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课件
OAR评 估
DVH:OAR的0.1、1、2、 DVH:膀胱、直 肠壁1、2、5cm3 5cm3的最小剂量 的最大剂量 ICRU 38点剂量
DVH:OAR的0.1、1、 2cm3的剂量 ICRU 38点剂量
ESTRO推荐—靶区勾画
GTV(肿瘤体积)
诊断时的GTV(GTVD)
近距离治疗时的GTV(GTVB1、GTVB2,……)
一定程度的借鉴!
我科三维腔内放疗流程
1.施源器的置入
2.CT采集图像
3.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
4.计算机设计 三维计划并实 施剂量优化
8.治疗
7. 连接放射源
6.CBCT 实时质控
5.评估靶区 及危及器官
CT VS MRI
Viswanathan AN等对比CT、MRI: 直肠和膀胱的等剂量线相似 CT:很难确切区分肿瘤大小、形状 不能很精确的勾勒出宫颈癌的上界 肿瘤左右方向上可能存在过度估计
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技术探讨
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 晏俊芳
后装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地位
腔内放疗是宫颈癌根治性放疗不可
缺少部分
宫颈和子宫的特殊解剖位置 剂量学平方反比规律
宫颈癌腔内放疗发展史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镭 1903年Margaret Cleaves报告用腔内镭疗治 愈2例宫颈癌 三阶段: 早期:1920~1980 低剂量率,靠经验 现代:1980~2000 高剂量率,引入剂量 参考面,剂量参考点评估 现在及未来:2000~ 三维… …
加拿大开展现状
加拿大截止2009.4调查:58名妇科肿瘤放疗 专家
广泛应用受限原因
治疗耗时长 经济花费大 配套设施要求高: MRI 全麻 超声引导 ICU
三维腔内放疗在中国的推广
有针对性的临床应用
靶区大 施源器在靶区中分布较偏 子宫位置特殊:尤其是特别前倾或后倾 发生子宫穿孔时 危及器官与靶区位置贴近
主、骶韧带CT影像学
宫颈周围有什么?—脉管
脉管:淋巴管、血管、神经 子宫动脉是髂内动脉前干分支,途径阔韧带的基 底部、主韧带的中间,分为较粗的宫体支和较细 的宫颈阴道支,其中宫体支在宫角处分为宫底支 、卵巢支、输卵管支。
子宫动脉—宫颈上界
宫颈上界
OAR勾画
直肠 乙状结肠 膀胱 小肠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7,68(2),491~498.
因经济、便捷等原因实际应用中多选用 CT
CT上的靶区勾画—GTV
GTV:即使增强CT也很难勾画
+
不准确
CT上靶区勾画—IR CTV
ESTRO推荐:明确的显微镜下可见肿 瘤区 HR CTV+ 5~10mm的安全边缘区
二维腔内放疗特点
宫底点
现代
二维影像 参考点给量 简单优化 点剂量评估
膀胱点
宫颈点 直肠点
二维腔内放疗的缺陷
缺陷1:处方剂量线可能不能完全包绕靶区 Kim RY等研究发现:ⅠB1、ⅠB2、 ⅡB、ⅢB期应用常规2D治疗,处方剂量 线仅能分别包括98.5%、89.5%、79.5 %、59.5%的GTV
Brachytherapy,2003,2(4):200-206.
缺陷2:A点剂量的不准确性 Grigshy PW等研究发现分次插入, A点剂量变化达-33%~+35%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93,27(3):725-729.
二维腔内放疗的缺陷
缺陷3:危及器官剂量测定的不准确性 D.Alezra等对15位Ⅰ~Ⅲ宫颈癌患者进 行2D和3D近距离治疗比较:直肠3D最大剂 量比2D高1.5倍,膀胱3D比2D高1.55倍 难以评估子宫周围的乙状结肠和小肠的 受量
肿瘤消退直径<10mm:IR CTV包括超出宫颈的残存病 灶(如,宫旁的)+潜在扩 展方向上(宫旁、阴道、宫 体)外放10mm的安全边缘 IR CTV=HR CTV+10mm安 全边缘
肿瘤体积稳定没有消退: IR CTV=最初肿瘤范围 +10mm的安全边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STRO推荐中国推广难点
MRI影像为基础 实施时间长:麻醉下、 Nucletron欧版施源器体积、直径大、 角度单一:超声引导下 内照射分次表与国内经验不同
三 维 后 装 规 范
靶区 勾画 特点
GTV(I):通过 影像学确定的肿 瘤体积 GTV:GTV(I)+ 任何临床可见和 可触及的肿瘤范 围 GTV+cx:GTV+整 个宫颈 CTV:pCTV、 rCTV 以MRI为基础
GTV:诊断时及分次治疗 时 HR CTV:肉眼可见高肿 瘤负荷区(宫颈+近距离 治疗前认定的肿瘤扩展 区) IR CTV:明确显微镜下 可见肿瘤区(HR CTV+5 ~10mm安全边缘) LR CTV:显微镜下肿瘤 播散区(外照/手术) 以MRI为基础
↑ 据治疗过程中肿瘤消退情况而定
CT上很难判断肿瘤消退程度、不准确 对HR CTV下处方剂量
CT上的靶区勾画—HR CTV
HR CTV:高肿瘤负荷区,肉眼可见 全部宫颈+近距离治疗前认定的肿瘤扩展区
CT上宫颈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解剖 影像学
?
