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营养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运动营养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运动营养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仅受训练、遗传、健康状态、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合理营养也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营养是恢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

反之,营养不合理,将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产生疾病和创伤。

运动营养学合理营养运动能力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人们逐步意识到规律运动和营养的重要性。

“运动”正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科学有效地为运动的人体补充合理的营养,使运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是运动营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运动营养学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逐渐加强,由此给运动营养学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使我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对运动营养学的发展趋势与现状做一系统的阐述是有必要的。

一、我国运动营养学发展概况中国是一个历史及文化发展久远的国家。

在古代就有专门的营养服务的食医,同时对营养、运动与健康也有很多的研究。

运动员训练、比赛需要良好的体能,合理营养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基础,营养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

我国现代对运动营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

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成立运动营养生化研究室,对我国运动营养的创立、研究及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体委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运动营养研究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发展迅速,到目前已有3个研究室(运动营养生化室、放免生理室和食品研究室)。

同年代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教研室,在运动营养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做出大量的工作。

早期运动营养的研究比较浅显,到了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需要,以及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营养备受重视,不仅在体育界,而且在医药卫生界也开展了运动营养的研究。

1989年由中国营养学会拟定的《我国的膳食指南》中提出了8条原则。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as),其中包括推荐营养素摄入量(rni),不再使用推荐的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

2000年10月17日,中国营养学会在第八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上又公布了我国第一部“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这标志着我国营养学界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动的结合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科技奥运”理念的大背景下,国家队队员的食谱也有着很大的讲究。

尽管不可否认,人的运动能力具有先天赋予性,但越来越多的的科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营养必将促进运动员的体格发育,体力增强,提高训练效果和竞赛实力,有利于出成绩、创纪录,有利于赛后疲劳的消除、体力的恢复以及某些运动性疾病的防治,也有利于平稳顺利转入下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

二、运动营养学目前研究状况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运动营养的研究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

加上近年来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反兴奋剂的开展,对运动营养的快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动营养是人们改善生理功能、提高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的保障措施。

运动员训练、比赛需要良好的体能,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的基础,营养在现代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

目前,我国运动营养学研究的主要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运动中关于能量的研究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尽管没有完善的关于运动员蛋白质需求量的答案,但在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深入,它不仅构成身体的基本部分,还构成具有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酶和某些激素等。

血红蛋白有助于氧的转运,许多营养素以蛋白质为载体进入细胞内,免疫球蛋白的形成有助于免疫机能的提高。

另外,蛋白质的营养不良可以造成血红蛋白下降,发生运动性贫血,体蛋白分解,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及运动能力受损,但过多的动物蛋白的摄入,也给机体带来不良影响。

近年来,对8种必需氨基酸的研究较丰富,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现。

脂肪具有保护各种组织器官,构成机体某些组织结构的功能,并作为体内能量贮存的重要来源。

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中脂肪的氧化可提供总能量的50~60%,脂肪代谢的特殊重要性是在与它具有“节约”组织中糖原的能力,从而提高耐力,即糖原的储备可以通过脂肪的氧化或“节省”下来。

当运动到最后阶段运动强度超过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时,将有更多的糖原可以利用。

脂肪是人体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摄入过多不仅会影响运动员体型,还会影响某些高难动作的完成如(体操、跳水、花样滑冰等)。

因此,运动能降低血脂含量,减轻体重,特别是减少体内脂肪比例的一种有效措施。

运动还能增强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高密度脂蛋白能加速胆固醇的运送和排出,对防止动脉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糖是运动中主要的能源物质,占人体全部供能的60%左右,它氧化供能时,耗氧少,产热高,体内的糖原与耐力密切相关,并且对补糖的数量,补糖的时间,糖原的填充都有大量的研究。

糖缺乏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运动员摄入的糖只有推荐量的一半左右。

健身者为了减肥或保持优美的体型而少吃或不吃主食,这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健身者的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肌糖原含量的高低,消耗后再合成的速度快慢成为能否取得最佳训练效果和最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2.运动中关于维生素、无机盐、水维生素是人体酶系统的构成要素。

酶是机体维持一切生理功能的基础。

运动使机体代谢增强,并使维生素的需求量增加,维生素的营养不良可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疲劳早期发生抗过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减退及运动后恢复过程延长,但过多的维生素摄入,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可在体内蓄积中毒。

