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1、体现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每个人的身体条件由于各不相同,预先不可能准备好适应各种情况的运动处方。

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因人制宜,个别对待。

同时,一个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不是别人给予的,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所制定的。

2、及时修订调整运动处方
由于每个人在按照运动处方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其身体或者客观条件经常不断的发生变化,如机体能力或心肺功能随着运动锻炼而发展、提高。

今天制定的运动处方明天就不一定完全适合,因此,初定的运动处方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一次或者多次性的微调整,使之成为适合自己条件的运动处方。

3、制定运动处方耐力是基础
在制定运动处方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尤其身体素质的差别比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更为重要。

因此,在制定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应该以身体素质(全身耐力)基础状况为基础,作为首要考虑的条件,同时结合性别、年龄等具体情况,这样制定出的运动处方才是适宜的。

4、确保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
为了提高全身耐力水平,必须达到改善心血管和呼
吸功能的有效强度。

如果运动超过机体上限,就可能有危
险,这个运动强度或运动量界限,称之为安全界限。

这个
最低效果的下限为有效界限。

安全界限和有效界限之间,
就是运动处方安全而有效的范围。

对于身体条件差的,在
制定运动处方时,应该严格规定运动内容等各个方面;反
之,自由度较大,练习时,不必严格规定内容。

5、体质基础和运动效果的特异性
锻炼前运动基础较差,体质不强的人,他们从事小运动量就能收到显著效果,而锻炼前有一定的运动基础,体质较好的人,则要求更高的运动强度的刺激才能见效,这就是体质基础的特异性。

运动效果的特异性是指运动时身体的生理适应
根据运动种类或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目的选择适宜的运动种类进行锻炼很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