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途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疲劳驾驶是我国驾驶人过去所不注意的事项之一,也是我过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有效地防止疲劳驾驶会给我国的交通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作用(此部分应简要说明疲劳驾驶及长途疲劳驾驶的危害及重视的意义,重写)关键词疲劳驾驶交通事故……(你下面的内容与马致远的大同小异,论文不能出现这样的雷同)!!!前言我国已成为汽车大国,汽车销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位,由此可见我国的交通业日益繁荣,而由此引发的交通问题也逐渐成为了制约我国交通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长途疲劳驾驶这一问题也逐渐的被人们关注。
长途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
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
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疲劳后继续驾驶车辆,会感到困倦瞌睡,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或瞬间记忆消失,出现动作迟误或过早,操作停顿或修正时间不当等不安全因素,极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这势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而交通业也因事故频发而不得不被制约着。
所以说疲劳驾驶已成为了制约我过交通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此部分应重点、扼要说明长途驾驶造成危害及防范的意义。
)目录前言 (03)一、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 (08)二、什么是疲劳驾驶 (04)三、长途疲劳驾驶的表现 (07)四、疲劳驾驶的成因(重点说明长途疲劳驾驶的成因) (05)2.1形成疲劳驾驶的主要原因 (05)2.2夏季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 (05)2.3高速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 (06)五、应对疲劳驾驶的办法 (09)5.1高速行车防范疲劳的办法 (09)5.2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 (09)5.3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 (09)5.4乘客的监督 (10)5.5交通管理部门的监察 (10)总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按目录序号将文中标号统一)(论文的思路应该是先说明疲劳驾驶的危害及事故统计、给出疲劳驾驶的含义、突出什么情况属于长途驾驶、什么原因会导致长途疲劳驾驶、长途疲劳驾驶的防范机理是什么、根据防范机理提出防范措施。
)(此类图片如果不是制作幻灯片应该去掉)图1疲劳驾驶长途疲劳驾驶的防范措施一、什么是疲劳驾驶所谓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行车中,由于驾驶作业使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某种变化,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
一般指机动车辆驾驶人员每天驾车超过8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的违章行为。
按照这一概念,“疲劳驾驶”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必须是驾驶机动车的人员。
(2)必须在规定道路上行驶时。
(3)每天驾车超过8小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体力消耗过大或者睡眠不足,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时仍继续驾驶车辆的行为。
同时具备以上三个要素,就构成“疲劳驾驶”。
二、长途疲劳驾驶的成因引起疲劳驾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驾驶人的疲劳主要是神经和感觉器官的疲劳,以及因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肢体疲劳。
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动作受到一定限制,注意力高度集中,忙于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从而出现眼睛模糊、腰酸背痛、反应迟钝、驾驶不灵活等驾驶疲劳现象。
形成疲劳的顺序是:眼睛,颈部、肩部、腰部,主要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
1.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原因(1)生活环境:居住地离工作地点过远;家务事过多或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社交太广,参加文娱活动时间太长。
(2)睡眠质量:就寝过晚,睡眠时间太少;睡眠效果差;嘈杂的睡眠环境不能保证睡眠质量。
(3)车内环境:空气质量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和振动严重;座椅调整不当;与同车人关系紧张。
(4)车外环境:在午后、傍晚、凌晨、深夜时段行车;路面状况差;道路条件好,情况单一;风沙、雨、雾、雪天气行车;交通环境差或交通条件拥挤。
(5)运行条件: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6)身体条件:体力、耐久力差;视、听能力下降;体力弱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服用驾驶车辆忌用的药物;女性生理特殊时期(经期、孕期)。
