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元 总 结
【归纳拓展】
1.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①过滤,②分液,③结晶、重结晶,④蒸馏和分馏,⑤层析,⑥萃取。
2.常见离子的检验
Cl —的检验:与AgNO 3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 42一的检验:先加稀盐酸无现象,再加入BaCl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O 32一检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NH 4+检验:与强碱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3.焰色反应
(1)定义: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称做焰色反应。
(2) 实验操作:铂丝先用稀盐酸洗净后灼烧,灼烧到没有颜色,再蘸取待测物质。
(3) 钠钾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钠――黄色;钾――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4.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物质的量(n) = N N =M m =V V =c B V ;物质的量浓度(c B )=B M 1000。
5.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实验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或稀释,④转移,⑤洗涤,⑥振荡,⑦定
容,⑧摇匀,⑨装瓶。
【自主检测】
1.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开始仰视液面,读数为19.0 mL ,
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0 mL ,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 ( )
A .等于8.0mL
B .大于8.0 mL
C .小于8.0 mL
D .无法判断
2.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写有以下实验数据: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1.7 g 食盐 ②用量筒
量取5.26 mL 的盐酸 ③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某酸溶液的pH 是3.3 ④配制250mLNaOH 溶
液所选容量瓶上标记的温度为20℃,其中数据合理的是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3.下列各项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B .为了防止容量瓶漏水,可在玻璃塞上涂上凡士林
C .为了确定一种纤维是人造毛还是纯羊毛,可在火焰上灼烧
D .为了除去NaCl 中少量Na 2CO 3,可加入盐酸至溶液显中性
4.实验室需用480mL 0.1mol ·L —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 容量瓶进行配制,以
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 .称取7.68g 硫酸铜,加入500mL 水
B .称取12.0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C .称取8.0g 硫酸铜,加入500 mL 水
D .称取12.5g 胆矾配成500mL 溶液
5.要配制浓度约为2mol ·L -1NaOH 溶液100mL ,下面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250mL 烧杯中,用100mL 量筒量取100mL 蒸馏水,加入
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至固体溶解
B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量筒中,边搅拌,边慢慢加入蒸馏水,待固体完全
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m
A
C .称取8gNaOH 固体,放入100mL 容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容量瓶使固体溶
解,再加入水到刻度,盖好瓶塞,反复摇匀
D .用100mL 量筒量取40mL5mol ·L -1NaOH 溶液,倒入250mL 烧杯中,再用同一量
筒取60mL 蒸馏水,不断搅拌下,慢慢倒入烧杯中
6.密度为0.91 g/mL 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0.25),该氨水用
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
A .等于12.5%
B .大于12.5%
C .小于12.5%
D .无法确定
7.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某物质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 g ,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
ρg ·cm -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110-⋅L mol S M ρ
B .1)
100(1000-⋅+L mol S M S ρ C .110-⋅L mol M S ρ D .
11000)100(-⋅+L mol S S M ρ 8.将2.4mol 某金属投入1.8L 2mol/L 的某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产生7.2g 氢气,
则该金属和酸分别是 ( )
A .二价金属,二元酸
B .二价金属,三元酸
C .三价金属,二元酸
D .一价金属,一元酸
9.质量为8.02g 的铁片,放进1.0L 0.90mol/L 的CuSO 4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洗净、
干燥后称量,质量变为8.66g 。
若认为溶液的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后溶液中Cu 2+的浓度
变为( )
A .0.89mol/L
B .0.82mol/L
C .0.78mol/L
D .0.6mol/L
10.在一定温度下,某无水盐R 在水中溶解度为23g ,向R 的饱和溶液中加入Bg 该无
水盐,保持温度不变,析出R 的结晶水合物Wg ,从原饱和溶液中析出溶质R 的质量为
( )
A .g
B W 123
23)(- B .g B W 7723)(- C .g B W 10023)(- D .g B W )23
77(- 11.配制 1 mol/L 的CuSO 4溶液500mL ,需胆矾 g ;用 称量,把称好
的胆矾放入 里,用适量蒸馏水使它完全溶解,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 中,用
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把每次的洗涤液都注入 中,然后慢慢地加入蒸馏
水,到液面在刻度线下 处,改用 滴加蒸馏水到刻度,使溶液的 最低点正好与刻度线 ;把瓶塞盖好,用 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 托住瓶底,将瓶底倒转、摇匀。
从配好的溶液中取出10mL ,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为 。
12.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
溶。
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
(实验中使用的过
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
②
③
④
⑤洗涤沉淀
⑥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3.要分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并分别得到干燥的气体,某学生设计如图装置,
其中a是玻璃活塞,b是分液漏斗玻璃活塞。
(1)甲容器中盛______溶液;乙容器中盛
__________溶液;丙容器中盛__________溶液。
(2)实验时关闭_____(a、b),打开______(a、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_这样
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
(3)当分离完一种气体后,关闭____,打开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得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种粒子(H2O、Na+、OH一)能使指示剂变色,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①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②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2 mL NaCl(pH=7)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③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2 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下述“现象”是指无色酚酞试液是否变红)
(1)实验①看到的现象是,说明;
(2)实验②看到的现象是,说明;
(3)实验③看到的现象是,你得出的结论是。
15.200mL密度为1.1g/cm3,质量分数为15%的H2SO4,跟Zn完全反应。
计算:
(1)生成多少升氢气(标准状况)
(2)H2SO4物质的量浓度
(3)生成ZnSO4溶液,将此溶液稀释成0.50L,求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单元总结
1.B 2.D 3.CD 4.D 5.AD 6.C 7.B 8.C 9.B 10.A
11.125.0g;托盘天平;烧杯;转移至容量瓶;容量瓶;1~2cm;胶头滴管;凹液面;相切;食指;手指;1mol/L
12.②过滤安装好过滤装置,将①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③稀释(或沉淀)在另一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将②的滤液沿玻璃棒慢慢加入该烧杯中,并不段搅拌,直至析出全部固体
④过滤重新安装过滤装置,将③的悬浊液沿玻璃棒加入过滤器中过滤
⑤向④的过滤器中注入少量蒸馏水,使水面浸过沉淀物,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洗几次
⑥用小试管从⑤的漏斗下口取出少量洗出液,滴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若没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沉淀已洗净
13.(1)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稀硫酸
(2) b a CO2+2NaOH=Na2CO3+H2O 一氧化碳
(3) a b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二氧化碳
14.(1)酚酞不变红H2O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2)酚酞不变红Na+不能使酚酞变红(3)酚酞变红OH—能使酚酞变红
15.(1)7.45L (2)1.68mol/L (3)0.67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