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处方理论与运用

运动处方理论与运用

运动处方理论与运用
——09经济系财政班陈良姿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是: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运动处方的特点是1、目的性强。

运动处方有明确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围绕运动处方的目的进行的。

2、计划性强。

运动处方中运动的安排有较强的计划性,在实施运动处方的过程中容易坚持。

3、科学性强。

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是严格按照康复体育、临床医学、运动学等学科的要求进行的,有较强的科学性。

按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明显的健身和康复效果。

4、针对性强。

运动处方是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制定和实施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康复效果较好。

5、普及面广。

运动处方简明易懂,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收效快,是进行大众健身和康复的理想方法。

运动处方的种类根据应用目的和对象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健身运动处方,它是以正常人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二是康复运动处方,它是对患者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达到治疗某些疾病和康复的目的;三是竞技运动处方,它是对运动员按照运动处方进行训练,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

运动处方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动处方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运动处方主要是采用中等强度的有氧代谢为主的耐力运动,即:有氧运动。

正常情况下,有氧运动对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代谢产物的清除,调节做功肌肉的摄氧能力、组织利用氧的能力等有明显的作用。

(二)运动处方对呼吸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呼吸系统的通气量、摄氧能力,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

(三)运动处方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处方可增强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肌肉协调性保持及恢复关节的活动幅度,促进骨骼的生长,刺激本体感受器,保存运动条件反射,促进运动系统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消除肿胀和疼痛等。

(四)运动处方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
处方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机能,加强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增进食欲,促进胆汁合成和排出,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等疾病。

(五)运动处方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实施运动处方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能力,改善大脑皮质和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调节。

(六)对体脂的作用,实施运动时间长、运动强度中等的运动处方能有效地减少脂肪组织,达到预防疾病和健美的目的。

(七)运动处方对代偿功能的作用,因各种伤病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时,人体产生各种代偿功能来弥补丧失的功能。

有的代偿功能可以自发形成,(八)运动处方对人的心理作用,运动能有效的释放被压抑的情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的平衡。

体育基本锻炼方法有1、持续练习法: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不太大的强度,不间歇地连续进行练习的方法。

它适用于健身走、跑步、骑自行车等项目。

2、重复练习法:在相对固定的(不改变动作结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方法。

主要用于短跑、力量健身等运动项目。

练习特点:每次练习强度较大(90%~100%),动作结构和负荷数据不变,间歇时间充分休息,使机体恢复。

3、间歇练习法:在一次或一组练习之后,严格按间歇时间进行休息,在身体未完全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组练习的方法。

广泛用于周期性项目(跑步)和球类项目中。

4、循环练习法:根据练习任务,建立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按照规定的顺序、路线,依次完成每站所规定的练习和要求,周而复始地练习的方法。

5、变换练习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运动负荷、动作的组合、练习环境、条件等情况下的练习方法。

利用运动处方来对大学生的日常体育锻炼进行指导的方法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科学锻炼方法。

它带有明显的个体化特征,即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适合他自己的运动处方。

锻炼方法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上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来进行,并且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运动处方,以便使每个人都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