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
教材分析:《美术中的比例》是五年级上册第6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比例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形式法则之一,并能应用到设计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学生会测量出黄金分割点,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根据“黄金分割比”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合理的花瓶,并装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了解比例在美术作品中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黄金分割比,发现生活中比例的美,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艺术作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比例的形式美感,并设计一个带有比例关系的美观花瓶。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花瓶、学生作品若干
学具:绘图铅笔、剪刀、胶水、彩纸、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造型艺术领域中比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美的造型,美的建筑,我们感觉它美,一个是因为色彩美,形象美,再有就是它的比例美。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比例:最早出现在数学中,一般长度与长度、面积与面积的比率。
如长的与短的、大的与小的等都形成比例。
二、讲授新课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比例是“艺术之母和女王”,于是他把人体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人在运动和站立时的比例。
站立时人是长方形的,而当人伸展四肢时,又变成了圆形,从而发现人体的比例变化。
1.出示《维鲁维斯的人》
(1) 人在站立和伸张四肢时,在圆形和正方形有何比例关系?
(2) 师简单介绍这幅作品。
2.师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
(1)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值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使用1:0。
618的比值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这种比例在造型上美观而得名。
(2) 师用黄金分割的知识分析《巴黎圣母院》。
什么样的比例美呢?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人就测算出1:0.618这个比例最美。
这就是黄金比,大家可以算出1:0.618~0.6,你们都知道2:3;3:5;5:8都接近这个数,就都是美的比例。
小结:美术不是算术,有用精确测算,平时设计作画时,形象看起来舒服,比例接近2:3,3:5,5:8就可以了
3.中国画中是怎样运用比例的《出示溪山行旅图》:
(1) 画上画的什么?
(2) 山和人物的大小对比如何?
(3) 这样对比有何作用?
师: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描写了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处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佛壮观下面的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这就更突出了大山高耸气势。
这幅画成功地运用了山和人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我国山水画的杰作。
4. 分析、欣赏
(1)比就是这么神奇吗?如果变比例会怎样?
我们看杯子比例很舒服,体现黄金比,拉宽会怎样?接长会怎样?
照相机的宽与长较接近2:3,加宽呢?加高呢?
电视机、背投、画框的现代比例演变
其实大自然中,许多东西天生地比例就体现黄金比,比如:这精美的贝壳,我们喜欢收集它,却不知正是它上面圈圈螺旋线吸引了我们,看看它每轮间距离比例是多少?
(2)欣赏花瓶,想一想,花瓶的结构和花瓶中存在着哪些比例关系?
(3)欣赏小朋友们设计的花瓶
三、尝试实践
运用今天学到的比例知识设计一个美观独特的花瓶。
制作方法与步骤
1、确定花瓶的外形以及各部分比例。
2、用对折法剪花瓶。
3、装饰花瓶。
4、四、作业展评
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
并从外形、比例、装饰几方面点评。
五、本课小结
从自然到人、从古到今人们发现和发展了比例和谐的美,同时运用这些比例使我们的生活更美。
生活中的比例还有很多奥秘,有待同学们去探索发现。
板书设计:
美术中的比例
黄金比例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