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英语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报告大庆市第六中学孟令喆大庆市第六中学孟令喆老师主持完成了2014年度大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小课题《提高高中英语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4gxkt486),课题组主要成员为:宋伟、彭艳霞、杨柳、方霞、徐佳、赵阳、石琳丽,共七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学困生转化是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的话题,也是教育学心理学重点研究的课题。
国外的研究从很广的视角把学困生分为先天有障碍和后天有影响两大类。
国内的研究更多注入中国的文化因素,从生理、心理、教育现状、文化背景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
然而,当下的理论零散研究多、系统操作少;经验描述多、实践指导少。
由此可见,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那么如何让学困生转化的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就有赖于教育理论者和工作者们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概括总结出更有指导意义的学困生教育理论。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学困生的分类研究理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发现转化规律,提高指导学困生的有效性。
2、实践意义通过课前预习,引发学困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
通过课上参与,激发学困生获取知识的多种有效途径。
通过课后创造,焕发学困生决不放弃和自我提高的热情。
尤其贯穿始终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使学困生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既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又有助于保持昂扬的英语学习激情,从而令学困生品味英语学习的快乐,逐步走出困境。
待千帆过尽,教师终会发现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样重要、光荣、有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弄清英语学困生的常见类型、特点及成因;2、探索出有效转化各类学困生的方法;3、构建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教学运行模式;4、促进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各类英语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并建立个案研究档案。
2、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切入点,研究转化方法,并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
3、形成研究成果并应用在实际教学模式中,研究学困生在学习成绩、能力品质等方面的提高程度,检验其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转化力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一)课题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困生上课参与教学活动情况,了解其发展动态,通过阶段性和终结性评价,检测学困生发展情况及转化效果。
2、调查研究法:深入课堂内外,定期通过调查问卷追踪调查学困生。
统计之后,发现学困生在家庭状况、心理、行为、能力表现、成绩等方面存在着不均衡、难持久的问题。
3、个案分析法:把转化过程中成功的事例形成个案,总结经验,并形成成果在学校推广应用。
4、行动研究法:全体参与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水平,总结经验,把研究成果及时运用于实践,为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助力。
5、文献研究法:收集、检索、学习、品味国内国际的相关理论成果,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组建研究队伍——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实验班——前测、分析和调研——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成果形式:调查报告、个案跟踪档案、课题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1月)构建一级目标(不厌学)——构建二级目标(愿学)——设计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途径(心理关、基础关、能力关、评价关等)成果形式:公开课、座谈会、经验论文、课堂案例、录像课等第三阶段:研究方案调整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分别在高中各年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反馈、分析,并在出现效果无改善或不理想的现象时,及时在语言感染力和行动号召力上进行调整。
成果形式:公开课、经验论文、教学反思、课堂案例、录像课等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4月——2015年6月)针对实施和调整阶段的研究情况,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方法途径。
将前四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撰写论文、个案分析、教学心得、研究报告等。
成果形式:公开课、课堂教学案例、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三、课题研究的成果及成效(一)课题研究的结论经过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结合课题中英语学困生和自主学习能力两个关键词,本课题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对学困生的分类有了更为明确的界定经过了对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参照成绩优劣界定学困生的方式,理性地根据他们的行为表现和思想状况,将英语学困生分成以下类型:*学法不当型:这种学生由于学习不得法,学习成绩起伏很大,思想包袱很重,但优点是始终不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堪称老师最心疼的学困生。
*能力不强型:这种学生接受新知识比较缓慢,常常还来不及消化巩固旧知,新知又开始了,因此他们只能勉强地跟着学。
*动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好玩、好动、不抓不学,抓一抓才学一学,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
这种学困生一旦转化成功,提高效果显著。
*散漫对立型:这类学生对学习不重视,平时不努力,由于成绩及行为表现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因心理不满而赌气不学不听,与老师严重对立。
2、对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了更为具体的做法。
首先,基础关(1)重“记单词”,轻“单记词”高中英语词汇量大约3500-4000,词汇量大决定了记忆负担重。