(7)驾驶经历: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时间短、经验少;安全意识差2.夏季行车容易导致疲劳在夏季炎热天气或驾驶室内温度过热的环境下驾驶车辆,温度高、空气流通差,驾驶人很容易疲劳,往往会感到精神疲倦,视线逐渐变得模糊、思维变得迟钝,尤其是午后行车极易瞌睡,甚至会出现驾驶人瞬间失去记忆的现象,勉强驾驶会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夏季炎热天气行车,应尽量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出现疲劳时应及时停车休息,不得勉强驾驶车辆。
3.高速行车容易导致疲劳驾驶驾驶车辆时,随着速度的提高或持续高速行车,驾驶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驾驶疲劳现象。
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道路环境单一,交通干扰少,速度稳定,行车中的噪声和振动频率小,易使驾驶人产生单调感而困倦瞌睡,出现“高速公路催眠现象”。
由此可见,驾驶车辆高速行驶,容易导致驾驶疲劳。
三、疲劳驾驶的表现疲劳状态是一种不定量的状态,在不同时间、不同个体、不同情境下,疲劳产生的程度也不同。
所以在驾驶员身上,疲劳状态的发生从弱到强可能有不同的变化。
疲劳状态产生以后,驾驶员疲劳的心理表现形式,可以通过驾驶员的自我感觉或主观体验来反映,概括起来主要有:(1)无力感。
驾驶员感到体力减弱、操作无力,方向、换挡等操作主动性下降。
(2)注意功能失调。
疲劳会引起注意稳定性下降,注意力分散,接收外界信息怠慢迟缓,视野逐渐变窄,漏看、错看信息的情况增多。
(3)知觉功能减退。
感觉器官的功能会由于驾驶疲劳而发生衰退或紊乱,主要表现为视觉模糊、听力下降,甚至产生幻觉。
(4)操作技能下降。
换挡不灵活,动作不协调,油门操作不平稳。
(5)记忆、思维能力差。
头脑不清醒,对外界事物思维判断力下降。
在过度疲劳时,往往会忘记操作程序,如转弯时忘记开转向灯、不观察车侧及车后情况等。
(6)困倦瞌睡。
头脑昏沉、困倦、闭眼时间延长甚至打瞌睡图2疲劳驾驶的表现四、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驾驶人疲劳时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
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档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驾驶人疲劳时,会出现视线模糊、腰酸背疼、动作呆板、手脚发胀或有精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思考不周全、精神涣散、焦虑、急躁等现象。
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图3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五、应对疲劳驾驶的办法1.高速公路行车防范疲劳的办法高速公路路面宽阔、固定参照物少、车流速度高;既无交通信号灯控制和道路平面交叉,又无行人、非机动车和其他低速机动车干扰,所有车辆都保持较高的速度各行其道有序地行进。
在高速公路行车,驾驶人的精力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体力消耗增大,而且会不知不觉地提高车速,甚至丧失制动减速意识。
在这种环境下长时间驾驶车辆会感到单调、枯燥,既容易产生松懈或疲劳。
因此,驾驶人没有休息好或感到有点疲劳时,不要驾车进入高速公路。
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最好在1个半小时到2小时到就近的服务区休息一下;若感觉有点疲倦或有睡意时不要继续驾驶,最好立即休息。
2.缓解疲劳驾驶的方法当开始感到困倦时,切忌继续驾驶车辆,应迅速停车,采取有效措施,适时的减轻和改善疲劳程度,恢复清醒。
减轻和改善疲劳,可采取以下方法:(1)用清凉空气或冷水刺激面部;(2)喝一杯热茶或热咖啡或吃、喝一些酸或辣的刺激事物;(3)停车到驾驶室外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进行刺激,促使精神兴奋;(4)收听轻音乐或将音响适当调大,促使精神兴奋;(5)作弯腰动作,进行深呼吸,使大脑尽快得到氧气和血液补充,促使大脑兴奋;(6)用双手以适当的力度拍打头部,疏通头部经络和血管,加快人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大脑兴奋。
3.主动预防疲劳驾驶的办法预防驾驶疲劳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当已经感到疲劳再去改善,就不如做好预防效果更好。
预防驾驶疲劳可采取以下措施:(1)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效果。
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床不宜太软,被子不要过重、过暖,枕头不宜过高。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A、C、Bl、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多吃纤维性食物,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防止便秘和痔疮;多吃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可以减轻驾驶中的焦虑和烦燥感;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每餐间隔以5~6h为宜,尽量做到定时就餐,切忌饱一顿,饥一顿;饮食应细软,不要狼吞虎咽,也不要只吃干食,适量喝汤有助消化。
(3)科学的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科学、合理的安排行车时间和计划,注意行车途中的休息;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之间,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4)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方式。
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5)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4.乘客的监督一般情况下,交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很难判断司机是否疲劳驾驶,而作为乘车者,大都对驾驶人是否长时间驾车知根知底,为此只有每个乘车者都来当好预防疲劳驾驶的“监督员”,安全行车才有保障。
乘车者坐的若是长途公共汽车,就须注意途中有多长时间没换司机了,如果时间过长就要提醒司机及时换人,司机对善意的提醒无动于衷的话,你不妨打电话报警,举报其疲劳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