宫颈周围有什么?—韧带
宫颈管长约2.5~4cm, 圆锥形结构,由前至 后呈扁平状,其外口 直径呈周期性变化 周围韧带:圆韧带、 阔韧带、主韧带、骶 韧带
现在 未来
三维影像
靶体积给量 三维空间上的优化 DVH评估
现代
二维影像 参考点给量 简单优化 点剂量评估
三维腔内放疗疗效报道
Pötter R报道:直径>5cm的肿瘤 2D 3D 3年持续完全缓解率 71% 90% 局部控制率 64% 82 %
Radiother Oncol ,2007,83(2):148-155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6,66(3),Supplement:407.
缺陷4:个体化治疗强调不足 Elhanafy OA等研究:分次HDR治疗中36 %的患者肿瘤体积变化大于10%
J Appl Clin Med Phys, 2002 ,3(1):1-5.
现代→现在和未来
设计三维计划及优化
予HR CTV下处方 剂量 通过几何优化尽 可能避让危及器 官、使处方剂量 包绕90%以上HR CTV
靶区评估
D90为主 V100 查看100%等剂量曲线包绕范围,了解靶区丢失部位 ,看能否进一步优化 COIN(conformal index/适形指数):一种考虑关键 器官受照的适形度定量化的衡量,当COIN最大时, 剂量分布最好。 COIN=c1*c2 c1=CTVref/Vctv,c2=CTVref/Vref CTVref为接受>=100%剂量的CTV的体积 Vctv为CTV的体积 Vref为接受>=100%剂量的体积 理想化时,c1、c2均等于1
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Vol 64,No 1,197~204,2006
OAR评估
D2cc为主 关注热点 关注直乙交界处剂量
点剂量是否沿用?
A点剂量:可沿用,4cm 膀胱、直肠点剂量:不沿用
ICRU 38报告过低估计了膀胱、直肠的剂量
谢谢!
感谢张福泉教授指导! 感谢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全体成员
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对本项研究 的支持! 感谢诸位聆听!
我科临床应用观察结果
近期疗效: IIA、IIB局控率100% 急性副作用: 肠道反应:I级 80%,II级20% III级、IV级 无 泌尿系反应:I级或无 阴道反应:无狭窄、挛缩(随诊半年以上)
美国开展现状
ABS(美国后装协会)07.8~07.11统计的 美国三维后装开展情况
Int.J.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 Vol 76,No 1,106~109,2009
地区 代表 文献
美国
04年红皮发表的 ASTRO推荐
欧洲
05年绿皮发表的ESTRO推 荐I、II
亚洲(韩国)
Int.J.Radiation OncologyBiol.Phys,V ol.68,No.5,1446~145 7,2007 CTV:与HR CTV相似 ,更强调最初肿瘤向 宫腔或阴道浸润的部 分及宫旁浸润部分 以CT为基础
CTV(临床靶体积)
高危CTV(HR CTV):宫颈+后装前认定的肿瘤扩展区 中危CTV(IR CTV):HR CTV+5~10mm安全边界 低危CTV(LR CTV):显微镜下肿瘤播散区,外照/手术
ESTRO推荐—靶区勾画
肿瘤完全消退或消退直径 >10mm: IR CTV=HR CTV+最初诊断 时肉眼可见肿瘤区 不需增设安全边缘
点剂量占处方剂量比 D2cc占处方剂量比
膀胱 59% 84% 直肠 48% 64%
Abstracts/Brachytherapy 5(2006)P-67
我科剂量学研究
CBCT实时质控
1.施源器随宫体运动 而运动,无脱落 2.OAR中小肠位移最 大
我科剂量学研究结论
2009年15例患者58次CT图像 三维腔内放疗计划较常规二维计划: 显著增加了靶区覆盖率、提高适形度 未明显增加危及器官剂量 有益于控制危及器官高量 安全性较好 进展期、特殊位置子宫等难度较大靶区更明显 子宫前倾较后倾者靶区包绕更好 膀胱体积控制在115~200cc更有利于剂量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