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 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建筑工程)

XX 年度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建筑工程)

XXX工程 2019年度安全风险辨识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XXXXXX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9年3月5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工程危险因素 ................................................. 1 第二部分 风险辨识范围 ................................................. 2 第三部分 风险辨识评估 ................................................. 2 第四部分 风险管控措施 ............................................... 12 办公楼项目部2019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参与人员签字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签字 备注 1 项目经理 2 技术总工 3 材料员 4 安装负责人 5 安全员 6 资料员 7 劳务负责人 1

第一部分 工程危险因素 项目简介:XXXXX工程,地处XXXX村,总建筑面积为XX㎡。地下X层、地上X层、建筑总高为Xm。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X年,结构类型为钢筋砼框架结构;耐火等级:地下室为一级,地上为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项目部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基坑作业: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基坑在雨季有坍塌风险。 2.脚手架作业:在搭设、拆除过程中可能造成钢管、扣件掉落造成人员伤害;作业人员在搭设过程中失足高处坠落;脚手架因整体结构或受力问题造成坍塌。 3.模板作业:在地下室及地上1到7层支撑模板过程中存在人员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伤害;或者浇筑过程中模板坍塌。 4.高空作业:在施工过程中涉及高处作业因不系安全带或违章操作及洞口与临边防护不到位造成人员高处坠落。 5.垂直运输:在使用起重设备过程中物件掉落、设备部件脱落以及设备损坏等都会造成对下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6.临时用电:多设备造成超负荷、私拉乱接等可能造成人员触电。 7.机械伤害:操作不规范以及维护不到位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 8.动火作业:电焊机操作不当以及个人防护缺失造成对人的学习。 2

9.火灾:现场消防器材失效、材料摆放乱、电线老化及吸烟等都是火灾隐患。 10.人机混合作业:因视力盲区、操作不当等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第二部分 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涉及项目各个作业施工区域。根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本年度工程全部完成,达到竣工验收条件。

第三部分 风险辨识评估 2019年3月1日,项目经理X组织各分管负责人和相关施工班组召开了年度安全风险辨识会议,布置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计划及职责分工,成立了工作小组。 2019年3月2日至3日,收集资料,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准备工作;安全负责人对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安全风险清单及管控措施进行汇总整理;5日,项目经理组织会审,并形成最终的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一、风险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法,重点对辨识范围内:基坑作业、临时用电、脚手架作业、垂直运输、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火灾、人机混合作业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共辨识出主要安全风险58项,具体如下: 3

1.基坑作业(5项): (1)基坑开挖过程中,车辆、机械等对人造成伤害。 (2)基坑内材料上下传递,坠落伤人。 (3)基坑支护不到位,导致边坡失稳倒塌. (4)夏季施工突发强降雨导致基坑坍塌。 (5)基坑周围防护设施不到位,导致人员意外坠落。 2.脚手架作业(7项) (1)脚手架搭设时,脚手架基础不夯实或使用的底座垫板不符合规定,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 (2)未按照脚手架搭设标准进行搭设,脚手架拉结点过少、使用的扣件不足、扣件不符合规定或拉结点设置不合理,未安装安全防护网。 (3)脚手架作业,出现挑头板或搭设不牢固,脚手架超负荷堆放材料,导致人员伤害事故。 (4)脚手架上的脚手板、架管因变形、断裂而失稳导致人员坠落。 (5)未按规定设置扫地杆、连墙件或水平杆及立杆搭设缺失,导致脚手架塌落,造成人员伤亡。 (6)在脚手架上作业,脚手架护栏围挡不全或护栏高度不足,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或安全带低挂高用,导致人员坠落伤亡。 (7)拆除脚手架时未按规定流程进行,导致脚手架塌落造成人员伤害。 3.模板作业(4项) (1)模板搭设未按施工要求搭设,导致模板意外脱落。 4

