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译坛又陆续涌 五四”
现出一大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家, 现出一大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家,其中有 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胡适、 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胡适、林语 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 堂、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 等。这个时期翻译理论开始受到重视并有了长 足的发展。 足的发展。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甲午战争后
中国翻译简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晚清时期中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
也情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 也情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伊索寓 天方夜谭》 鲁宾逊漂流记》 言》、《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 《茶花女遗事》、《悲惨世界》、《安娜卡列 茶花女遗事》 悲惨世界》 安娜 卡列 妮娜》等等。 妮娜》等等。这一时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探索 文学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周桂笙、 文学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周桂笙、 徐念慈、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 徐念慈、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 第一次翻译活动高潮罗马文学三大鼻祖之 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3世纪翻译的 一的安德罗尼柯于公元前 世纪翻译的 拉丁文版《奥德赛》 拉丁文版《奥德赛》被视为西方翻译史 上最早的译作, 上最早的译作,其后的一些大文学家们 也都开始尝试用拉丁语翻译或改写希腊 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 戏剧作品,从而掀起了西方历史上。这 一阶段的翻译活动将古希腊文学介绍到 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罗马帝国后期。此时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罗马帝国后期。 出现在罗马帝国后期 哲罗姆翻译的《 圣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哲罗姆翻译的 通俗拉丁文本圣经》 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 成为定本,标志着《圣经》 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与世俗文学翻译同样重要的地位。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 出现在11- 世纪 此时, 世纪。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 -12世纪。此时,西 方世界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方世界出现了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西方 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 翻译家把大批阿拉伯语作品译成拉丁语, 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在翻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 支谦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开始追求文字的典雅; 突破了以往的直译法 道安总结出了 五失本” 总结出了“ 三不易”的规律; 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彦琮在其论着 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 在其论着《 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 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 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 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 开始提倡意译; 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 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 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 探索。 探索。
中国翻译简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 陈福康编著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中则是按照中国 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古 历史的分期来划分的,即把中国翻译史划分为古 近代、现代、当代四个部分 代、近代、现代、当代四个部分 : 古代翻译史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 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 古代翻译史起于先秦时有关翻译的零星论述,至清干 隆初年《番清说》 隆初年《番清说》为止 东汉至宋代的佛经翻译 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明清的宗教、 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 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 五四” 起于鸦片战争止于“ 近代翻译史起于鸦片战争止于“五四”运动 现代翻译史从 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现代翻译史从“五四”运动到 年新中国成立 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 当代翻译史则从建国后至今
中国翻译简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著名的禁烟英 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 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 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 “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 拟设翻译书院议》 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 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 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并 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他在总结 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 此外, 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 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 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 译”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 发出入于其间” 发出入于其间”。 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 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 其次便是梁启超。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其次便是梁启超。严复总结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了“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 的翻译标准。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理论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如果将符号学计算在内, 如果将符号学计算在内,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始于公 年左右的盖伦; 元200年左右的盖伦;若只将有关翻译的论述视为西方译 年左右的盖伦 论之始,那么从公元前1世纪的西赛罗就开始了 世纪的西赛罗就开始了。 论之始,那么从公元前 世纪的西赛罗就开始了。 ——刘宓庆 刘宓庆 西方最早的翻译理论家是罗马帝国时期的著名哲学 家西赛罗( )。公元前 家西赛罗(Cicero)。公元前 年,他首次提出整体意 )。公元前55年 义应重于单个词的意义, 义应重于单个词的意义,并指出了修辞在翻译中的重要 作用。从西赛罗之后, 作用。从西赛罗之后,西方翻译界便围绕着相关问题不 断地发展完善起来。公元400年基督教学者圣 哲罗姆 年基督教学者圣哲罗姆 断地发展完善起来。公元 年基督教学者圣 (St.Jerome)也曾发表过重要的翻译理论论文,提出了 )也曾发表过重要的翻译理论论文, 文学用意译, 圣经》用直译”的观点。 “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的观点。1530年马 年马 路德( 丁路德(Luther)提出了必须采用民众语言使译文通俗 路德 ) 自然的重要观点。文艺复兴时期,但丁提出了“ 自然的重要观点。文艺复兴时期,但丁提出了“文学不 可译” 多雷提出了所谓“翻译五原则” 可译”论;多雷提出了所谓“翻译五原则”,即译者必 须理解原作内容,必须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 须理解原作内容,必须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字对译, 采取通俗形式和讲究译作风格。 采取通俗形式和讲究译作风格。
中国翻译简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董秋斯发表了《论翻译理论建设》一文后, 董秋斯发表了《论翻译理论建设》一文后, 中国译论开始了有目的的建立体系, 中国译论开始了有目的的建立体系,开始了 转型” 期间傅雷提出“传神” “转型”。期间傅雷提出“传神”、钱钟书 提出“化境” 提出“化境”,又为传统翻译理论增添了光 辉的一页。文革期间,翻译工作基本停止。 辉的一页。文革期间,翻译工作基本停止。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后,译界长期徘徊于原有的认识水 平上。80年代后半期,谭载喜等人主张 平上。 年代后半期 必须建立翻译学”的呼声目益高涨。 “必须建立翻译学”的呼声目益高涨。 到了1990年,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 年 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 出版, 出版,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建 立的标志,传统译论也就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立的标志,传统译论也就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 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的现代翻译理 论。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在唐朝 第三阶段在唐朝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 通梵汉两种语言, 通梵汉两种语言 , 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 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 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 。 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 和支持, 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 和支持 , 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 , 出现 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 五不翻”的原则, 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 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中国翻译简史
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 直译,甚至是“死译” 硬译” 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口授 形式, 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 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 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 第二阶段从苻秦译场和姚秦译场开始,翻译由 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 私译转为官译;隋朝,上林园里设置了翻经馆。
Unit 2 中西翻译理论的历史和现状
Unit3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中国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实践史 西方翻译理论史
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 译高潮: 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 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 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中 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 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 神州大地蓬勃推进,方兴未艾, 景况壮观。 景况壮观。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总序言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翻译实践史
Unit 2 中西 翻译 理论 的历 史和 现状
第四次高潮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这时候, 第四次高潮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这时候,除了 发生在文艺复兴时代晚期 宗教之外,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 宗教之外,翻译活动已经深入到思想、政治、文化 等各个方面, 等各个方面,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翻译家和译 其中英王詹姆士一世1611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 作。其中英王詹姆士一世 年命人翻译的英文钦 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 定本《圣经》则标志着英国翻译的一次飞跃。这部 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 译着至今仍被奉为英语语言的经典之作,对英语语 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言和英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五次高潮是在 是在17- 世纪 世纪。 第五次高潮是在 -20世纪。这一时期的翻译比文艺 复兴时期稍为逊色, 复兴时期稍为逊色,但仍有大批西方文学名著被翻 译出来, 译出来,此时东方的一些优秀文学作品也开始被译 成各国文字。 成各国文字。 第六次高潮开始于二战时期 一直延续至今。 开始于二战时期, 第六次高潮开始于二战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二战以 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来,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也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 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翻译的范围随之大大扩展,科 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各种国内、 技和商业翻译日趋成熟。各种国内、国际翻译协会 和团体的组建, 和团体的组建,为集中翻译力量多出翻译精品打下 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 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人 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们对机器翻译的研究也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虽然 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 目前计算机翻译的质量远远不如人工翻译,但其速 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 度却是人类无法比拟的,这无疑对人工翻译提出了 严峻的挑战。 严峻的挑战。在未来的世纪里计算机到底能不能代 替人脑还是个谜。 替人脑还是个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