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14

财务管理14

第十四章利润分配一、名词解释1、企业基金制度2、利改税制度3、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4、税利分流制度5、公积金6、公益金7、股利无关论8、股利相关论9、剩余股利政策10、稳定增长股利政策11、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12、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13、股权登记日14、除息日二、判断题1、我国国营企业从1978年开始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制度。

2、1978年在国营企业中实行企业基金制度,企业提取的企业基金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开支等方面。

3、我国在1984年实行利改税制度,对国营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

4、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一个重要措施。

5、在实行税利分流之前,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借款是用所得税前利润归还的。

6、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金是按利润总额的10%计提的。

7、企业应当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才能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8、股份公司可以经股东会议决定用公积金向股东支付股利。

9、用公积金增加注册资本之后,法定盈余公积金不能低于企业注册资本的25%。

10、公益金除了用于职工集体福利支出外,也可以用于增加企业的注册资本。

11、股份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应当坚持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

12、公司的现金流量会影响到其股利的分配。

13、剩余股利政策是股利相关理论的具体应用。

14、采用剩余股利政策,首先要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

15、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可能会使各年股利波动较大。

16、企业采用股票股利进行股利分配,会减少企业的股东权益。

17、投资者在宣布日以后购买股票,就不会得到最近一次股利。

18、企业只有在除息日之前购买股票,才能领取最近一次股利。

三、单项选择题1、我国国营企业在1978年之前,主要实行()分配制度。

A、利润留成制度B、统收统支制度C、盈亏包干制度D、企业基金制度2、在1979年下半年,我国国营企业逐步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对于利润留成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以实行不同形式的()。

A、企业基金制度B、承包经营责任制C、盈亏包干制度D、利改税制度3、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对于国营大中型企业,除了征收所得税外,还要征收()。

A、企业基金B、能源交通调节基金C、预算调节基金D、调节税4、税利分流制度是从()年开始在一部分国营企业中实行的。

A、1986B、1984C、1989D、19925、企业的法定公积金应当从()种提取。

A、利润总额B、税后净利润C、营业利润D、营业收入6、企业提取的公积金不能用于()。

A、弥补企业的亏损B、支付股利C、增加注册资本D、集体福利支出7、下列()股利政策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负担。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C、固定支付率股利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四、多项选择题1、1978年开始在国营企业实行的企业基金制度规定,企业在全面完成以下()的情况下,可以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5%提取企业基金。

A、产量B、质量C、利润D、供货合同E、产值2、企业基金主要用于()方面A、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开支B、开放职工劳动竞赛奖励C、扩大再生产D、对外投资E、改进生产技术措施3、1979年实行的利润留成制度规定,企业在完成()计划指标时,才能按规定的利润留成比例提取全部利润留成。

A、产量B、品种C、质量D、成本E、利润4、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后,将原来的工商税按纳税对象划分为()几个税种。

A、产品税B、增值税C、营业税D、盐税E、资源税5、1984年第二步利改税规定,企业要用留用利润建立()。

A、新产品试制基金B、生产发展基金C、后备基金D、职工福利基金E、职工奖励基金6、企业提取的公积金可以用于()。

A、弥补企业的亏损B、增加注册资本C、发放股利D、集体福利支出E、发放职工奖金7、公益金可以用于()。

A、建造职工食堂B、购置职工集体宿舍C、修建企业的医务室D、购买生产设备E、发放职工奖金8、MM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完全市场理论,其基本含义是()。

A、资本市场具有强势效率性B、资本市场具有半强势效率性C、没有筹资费用D、不存在个人和公司所得税E、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是彼此独立的9、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

A、法律因素B、债务契约因素C、公司财务状况因素D、资金成本因素E、股东因素10、股份公司分派股利的形式一般有()。

A、现金股利B、股票股利C、财产股利D、负债股利E、资产股利五、计算与分析题(一)股利额的确定[资料] 海虹股份公司1997年的税后净利润为1500万元,确定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负债资本60%,股东股权资本40%。

如果1998年该公司有较好的投资项目,需要投资800万元,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要求]计算应当如何融资和分配股利。

(二)固定股利政策的应用[资料] 某公司1998年拟投资2000万元引进一条生产线以扩大生产能力,该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股权资本占60%,债券资本占40%。

