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及在全球排名

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及在全球排名

2011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亦十载有余。

截至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 2010年相关数据尚未公布)。

世界第7 亚洲第2,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从权威渠道得知的独家数据,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较2008年排名下降一个名次。

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01%。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国,总保费收入113974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28.03%。

其次是日本,总保费收入50595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2.44 %。

第3是英国,总保费收入309241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7.61%。

与中国水平相当的是意大利,总保费收入169360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4.17 %,位列第6位,2008年,则位列中国之后。

世界前十大保险市场总计保费为3107733,占据了世界76.43 %的份额。

而关于亚洲市场的中国地位。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2009年全世界保费规模(寿险和非寿险)为40660亿美元,其中欧洲占39.6%(2008年41%),北美占30.5%(2008年32%),亚洲比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占24.3%,排名第三。

就亚洲市场而言,在研究涉及的10个国家/地区中,如果用保费收入来衡量市场份额,2009年日本仍在10个国家或地区中稳居状元,拥有53%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则与2008年一样,依然占据榜眼位置,由2008年16%的市场占有率增长至17%。

韩国位列第三,拥有10%的市场占有率,相对于2008年萎缩了1%。

印度在亚洲市场占有率约为6.8%。

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一共占有20.2%的市场份额,小于中国和印度市场占有率之和。

密度第64 深度第44 。

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首先,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 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兰,保险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险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麦,保险密度5528.9美元。

日本和美国则分别位列第9、第10。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亚洲国家和地区2009年人均保费支出约为243.1美元,略高于2008年的234.3美元。

其中,2009年寿险保费和非寿险保费支出分别为180.3美元和62.8美元。

由于经济差异以及财富分配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家和地区保险密度存在较大差异。

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拥有最高的保险密度,为3,979美元,中国香港紧随其后,为3,304美元,其次是中国台湾(2,752美元),新加坡(2,558美元),以及韩国(1,890美元)。

2009年度,中国台湾超越了新加坡而占据了排名第三的位置。

国家或地区名称人均保险费(2009年)全球保险密度 595.1美元荷兰保险密度 6554.6美元瑞士保险密度 6257.6美元日本保险密度 3979美元中国保险密度 121.2美元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

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达到16.8 %;第二名是荷兰,保为险深度达13.6%;再次是英国,保险深度达12.9%。

中国香港则位列第5,保险深度为11.0%。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与2008年的6.0%相比略有上升),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接下来依次是中国香港(11%),韩国(10.4%)以及新加坡(6.8%)。

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为9.9%。

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4%(2008年为3.3%)和5.2%(2008年为4.6%),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

国家或地区名称保险费占GDP比重 (2009) 全球平均 7.0% 中国台湾 16.8 % 荷兰 13.6% 中国香港 11% 中国大陆 3.4% “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启。

2011年,中国入世10周年,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亦十载有余。

截至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

据《证券日报》保险周刊从权威渠道得知的独家数据,2009年底,中国保险业以1630470亿美元的总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七位,较2008年排名下降一个名次。

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为4.01%。

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是美国,总保费收入113974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28.03%。

其次是日本,总保费收入505956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12.44%。

第3是英国,总保费收入3092410亿美元,占世界份额7.61%。

除了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则是衡量一个地区保险市场成熟程度的指标。

首先,保险密度是指按当地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额,反映该地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兰,保险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险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麦,保险密度5528.9美元。

日本和美国则分别位列第9、第10。

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

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达到16.8%;第二名是荷兰,保为险深度达13.6%;再次是英国,保11.0%险深度达12.9%。

中国香港则位列第5,保险深度为2010年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名NO.1中国平安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NO.2太平洋保险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NO.3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NO.4友邦保险 (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NO.5新华保险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NO.6泰康保险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NO.7中宏保险 (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NO.8阳光保险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NO.9华安保险 (华安保险集团)NO.10大地保险 (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

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

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从1980—2008的保费收入和GDP、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图中所用数据均以当年的价格计算)图一:中国从1980—2008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图二:中国从1980—2008GDP的增长情况图三:中国从1980—2008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从图中不难看出:中国在1980—2008年间,保费收入、GDP、人数量的增长呈正相关。

自1980年以来,中国保费收入取得了连续多年较大幅度的增长。

1980年,我国的保费收入仅为4.6亿元,但是到了2008年已达到9784亿元,保险费以年均33.6%的速度增长,保险业务稳步增长。

在此期间,中国的人口数量也以一定的速度增长,中国GDP出现了稳步增长,年均9.8%。

三者呈现出了明显的正相关发展态势。

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因素:1、由图可知,很明显:中国1980—2008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发展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飞越,以及百姓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的稳步增长,这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有13亿多人口具有很大的保险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潜力被逐步开发。

3、保险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纷纷成立,使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上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4、制度的逐步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保险业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时保险公司本身也进行了体制改革,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5、中国是一个各种灾害频发的国家,激活了人们的保险意识。

他们的保险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情况图一:中国从1980—2008的保险密度增长情况图二:中国从1980—2008的保险深度增长情况由图可知:中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持续稳步增长,但与同时期的世界平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很明显。

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层次依然很低,这表明目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下面我将大致地利用回归模型对中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进行简要的分析,从回归模型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以便我们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促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缩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

因为保险密度是指一国的保费收入除以该国的人口总数。

保险深度是指一国的保费收入除以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所以,保险密度与保费收入、人口总数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保险深度同样也受保费收入、GDP的重大影响。

设因变量Y(即是保险密度),与X1(保费收入)、X2(人口总数)这两个自变量具有线性关系,其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以写为:Y=a+bx1+cx2,其中a为常数,b、c 称为偏回归系数,分别表示在其他量不变动的情况下,x1,x2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因变量Y的平均变动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