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案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变色花教案设计

《变色花》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变色花》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物质在变化》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课旨在通过探究变色花的奥秘来认识两类物质——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制作好的“指示剂”鉴别身边物质的酸碱性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指示剂”这个神奇物质在不同酸碱性物质中的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

2.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

3.知道指示剂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师的示范了解自作指示剂的过程。

2.能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大胆的阐述自己发现,体现探究的乐趣。

2.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用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教学方法:情趣导入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
紫色甘蓝指示剂、肥皂水、洗衣液、橙汁、白醋、橘子数个、白色纸花、
试管若干、试管架若干、水槽若干、胶头滴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问题-猜想
1.同学们,刘谦听说过吗?老师也跟这魔术大师学了一手,想看吗?接下来就是我们一起见证奇迹的时刻!
2.表演魔术: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纸花,并在上面喷水,学生认真观察。

3.设疑:你们认为使花变色的奥妙在哪里呢?
4. 我非常欣赏同学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任何看似奇异的现象只是因为其中蕴藏着一些我们暂时不明白科学道理,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假设,这些假设是否正确呢?我们要通过什么来验证?
(设计意图:利用魔术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任务一:尝试探究,揭示概念
任务呈现:学生尝试实验
让学生在装有白醋和碱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五六滴紫甘蓝水,观察现象。

自主学习: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展示交流:生发现:紫甘蓝水遇白醋变红,遇肥碱水变绿。

教师讲解:1.什么是酸、碱性物质什么是酸碱指示剂。

2.说明指示剂的用途和应用范围。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纸花变色的原因,了解常见的物质中有的是酸性物质、有的是碱性物质。

同时知道指示剂能够分辨出物质的酸碱性。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任务二:自制指示剂
任务呈现: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今天我们认识的是其中的一种,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自制的,想做吗?
教师介绍紫甘蓝水的制作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学生小组自制紫甘蓝指示剂。

展示交流:各小组的组长代表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任务三: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任务呈现:指示剂做好了,想试着做些检测吗?那就用自制的紫甘蓝指示剂检测自带的物质的酸碱性吧。

(教师讲解注意事项:教师让各组把带来的各种物质装入洗净的培养皿里,然后用胶头滴管取适量的指示剂逐一进行检测,根据颜色的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并填写实验记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进行检测,教师相机指导。

展示交流:学生代表展示实验结果,教师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补充介绍生活中的酸性碱性物质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以致用,发现科学存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学生自变魔术,感受学习的乐趣
谈话:现在谁能把这朵花变成绿花红叶呀?
以组为单位讨论方法,并请学生代表表演魔术。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手验证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反馈:展示成果五、总结归纳
总结反思:同学们这节课都表现的非常好,最主要的是同学们会手脑并用去进行探究,并且发现了很多问题,课件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大家能把这种好方法发扬下去。

1.谈话: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变色花
酸性物质变红
紫甘蓝水(酸碱指示剂)+
碱性物质变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