旨在将“单记词”转变为真正有效的“记单词”,可以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策略:策略一、分层记忆法。
单词的记忆可分为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其中理解和掌握的单词,大多是出现率和使用率较高的词汇,属于四会单词。
教师在指导学困生学习单词的时候,要将这部分单词视为记忆的重点,绝对不能打折扣,其他单词可以仅作识记要求。
策略二、交际记忆法。
英语学习的宗旨是交际,单词的记忆重在为听、说、读、写、译来做铺垫,从而达到长期的记忆效果。
在美国学校,依靠阅读提高学生词汇量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记得一本书上写到,一个生词在不同的地方出现十二次,就被人记住了。
因此,在高中阶段应逐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词汇的使用频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拥有较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体会词汇在具体语言环境下的交际作用,而不仅仅是把单词的记忆和讲解放在首位。
(2)重句法,轻语法语法主要包括词法和句法,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原则,体现着语言的结构规律。
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要真正学好学透英语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为了尽快转换到“重语用、轻语法”的学习模式上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策略一、任务型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让学生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理解、体验和运用语言。
例如,为了学习定语从句,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任务可以设计为看图造句,对图中的人或物用定语从句描述,尽量使用不同的关系词,数量多、正确率高的小组胜出。
通过这种任务型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表达的意义上,而不是语言形式上。
策略二、句子结构分析法。
最好的学习语法方式应该从学习句子开始,因为句子的使用性和灵活性很强,蕴含语法点很多,也便于向其他的知识点延伸。
随着对英语句式的分析、总结和积累,以及在具体的情景下加以反复运用,最终有助于学生形成以点带面的英语思维习惯和语言知识体系。
其次,能力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指出,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具体到学习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尝试突破。
(1)知识自测能力为了了解学生现有语言水平,及时发现和诊断语言学习中的问题,教师总是在学习过程中或某一阶段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
然而,同一张试卷去考查不同学习程度和进度的学生,这对于学困生来说,便有可能失去真正的考查意义。
因此,教师应依据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单独出一套自测题,并且周期宜短,每周一次,数量宜精,每次15个左右即可。
试题类型应灵活多变,从简单直观的短语互译,到逻辑有序的解题方法,从规范合理的高考题型,到新颖独特的能力新题。
学生只需结合当周所学重点,在更加灵活的题型和语境下,在自己可接受的能力范围内,检测每周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学会处理信息、分析问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最初的检测难度要降低,以学生适应尝试后能够解决问题为宗旨。
除此之外,在有了一定的适应性之后,一定要锻炼学生自编试题,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编题的过程,是其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的结合,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内在需要出发开展学习活动,使这种自测活动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逐渐成为学生自我提高的一部分,巩固复习的好资源。
(2)参与体验能力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发现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理论[2]。
在经过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之后,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应运而生,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用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平均学习保持率)在两周之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如下图。
其中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授给他人”或“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这种学习效果的达成是建立在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体验式学习的基础上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一直以来所倡导和追求的。
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设计并应用“三份作业”的课堂模式,培养学困生“我要学”的主动学习热情,逐渐提高其参与体验的能力。
具体如下:预习作业(课前有期待):可以是复习类的作业,以便为新知的引入和迁移做好铺垫;可以是探究类的作业,以便对新知提前进行探索、预知或质疑。
总之,以少量、高质为前提,以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愿望和好奇心为宗旨。
课上作业(课中有参与):可以是层次性的作业,使各学习层次的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可以是生活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可以是开放性的作业,使学生成为应用的创新者。
总之,以有梯度和有实效为前提,以巩固基础、激活思维、学有所得为宗旨。
课后作业(课后有创造):实施“基础作业+弹性作业”的作业模式,既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又可延展到预习下一节课。
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查阅资料和实践活动等。
总之,以精选、适量为前提,以引导学生继续关注和探究的可持续学习为宗旨。
(二)主要成果简介1、学术类:(论文发表)课题主持人孟令喆的文章《高中英语学法不当型学困生转化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2015年第6期上,为转化学法不当型学困生找出有效对策。
彭艳霞的文章《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在《校园英语》2014年11月刊上,从群体、目标、过程、评价四个方面促进学困生英语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