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疗与养生

食疗与养生

食疗与养生食疗与养生中华民族应用饮食养生保健的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我国己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

《山海经·修务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遇七十毒。

”这生动地反映了古人寻找食物的壮丽史实。

明代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收载了千余种药物其中就有两百余种保健医疗性质的食物养生食疗方剂也有数百种之多。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保证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益寿延年。

一、食养“食养”即饮食养生就是通过食物对身体进行调养。

“食养”分两类:一类是正常健康人的食养另一类是有病症的患者的食养。

正常健康人食养的目的是通过饮食提供人体活动消耗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素不使之失去平衡以保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生命在于平衡。

”摄入的营养素缺乏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良而失去平衡摄入的营养素过多也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失去平衡这些都会造成新陈代谢障碍而形成疾病。

但正常人体有良好的自稳力对摄入营养素的波动有一定的承受力和调节力。

只要不偏食不暴饮暴食使摄入营养素的波动在自身的承受力和调节力的范围内对于有益食品可以“一切都吃适可而止”。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必有殃祸。

”这是我国古代养生家对食养的认识与评价。

根据他们的观点现代人加以总结提出食养的个原则:一是饮食有节忌暴饮暴食二是食宜清淡忌膏粱厚味【膏梁厚味】肥腻浓厚的食物。

长期多食不但影响肠胃功能还会产生内热和疮疡的病症。

三是不可偏食多食五谷杂粮四不勉强进食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五是怒后勿进食古人常说食后不怒怒后不食六是饮食不可过冷过热过冷伤胃气过热灼内膜七是食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八是注意食后养生。

二、食疗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

食疗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达到调理身体强壮体魄的目的。

食疗文化源远流长食疗是一种长远的养生行为。

以前的人通过食疗调理身体现在的人通过食疗减肥、护肤、护发。

食疗是一种健康的健体之道。

中医历来强调“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以下几大突出的优点:一、食疗不会产生任何毒副作用而药物治病则不然长期使用往往会产生各种副作用和依赖性而且还可能对人体的某些健康造成影响二、这些食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之物价格低廉有的甚至不花分文让我们在日常用餐中便可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又是昂贵的医药费所无法比拟的三、食物为药还具有无痛苦的优点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祛除病痛避免了打针、吃药甚至手术之苦。

有此几大药物无法可比的优点我们又怎能不以食物为药、以食疗治病呢?当然食疗是最好的偏方食疗确实时防病治病有很好的功效有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优点但不等于食疗能包治百病、也不能因此代替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急重.或者应用食疗后疾病不减轻应该请医生指导。

》虚体质人体特征:精神容易感到疲乏平时说话常感气短食欲缺乏易出虚汗。

施膳:谷物以粳米为宜帮助调养。

平性的豆类如黑大豆、玉米、燕麦、黄豆可适量选用。

蔬菜应选择平性的花菜、卷心菜等以及温性的南瓜等。

水果干果可多吃温性的。

肉类中可多吃猪肉、鹅、鹌鹑、鸽子、乌贼、黄鱼等。

》湿体质人体特征:形体虚胖口干又不想喝水或喝完还是不解渴大便不成形舌苔滑腻。

施膳:多吃泡饭利于消化。

多选用健脾、利湿的米仁、赤豆、白扁豆、黄豆芽、绿豆芽等。

蔬菜中可都吃萝卜、冬瓜以及各种豆类。

水果、肉类的选择同倦体质。

》寒体质人体特征:怕冷、手脚冰凉、腰酸肢软、性欲减退、夜尿。

施膳:谷物应以粳米为主。

蔬菜应选平性的芡实、温热的大蒜、葱、韭菜等。

水果则不妨挑选温热性的龙眼、荔枝、金橘、桔子、核桃仁等。

多吃红糖。

》热体质人体特征:形体瘦削脸色发红口干咽燥大便干舌质偏红原因是阴虚火旺。

施膳:谷物以平性的粳米为主。

豆类不宜多吃蔬菜宜多吃青菜、大白菜、银耳、山药、芹菜、丝瓜、黄瓜、百合、生菜、芦笋、番茄、草菇等。

水果、肉类也以平、凉为主。

世界流行的食疗九法:红萝卜治痛风红茶防治流感维生素B防治糖尿病牛奶防治支气管炎蜂王浆防治关节炎橘汁防治尿道感染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菠菜防治视网膜退化三、食补就是通过调整平常饮食种类和方式等以求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含义:、补养虚衰之体。

、补充人体缺乏的某些营养成分达到卸病延年养生益寿的目的。

传统食疗与养生观念和法则一、传统食疗与养生的主要观念、整体饮食保健观中医药理论提倡一种整体观是把各个器官看作有机联系整体中的个体通过对整体的调整来达到对局部器官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的肝脏出了问题不要指盲目的治疗肝脏还要从其他未生病的脏器着手。

