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

清新三中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2012、3、181、 (2010高考•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上述问答表明①“孝”的内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 (2010年高考•天津卷 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C.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 祸兮福倚福兮祸伏3、 (2010年高考•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为此, 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 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 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4. (2009 •上海,23 ,)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5、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至懊运会吉祥物“福娃” ,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 卷轴状的祥云火炬。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

从 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A •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B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C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6. (2009 •江苏,27)“5.12 ”汶川大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 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

“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②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B. ③④C.①②④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A.①② D.②③④7、 ( 2009 •浙江,29 )鲁、梁等国不战而衰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启示是,看问题、办事情() ① 既要看到运动的绝对性,更要看到静止的相对性。

②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

③ 既要认识矛盾的同一性,又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

④既要重视局部,又要统筹全局。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8、 (2009 •湖南岳阳一中高三第六次月考)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是现代诗人卞之琳的诗句。

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 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也装饰别人。

其中包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9、(2009 •全国I, 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 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 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 “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 “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 “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 “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10、(2009 •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 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B. 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11. (2008 •广东文基17)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 B.质量互变的关系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2、 (2008 •上海,不定项 23)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下列成语不能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13、 (2008 •北京文综30)在传统京剧表演中,同一类型角色的表演有大体一致的程式,就像唱歌、 奏乐要遵循一定的乐谱一样。

京剧演员在表演中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又要努力创造富有特色的角 色。

这一艺术要求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前提B.矛盾普遍性是特殊性的表现C. 混淆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 没有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 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14、(2008 •北京文综29)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

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 )①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2008 •江苏单科33)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

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

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

”遂其子不再怨。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16、(成都市2010届)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句名言蕴含的哲理是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

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 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这表明:①矛盾双方具有统一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认识具有无限性A.①④B.①③ C .②④ D.①②18、(2009 •北京东城期末检测)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历史的经验表明, 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越是形势好的时候、越是发展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

这是因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9、(2009 •北京海淀期末检测) 一般说来,在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应综合考虑上述原则,但有时也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 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的做法体现了()A.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B.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C. 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D. 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0、(2009 •北京朝阳期末检测)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针对最近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指出:不仅是奶制品,也不仅是食品,要使整个中国制造成为中国人信赖、世界人民信赖的而 有信誉的产品。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体现的哲学思想有()① 要敢于承认矛盾和揭露矛盾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矛盾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A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C.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B.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 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关键问题17、(天津市宝坻一中 2010届高三高考冲刺试卷)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的存在为前提④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A.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1、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2. (2009.安徽月考)材料:二十国集团定于9月24日至25日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第三次金融峰会,而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将是会议讨论的重要议题。

当前,尽管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趋稳、向好的迹象,迫在眉睫的危机已经渐渐消退,但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仍面临许多风险和不确定因素。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的话,那就是“近忧已解,远虑犹存”。

但总体而言, 世界经济趋稳、向好的迹象越来越多,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从近期看,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最黑暗时期一度逼近全球性大萧条的危险已经解除了。

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看待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特点的哲学依据。

清新三中高二《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练习题答案1-5 DDDBA 6-10 BCABD 11-15 ABCBB 16-20 CADBB二、非选择题21、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

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问题。

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每点5分)其他矛盾分析法的观点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①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了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危机已除,但风险犹在。

(4分)②矛盾双方力量是不平衡的,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

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