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药师专业知识模拟题33一、1. 关于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头孢吡肟属于第三代头孢菌素B.第三代头孢菌素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C.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细菌抗菌活性优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D.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对肾脏基本无毒E.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答案:D[解答] 头孢吡肟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对革兰阳性细菌抗菌活性不及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优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其中头孢他啶为目前抗铜绿假单胞菌最强者;与第三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之间有部分交叉耐药现象;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有较高稳定性,对肾脏基本无毒。
故选D。
2. 下列不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是A.红霉素B.阿奇霉素C.克拉霉素D.罗红霉素E.克林霉素答案:E[解答] 大环内酯类的基本结构系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
14元环的有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15元环的有阿奇霉素,16元环的有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克林霉素无大环内酯类的基本结构,不属于此类。
故选E。
3. 与细菌细胞壁黏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是A.青霉素B.红霉素C.头孢唑林D.头孢吡肟E.万古霉素答案:E[解答] 青霉素、头孢唑林和头孢吡肟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相似,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后,抑制PBPs中转肽酶的交叉连接反应,阻碍细胞壁黏肽生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细菌体破裂死亡;红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万古霉素的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壁黏肽侧链形成复合物,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
故选E。
4. 关于氨基苷类药物的特点和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新霉素为局部使用药,用于皮肤黏膜感染B.卡那霉素首选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C.庆大霉素首选于治疗鼠疫和兔热病D.链霉素一般单独用于结核病治疗E.庆大霉素与青霉素两种药液同时混合注射可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答案:A[解答] 庆大霉素首选于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链霉素首选于治疗鼠疫和兔热病;链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治疗结核病;庆大霉素与青霉素联合用药可治疗肠球菌性心内膜炎,但两种药物混合时有体外灭活作用,不可同时将两种药液混合注射;新霉素为局部使用药,用于皮肤黏膜感染,不能注射给药。
故选A。
5. 患者,女性,28岁。
自述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怀疑有滴虫病,取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滴虫活动,一般可用哪种药治疗A.甲硝唑B.替硝唑C.青霉素D.依米丁E.氯喹答案:A[解答] 甲硝唑对阴道滴虫有直接杀灭作用,对女性和男性泌尿生殖道滴虫感染都有良好疗效。
替硝唑和依米丁为抗阿米巴药,氯喹为抗疟药和抗阿米巴药,青霉素为抗菌药,几种药均不用于治疗滴虫病。
故选A。
6. 药物口服后的主要吸收部位是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E.直肠答案:C[解答] 此题重点考查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胃肠道由胃、小肠和大肠三部分组成。
其中小肠表面有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吸收面积很大,为药物口服后的主要吸收部位。
7. 体内原形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E.转化答案:D[解答] 此题重点考查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排泄是指体内原形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D。
8.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新吸收的现象为A.表观分布容积B.肠肝循环C.生物半衰期D.生物利用度E.首过效应答案:B[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肠肝循环的概念。
肠肝循环是指在胆汁中排出的药物或代谢物,在小肠中转运期间重新吸收而返回门静脉的现象。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B。
9. 有关鼻黏膜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渗透压有利于吸收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C.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如静脉注射D.鼻腔给药方便易行E.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答案:C[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鼻黏膜给药的优点。
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高度渗透压有利于吸收,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消化酶的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和静脉注射相当,鼻腔给药方便易行,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C。
10. 不涉及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肌内注射C.静脉注射D.皮下注射E.皮内注射答案:C[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过程。
除了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C。
11. 肾小管分泌过程是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E.吞噬作用答案:B[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药物排泄的过程。
药物排泄的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及肾小管重吸收。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B。
12.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B.水解反应C.结合反应D.取代反应E.还原反应答案:D[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和结合反应。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D。
13.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给药剂量与t时间血药浓度的比值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hE.具有生理学意义答案:A[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及含义。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其单位为L或L/kg。
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数值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较小。
表观分布容积不代表药物在体内的真正容积,不具有生理学意义。
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
14. 有关药物在体内的转运,不正确的是A.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构成体循环B.药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运C.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D.某些病变使淋巴系统成为病灶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E.淋巴系统可使药物通过肝,从而产生首过作用[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淋巴系统的转运。
血液循环与淋巴系统构成体循环,由于血流速度比淋巴流速快200~500倍,故药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转运。
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在以下情况也是十分重要的:①某些特定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转运必须依赖淋巴系统;②传染病、炎症、癌转移等使淋巴系统成为靶组织时必须使药物向淋巴系统转运;③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脏,从而避免首过作用。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E。
15. 有关药物在体内与蛋白结合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过程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药物贮存的一种形式D.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游离浓度大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与生物因素有关答案:D[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药物在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进入血液中的药物,一部分以非结合的游离型状态存在,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
药物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储存形式,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饱和现象,只有药物的游离型形式才能从血液向组织转运,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除了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等有关外,还与动物种属差异、性别差异、生理与病理状态有关。
16. 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B.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影响药物吸收的剂型因素。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
生物利用度与药物吸收有密切关系,维生素B2为主动转运的药物,饭后服用可使维生素B2随食物逐渐通过吸收部位,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可对难溶性药物进行微粉化处理,但水溶性药物微粉化处理并不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符合一级过程,为被动扩散吸收,药物脂溶性愈大,吸收愈好,生物利用度愈高,而不是愈差。
水溶性药物通过生物膜上的微孔吸收,水溶性大小不是决定生物利用度的条件,而是浓度大小。
许多药物具有多晶型现象,分为稳定型、亚稳定型和无定形。
无定形药物溶解时不需克服晶格能,所以溶解度大,溶解速度快,吸收好,常为有效型。
因此无定形药物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
故本题答案应选B。
17. 某药的反应速度为一级反应速度,其中k=0.03465h-1,那此药的生物半衰期为A.50小时B.20小时C.5小时D.2小时E.0.5小时答案:B[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生物半衰期的计算方法。
生物半衰期简称半衰期,即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t1/2表示。
由于该药的反应速度为一级反应速度,所以t1/2=0.693/k。
本题k=0.03465h-1,t1/2=0.693/k=0.693/(0.03465h-1)=20小时。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B。
18.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用残数法求ka的前提条件是A.k=ka,且t足够大,且t足够大C.,且t足够大D.,且t足够小E.,且t足够小答案:C[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ka的计算方法。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时,用残数法求ka的前提条件是必须ka远大于k,且t足够大。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C。
19. 静脉注射某药,X0=60mg,若初始血药浓度为1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V 为A.20LB.4mlC.30LD.4LE.15L答案:D[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静脉注射时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方法。
静脉注射给药,注射剂量即为X0,本题X0=60mg=60000μg。
初始血药浓度即静脉注射的瞬间血药浓度,用C0表示,本题C0=15μg/ml。
V=X0/C0=60000μg/(15μg/ml)=4000ml=4L。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D。
20. 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是A.K,VmB.Km,VC.K,VD.K,ClE.Km,Vm答案:E[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
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为:-dC/dt=VmC/(Km+C)式中,-dC/dt是物质在t时间的浓度下降速度,Km为米氏常数,Vm为该过程的理论最大下降速度。
其中Km和Vm是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中两个最重要的常数。
故本题答案应选择E。
二、患者,女性,33岁。
近期出现胸闷、紧迫感、呼吸困难以呼气为主,经常被迫坐起,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冒汗。
严重时出现口唇和指甲发紫,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