因此,合理的维生素营养对健康及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一些维生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它们是维生素b1在能量代谢和糖代谢生成atp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b2与人体细胞呼吸有关,因此,在有氧耐力运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b6作用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代谢,促进糖原、血红蛋白、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的合成。

而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营养素,有消除自由基,减少脂质氧化的作用。

维生素e可以阻断自由基在生物膜上发生的脂质过氧化链反应;胡萝卜素、铜、铁、锌、硒、铬、锰等,这些微量元素的每一种在体内的重量虽只有0.001g%,但却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维生素c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运动前给予补充将促使身体代谢保持正常供能需求,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它的作用是双重的。

它可以直接清除过氧化物。

为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及竞技水平;在应用时必须要注意微量元素营养的合理性。

无机盐在人体内最主要的生物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功能,在人体组成的分析中已发现有60多种元素。

在人体机能的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运动前给予含一定量无机盐的饮品,将有利于人体的持续运动能力,在运动后补充有利于人体迅速从疲劳状态中恢复。

它是合成人体必备物质的有效成分,是促进人体对物质吸收的介质,是调节人体体液平衡的关键。

体液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任何一次运动造成的体液缺失如果没有足够的补充,对下一次的运动将产生潜在的危害。

近年来,人们比较侧重于这些方面的研究。

水占体重的60%,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它的作用是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在体内具有运送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可作为各种物质的载体,调节体温,作为机体关节,肌肉及脏器的润滑剂,水还有其独特的机械作用,尤其在运动中对防止体温升高和保持平衡更为重要。

三、其它营养物质的补充1.合理营养消除运动疲劳由于运动训练是一项复杂而科学的系统工程,疲劳与恢复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

因此,通过合理营养消除疲劳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些基本的营养素;另一方面,是一些营养补充品。

如肌酸、支链氨基酸、精氨酸、牛磺酸、果糖等。

现在已经研究出许多著名的运动营养补充品,这些营养补充品与兴奋剂不同,它们不为国际奥委会所禁止。

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对运动员的身心造成危害,反而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好处。

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使运动营养成为训练以外提高成绩的强有力的手段。

2.加强能量代谢的强力营养素这一类的营养素的机理是:通过营养素补充,使机体自身分泌的睾酮、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相关激素的水平提高,从而获得最佳的激素环境,或营养素本身直接作为肌肉合成的原料,促进肌肉加快合成代谢,增加肌力。

3.运动员的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促进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膳食支持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保持良好健康和运动能力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和伤病防治均有良好的效果。

合理膳食为运动员提供适宜的能量;合理膳食有助于剧烈运动后机体的恢复;合理膳食可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合理膳食有利于解决运动训练中的一些特殊医学问题(不同体育项目、不同环境、不同年龄期的特殊医学要求);合理的膳食可保障肌纤维中能源物质(糖原)的水平稳定,减少运动性创伤的发生率。

4.中药的补充运动员训练可引起机体免疫水平的下降,而一些补益类中药却能保持免疫系统功能多稳定,中药的补充有利于安神与提高运动的休息质量,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机体恢复能力。

中药有利于抗疲劳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出现,提高运动员持续运动的能力。

中药能帮助运动员尽快恢复能量,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抗心肌缺血及心率失常的作用;提高大脑的思维活动频率以及机体运动的效率;对糖和脂肪代谢均有促进作用,并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四、小结近年来,我国竞技水平迅速提高,在世界各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运动营养知识和方法手段的运用与指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无论是我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还是全民的健身运动的开展,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一切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也充分得到了体现。

然而,这一切人们不能忽视了运动营养学这门学科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了运动营养学的重要性,认识到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运动营养学这门学科,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指导社会文明、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国民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1]1段桂华.运动营养学[m].新星出版社,2005.[2]王荣森.运动训练后的疲劳与恢复[j].滨州师专学报,1998,14(4):74-78.[3]罗纳德·j·莫恩著.杨则宜译.运动营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54-56.401-404.533-541.[4]武桂新.运动与营养[j].体育与科学,2002,23(6).[5]李涛.运动营养学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5).[6]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上、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71-1276.[7]熊正英,李振斌.运动营养学的形成和发展趋势[j].陕西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16(1).[8]李正洪,吴静.运动营养学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中外教育研究,2009,(6).[9]营养师培训教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