该公司1997的税后利润为1000万元,继续执行固定股利政策,该年度应分配的股利为300万元。

[要求] 计算1998年该公司为引进生产线需要从外部筹资股权资本的数额。

(三)股利政策的应用[资料]某公司2000年的税后净利润为1200万元,分配的现金股利为420万元。

2001年的税后净利润为900万元。

预计2002年该公司的投资计划需要资金500万元。

该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为股权资本占60%,债券资本占40%。

[要求] (1)如果采用剩余股利政策,计算该公司2001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额。

(2)如果采用固定股利政策,计算该公司2001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额。

(3)如果采用固定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计算该公司2001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额。

(4)如果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该公司2000年的现金股利为正常股利额,计算该公司2001年应分配的现金股利额。

(四)股利政策的应用[资料] A公司目前发行在外的股票为1500万股,每股面值为2元,本年随后利润为4000万元。

现在拟追加投资5000万元,使生产能力扩大30%,预计A公司产品销路会非常稳定。

该公司想维持目前40%的资产负债率,并执行50%的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要求] (1)该公司本年末应该分配多少股利?(2)该公司必须从外部筹集到多少权益资本,才能达到追加投资的目的?(五)股利政策的选择[资料] M公司是一家大型冶金企业,2005年公司税后利润为1000万元,当年发放股利共250万元。

206年,公司面临一个投资机会,投资总额为900万元,公司目标资本结构是负债/权益为4:5。

假设公司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公司盈余的成长率为3%。

现公司面临股利分配政策选择的问题,可供选择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剩余股利政策以及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

[要求]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财务分析人员,请你计算该公司实行不同的股利政策的股利水平,并比较不同的股利政策。

六、简答题1、企业基金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第二步利改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简述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基本程序。

4、股利相关论有哪些代表观点?5、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七、论述题论述鼓励政策的基本类型。

第十四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企业基金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在国营企业中实行企业基金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凡是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产量、质量、利润、供货合同四项指标的企业,可以按职工全年工资总额的5%提取企业基金。

没有全面完成四项指标,但完成了利润指标的企业,可以按工资总额的1.25%提取企业基金,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每多完成一项指标,可以多提 1.25%的企业基金;没有完成利润指标,以及因经营不善而发生计划外亏损的企业,都不能提取企业基金。

对于经国家批准的政策性亏损企业,可以比照盈利企业的办法提取企业基金。

企业基金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开支、发放职工劳动竞赛奖励和改进生产技术措施等项开支。

2、利改税制度为了规范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从1983年6月开始实行利改税制度。

利改税制度就是国营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纳税的办法,税后利润归企业支配。

利改税分两步进行,从1983年6月1日起,实行第一步利改税,从1984年第四季度起,开始实行第二步利改税。

利改税既是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也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3、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我国从1986年开始在国营企业中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和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是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承包经营的形式有多种,主要形式是“两包一挂”,即一包上缴国家利润,二包技术改造任务,工资总额同上缴利润挂钩。

这种制度,一般是在上缴所得税之前承包,也就是把利改税后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调节税改为上缴国家利润的形式。

承包经营责任制分配利润的原则是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

4、税利分流制度为了明确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我国从1989年开始在一部分国营企业中实行税利分流的试点,这是对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完善和发展,其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税利分流、税后承包、税后还贷。

税利分流就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分别以所得税和利润两种形式上缴国家一部分,其余利润留个企业。

税后承包就是企业把上缴所得税以后应交给国家的投资收益部分以承包方式确定下来。

税后还贷就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借款,应在交纳所得税以后,用企业留用利润或其他自主运用的资金归还。

5、公积金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是企业用于防范和抵御风险,补充资本的重要资金来源。

公积金从性质上看属于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两种。

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的亏损和增加企业注册资本。

6、公益金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的资金,其提取比例按企业章程或董事会决议确定。

企业的公益金应该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以后、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之前提取,股份公司应在支付优先股股利之前提取。

企业公益金的性质也属于所有者权益,但是它不能用于弥补亏损和增加注册资本,而只能用于职工的集体福利方面,如购置或建造企业职工宿舍、食糖、浴室、医务室等。

7、股利无关论股利无关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任何影响。

该理论是由美国财务学专家米勒(Miller)和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于1961年在他们的著名论文《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中首先提出的,因此,公司股票的价格完全由公司投资方案和获利能力所决定,而并非取决于公司的股利政策。

在公司有较好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如果股利分配的较少,留利较多,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上升,投资者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来换取现金;如果股利分配的较多,留利较少,投资者获得现金后会寻求新的投资机会,而公司人可以顺利的筹集到新的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