(2)顶模支撑不符合规定,致模板意外掉落。 (3)混凝土浇筑不平衡,模板倾斜失稳,造成事故。 (4)未达到脱模要求提前拆模或模板拆除未按规范要求作业时,造成事故。 4.高空作业(9项) (1)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 (2)高空作业无防护网、防坠网等安全设施。 (3)高空作业,临边及预留口未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4)超高建筑施工,无防风及防雷电措施。 (5)超高建筑施工区域,安全警戒距离不够。 (6)作业人员有高空作业禁忌状况或健康状况不良。 (7)使用扶梯或马凳作业时,未放置平稳,导致人员跌落受伤。 (8)高空作业,作业人员使用的工具、材料、配件高处坠落伤人。 (9)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气象条件下从事高处作业。 5.垂直运输(9项) (1)塔吊设备安装基础不牢固,发生事故。 (2)塔吊起升作业力矩限位失灵,造成塔吊倾倒、断臂重大事故。 (3)塔吊安装、拆卸无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或交底不到位,造成事故。 (4)垂直运输时,违章指挥、无专人指挥或指挥混乱、信号不明确、通讯系统不可靠。 (5)吊装运输前,吊装工器具检查不到位,工器具不完好、捆绑不牢靠,起吊材料堆放不稳或无吊栏,重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起吊物件超长、超宽或物品过满,造成事故。 5

(6)塔吊附着杆、附着间距不当,引发事故。 (7)吊装及运输设备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保护不灵敏、不可靠,设备故障,造成事故。 (8)吊装设备、材料危险区域,未设置警戒标识,或未按要求在规定区域运行,超出运行区域造成事故。 (9)吊装作业时,吊车支点选择不合理或支点未按要求支稳,造成事故。 6.临时用电(6项) (1)电气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持证上岗,导致触电事故。 (2)电气设备接地或接零保护失效,造成人员触电。 (3)配电箱、开关箱漏电或私拉乱接电线,现场用电出现一箱多机、一闸多用现象造成人员触电。 (4)电气检修时,未及时悬挂安全警示牌板或未设专人监护,造成误送电人员触电。 (5)施工现场超负荷用电,或操作不当、明接头、鸡爪子等现象,造成触电事故。 (6)作业人员个体防护不符合要求造成人员触电。 7.机械伤害(2项): (1)操作机械设备人员可能未按操作规程要求作业,造成人员伤害 (2)机械日常检查维护不到位,设备故障造成意外伤害。 8.动火作业(8项) (1)动火区域涉及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未做好安全防护。 6

(2)气瓶安全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3)电、气焊工具有缺陷。 (4)室内动火,通风不良,造成事故。 (5)动火作业,火星飞溅或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 (6)动火作业现场,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7)电焊作业,泄露电流(感应电)危害。 (8)动火作业,现场监护不当,造成事故。 9.火灾(3项) (1)地面电气线路老化,造成电气火灾。 (2)电气焊作业时,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造成火灾。 (3)易燃易爆物品区域抽烟、有明火,消防设施不到位,造成火灾。 10.人机混合作业(5项) (1)人机混合作业,沟通、配合、指挥不到位,导致事故。 (2)人机混合作业,设备作业回转半径内人员逗留,导致事故。 (3)人机混合作业,人员未站在设备受力方向区域外,导致事故。 (4)人机混合作业,避险安全通道不畅,导致事故。 (5)未按操作规程、程序进行作业,导致事故。 二、风险评估 常用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风险矩阵法、风险程度分析法等,本次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逐项评估。该方法采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D=L×E×C。其中:L表 7

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表示可能造成的后果、D表示危险性。安全风险评估按危害程度、控制能力和管理层次将安全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L值大于320为重大风险(I级),L值在160~320之间为较大风险(II级),L值在70~160之间为一般风险(III级),L值在小于70为低风险(IV级),评估参数详见表1。 通过风险辨识和风险评估,共辨识出58项安全风险,其中重大安全风险0项,较大风险3项,一般风险16项,低风险39项,详见表2。 表1 评估参数表 发生事件的 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 的频繁程度(E) 产生的后果(C) 风险等级划分(D)

分数 可能 程度 分数 频繁 程度 分数 后果严重程度 分数值 危险 程度

10 完全可 能预料 10 连续暴露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320 重大风险 (I级)

6 相当可能 6 每天工作 时间暴露 40 灾难,数人死亡 160~320 较大风险 (II级)

3 可能、但 不经常 3 每周一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0~160 一般风险 (III级)

1 可能性小, 完全意外 2 每月一次 7 严重,重伤 ﹤70 低风险 (IV级)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1 每年几次 3 重大,伤残

0.2 极不可能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1 引人注目, 需要救护

表2 安全风险评估表 序风险地点 风险描述 风险 风险评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