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心属火木生火。

所以也要从肾脏和心脏上着手治疗。

中国医学中将五行与人五脏相配合,其分配为:木肝、火心、土脾、金肺、水肾《皇帝内经》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脏指:肺、肝、肾、心、脾五行的生克关系实线表示相生虚线表示相克而“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意思是说假设一个公司的管理模式上出了问题造成了混乱。

不要指盲目的解决当前的混乱而要从造成混乱的原因和混乱将会导致的后果着手。

简单的说就是把前头和后面两端解决中间的那段麻烦也就不存在了。

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医家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均深受《内经》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无不刻苦研读之深得其精要而终成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医。

、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辩体施膳: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饮食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各种因素不同的影响所表现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都有着特殊性根据中医理论望闻问切辩证施治的观点在饮食保健中应遵循“辩体施膳”的观点。

()辩证施膳: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膳”。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中医认为脾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它的功能是运化水谷即消化食物并吸收其中的养分供身体利用。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就充足。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

二、食养与食疗基本法则:、扶正祛邪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正邪兼顾。

扶助正气有助于祛邪、祛除邪气能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的恢复。

所以扶正祛邪是指导食养与食疗的重要法则。

()扶助正气是通过食补来实现食补主要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大方面的内容如补气包括:补益元气、补益脾气、补益肺气。

补血包括:补养精血、补养心血、补养肝血。

补阴包括:滋补肾阴、滋补肺阴、滋补心阴。

补阳包括:补肾壮阳、温补脾阳、补助心阳。

()祛除邪气能使邪去正安疾病康复。

祛邪的方法很多如表邪宜用汗法热邪宜用清法寒邪宜用温法食积宜用消法。

()正邪兼顾根据正虚邪实不同情况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调整阴阳在正常情况下调整阴阳的目的在于保持或促进阴阳的平衡。

在疾病发生后调整阴阳的目的则在于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

根据阴阳出现偏盛或偏衰的情况分别采用泻其偏盛、补其偏衰的方法。

阳偏盛:宜用寒性食物以清泻阳热。

()泻其偏盛阴偏盛:宜用热性食物以温散阴寒。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阴偏衰:滋补养阴。

()补其偏衰阳偏衰:温补助阳。

“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阴阳俱衰:阴阳并补。

、调整肺腑功能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相反脏腑功能的异常及相互关系的失调又是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

所以调整脏腑功能是食疗一个重要法则。

正常人来说在于增强脏腑功能及促进脏腑间相互关系的协调。

疾病情况下则在于纠正脏腑功能的异常及相互关系的失调。

()调整脏腑自身的功能主要是依据脏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进行调整以维持和增强脏腑各自正常的生理功能或使异常的脏腑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如脾主运化和升清宜用健运脾胃的食物和升发脾气的食物以增强脾胃的生理功能再如胃主通降以降为和若胃失通降则可出现大便秘结等病症宜用通降胃气的食物以恢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由于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故调整脾肾的功能在调整脏腑功能中占有重要地位。

()调整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脏腑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特点进行协调。

如在生理上脾的健运有赖于肝主疏泄在调理脾胃运化功能时除宜用健运脾胃的食物以外还宜配合疏肝理气的食物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相反在病理情况下肝失疏泄可致脾失健运宜用疏肝理气的食物为主使肝脾之间的病理影响恢复正常只有这样食疗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调理气血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它在体内必须保持运行通畅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

调理气血是建立在扶正(补气、补血)基础之上主要有行气、活血和止血。

在正常情况下行气和活血在于保持气血运行畅通在疾病情况下除了应根据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滞和血瘀分别采用行气和活血的食物外气血运行失常还可表现为另一种情况即出血则宜止血的食物。

故调畅气血宜用温热性食物止血宜用寒凉性食物。

、因异制宜包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饮食营养与健康饮食营养是食物对于正常机体的养生作用。

正常情况下食物的补养作用能提供能量更新组织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对于疾病则能增强正气修复组织治疗各种虚症。

食物的调节作用可以维护正常机体的脏腑功能和功能间的阴阳平衡。

健康状态下促进机体排泄功能的是食物之“泻”的营养作用。

与此同理利用其作用可祛除外感病邪和排除体内毒素治疗疾病。

在健康方面:《素问.藏气法时论》认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这里讲一下五谷、无果、五畜、五菜中的药治作用。

五谷为粳米、麦、大豆、小豆、黄黍shǔ果为枣、李、栗、杏、桃:五畜为牛、犬、猪、羊、鸡五菜为葵kuí、韭、霍、薤xiè、葱。

并分别标明了每个品种的五行属性。

谷类粳米有益气除烦、补脾胃、养五脏、壮气力、止渴、固肠止泻白虎汤用为佐药取其和胃荞麦有降气宽肠磨消积滞作用能治疗脾积泄泻糯米有补中益气、补肺气、养胃津的功效小麦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黑芝麻中的维生素E非常丰富可延缓衰老。

有润五脏强筋骨、益气力等作用。

可强壮身体益寿延年滋补肝肾润养脾肺肺阴虚的干咳、皮肤干燥及胃肠阴虚所致的便秘产后阴血不足所致的乳少白扁豆健脾养胃清暑止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