由共同劳动的性质所产生,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
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是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的职能。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管理象一台运转的机器,它遵循着它的运作模式,但是在机器陈旧的时候就需要改进和维护,从而为企业进行更好的服务,这时就产生了艺术,而管理步伐中的细小环节,模式所不能解决的它就必须有新的方式,新的手段,新的做法去解决,根据环境和问题的不同,作出不同的结论,这本身也是艺术,所以管理是科学,但是它同时也是一门最好的艺术。
3.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来激励和约束管理者?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各级管理者体现出来的。
所以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责任大体上分为三类:1)管理一个组织。
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定该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有什么目标?如何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目标?二是谋取组织的最大效益;三是“为社会服务”和“创造顾客”。
2)管理管理者。
组织的上、中、下三个层次中,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时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者必须做到:一是确保下级的设想、意愿、努力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二是培养集体合作精神;三是培训下级;四是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
3)管理工人和工作。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两个假设前提:一是关于工作,其性质是不断急剧变动的,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而且脑力劳动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二是关于人,要正确认识到“个体差异、完整的人、行为有因、人的尊严”对于处理各类各级人员相互关系的重要性。
亨利·明茨伯格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认为,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又可进一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基础,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又包括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代表人角色。
作为所在单位的头头,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
如管理者有时出现在社区的集会上,参加社会活动,或宴请重要客户等,在这样做的时候,管理者行使着代表人的角色。
②领导者角色。
由于管理者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重要责任,他们必须在工作小组内扮演领导者角色。
对这种角色而言,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③联络者角色。
管理者无论是在与组织内的个人和工作小组一起工作时,还是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都起着联络者的作用。
管理者必须对重要的组织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能够在组织内外建立关系和网络。
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由管理责任的性质决定,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组织内其他工作小组的信息传递渠道。
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便完成工作。
管理者必须扮演的信息角色,具体又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三种角色。
④监督者角色。
管理者持续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
管理者通过接触下属来收集信息,并且从个人关系网中获取对方主动提供的信息。
根据这种信息,管理者可以识别组织的潜在机会和威胁。
⑤传播者角色。
管理者把他们作为信息监督者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
⑥发言人角色。
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
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如果信息不用于组织的决策,这种信息就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决策角色具体又包括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四种角色。
⑦企业家角色。
管理者密切关注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和事态的发展,以便发现机会,并对所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以利用这种机会。
⑧干扰对付者角色。
是指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或解决问题,如平息客户的怒气,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或者对员工之间的争端进行调解等。
⑨资源分配者角色。
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
⑩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谈判上,管理者的谈判对象包括员工、供应商、客户和其他工作小组。
4.X理论与Y理论的主要观点?X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有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赏的办法不足以战胜其厌恶工作的倾向,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完成给定的工作目标;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而不喜欢具有“压迫”的创造性的困难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人并不是懒惰,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和憎恶决定于这工作对他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在正常情况下人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
5.何谓“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6.总结现代管理理论各个学派的观点.7.结合法约尔的著作.评价法约尔对一般管理的贡献。
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1) 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将管理定义为这五个要素 2) 提出了管理的14条原则。
3) 阐述了进行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8.梅奥的霍桑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四个阶段。
揭开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序幕。
重要结论:A、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B、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 C、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D、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 E、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9.论述21世纪对管理学的挑战与未来管理学的发展趋势10.认识管理和环境的关系(1)内部环境分析的意义:是组织内部与组织战略有重要关联的因素,是这种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制定组织决策的出发的、依据和条件,是竞争争取的根本(2)外部环境分析的意义:利用发展机会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发展所构成的威胁,作为制定战略目标和战略出发点、依据和限制条件11.以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企业为例.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形态.资源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市场、融资、社会保障、风险、)等。
12.企业的管理道德和企业责任中的道德义务有何关系(实践试题)管理道德更多的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的道德约束,例如员工的人格平等与尊重;薪酬的合理性,员工能否分享企业进步....而企业责任所指范围比较宽泛,更多是对外,指企业的社会责任,这里面的道德义务则涉及了企业的产品、市场等经营行为的道德约束,如没有侵权、造假、欺骗等企业行为。
两者的关系为后者包容前者,也就是讲:“企业责任中的道德义务”包含了“企业管理道德”的内容。
13.科学决策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决策的结果往往是选择一个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客观原则;信息原则;预测原则;程序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外脑”原则。
最优决策的要求条件:1)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2)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有用性,了解其价值,并制定毫无疏漏的方案;3)能准确计算每个方案在未来的行动结果.4)决策者对组织在某段时间内要达到的结果具有一致而明确的认识.这些条件难以具备的原因:1)广义上说,外部环境对组织有或多或少的影响,组织不可能收集所有信息;2)对于有限的信息,决策者利用能力也是有限,这决定了企业只能制定有限数量的行动方案;3)任何方案都需要在未来付诸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能力和影响能力是有限的.4)即便决策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原来预期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不一定就是组织实现其最终的目标所需要的.所以难以作出最优选择,只能是满意选择.14.决策方法和相关计算。
一,定性决策方法1、头脑风暴法2、德尔菲技术法3、名义小组技术二、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型决策方法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3、风险性决策方法15.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why what who where when how16.结合具体实际说明制定一个完整的所需步骤。
1) 估量机会2) 确定目标3) 拟定前提条件4) 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 评价可供抉择的方案6) 选定方案7) 拟定派生计划8) 编制预算、使计划数字化17.简述计划活动的原则。
1.预见性。
这是计划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计划不是对已经形成的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确认。
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作出的。
可以说,预见是否准确,决定了计划写作的成败。
2.针对性。
计划一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指示精神而定,二是针对本单位的工作任务、主客观条件和相应能力而定。
总之,从实际出发制定出来的计划,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计划。
3.可行性。
可行性是和预见性、针对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预见准确、针对性强的计划,在现实中才真正可行。
如果目标定得过高、措施无力实施,这个计划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说,目标定得过低,措施方法都没有创见性,实现虽然很容易,并不能因而取得有价值的成就,那也算不上有可行性。
4.约束性。
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了约束作用,在这一范围内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
18.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设计组织的结构是执行组织职能的基础工作.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经营环境,经营战略,技术及其变化,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规模.组织所处的环境,采用的技术,制定的战略,发展的规模不同,所需的职务和部门及其相互关系也不同,但任何组织在进行机构和结构的设计时,都需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⑴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⑵权责对等的原则;⑶命令统一的原则19.组织有哪些基本的结构类型?这些结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具体怎样运用?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