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考点:
一、市场失灵的类型:
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每个人都拥有完全的经济信息。
(2)存在着一个充分竞
争的市场。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4)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产生外部效应。
(5)交易成本很小。
(6)经济当事人完全理性。
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市场条件下达不到完全自由竞争的程度,因而市场
机制由于其内部机制的不健全和外部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发挥调节作用。
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由于市场自身的不完善造成的市场条件对理想状
态严重偏离。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
1、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灵;(1)在交易中双方对于商品质量,性能等信息了解程度不
同而导致的失灵。
(2)破坏市场机制运行的优胜劣汰的作用。
(3)出现优汰劣胜的
资源配置。
(4)出现违背道德规范的道德风险。
2、公共物品引起的失灵;公共物品不能向私人物品那样在市场上被自发而有效地生产
出来,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
3、外部效应引起的失灵;
4、垄断引起的失灵;
5、分配不公引起的失灵;单纯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
6、宏观经济失衡引起的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总供求的失衡,它以超额供给或需求为
特征。
三、政府失灵的表现:
1、公共政策失灵,主要有决策失灵和执行失灵。
2、公共物品供应的低效率
3、政府寻租问题,无意创租,有意创租,被动创租
4、行政扩张
四、政府失灵的原因:
1、有限信息
2、有限的控制能力
3、代理问题
4、政府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5、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6、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
7、政府腐败
五、政府失灵的矫正
1、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2、必须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之间做出恰当选择
3、必须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4、必须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5、必须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
6、必须以法律制度规范政府的行为
7、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政府体制
六、政府解决负的外部效应的政策
1、发现负的外部效应
2、直接的行政管制,经济处罚
3、制定和实施损害赔偿法
4、征收污染排放税
5、给予治理环境污染的行为以津贴补贴
6、实施污染许可证制度
7、建立污染排放权交易市场
七、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
1、居民收入差距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2、收入差距对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影响
3、收入差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收入差距对权利平等的影响
5、收入差距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八、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一)市场力量消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从劳动收入来看,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工资水平的变化可以缩小居民
劳动收入差距
2、从资产收入来看,不同种类的资产的相对价格或受益率的变化可以缩小居民资产收
入的差距
3、从转移性收入来看,其所依循的不是市场规则,市场力量对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差距
不能发挥调节作用。
(二)第三种力量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1、第三种力量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也可能扩大居民收入差距
2、第三种力量调节收入的手段不足
3、第三种力量选择援助对象往往具有偶然性
4、第三种力量同低收入居民之间不存在法定的援助与被援助的关系
5、第三种力量不能作为全面的、持续地消减居民收入差距的稳定的力量
(三)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1、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的后果要求政府调节收入差距
2、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需要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3、市场量和第三种力量的局限性要求政府积极调节居民收入差距
4、政府具有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依靠力量的能力
5、建立以政府为主,以第三种力量和市场力量为补充的居民收入差距调节体系
九、市场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
1、通过立法强制卖方向买方提供更多的真实信息
2、政府对信息优势方利用信息优势进行不贡品交易,不公平竞争的行为进行足够的处罚
3、制定和实施经济合同法
4、对市场交易主体的交易资格进行审查
5、政府搜寻和向市场提供某些方面的信息
十、政府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手段的选择
对居民收入征税;对居民财产征税;征收商品税;政府向居民提供教育服务;发展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定和实施反就业歧视和反工资歧视的法律;实施逆向的工资分配制度;最低工之制度;调整某些商品的价格;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
十一、寻租的特征
1、寻租是有利可图的活动,但它却没有增加社会剩余
2、寻租行为与政府干预有关
3、寻租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多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4、寻租本身白白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这些
于社会无益的活动上
5、寻租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活动或避租活动
十二、公共物品政府供应的必要性
1、市场力量和第三种力量供应公共物品的局限性要求政府供应公共物品
2、政府履行其经济职能需要政府供应公共物品
3、政府具有更强的供应公共物品的能力。
十三、公共物品充分供应的必要性
1、公共物品的充分供给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必要条件
2、公共物品有利于减少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
3、公共物品的成分供给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4、公共物品的供给是经济资源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5、公共物品供应不足会造成消费者福利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