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的研究(11级金融班20110420)[内容摘要]:在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突飞猛长。
我国的保险业从1980年以来,也不甘落后,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
本文主要依据相关关系原理,以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基础,对中国从1980年到2008年的保险行业的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保险业与经济发展、人口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对保险业、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一些情况的分析从而为保险领域的一些决策作出依据,并预测未来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
[关键词]: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经济发展、GDP、人口数量、保险产业、世界各国及地区一.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是衡量保险行业发展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保险密度是按照一国的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保险的普及程度和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保险深度是指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它是反映一个国家的保险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从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这两个指标,可以看出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情况及它与世界同行业水平的差距。
2004年,我国保险深度为2.6%,保险密度为380元。
而2004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已达8.1%,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70美元。
我国保险业虽然自保险行业恢复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与世界相比,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得到较好的释放,中国的保险市场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2006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5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09.4亿元,增长22.6%;寿险保费收入3592.6亿元,增长10.7%;健康意外险保费收入539.4亿元,增长19%。
保险深度2.8%,保险密度431.3元。
保险公司盈利状况继续改善,投资收益稳步增加。
全年实现投资收益955.3亿元,收益率达到5.8%,比200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为近3年最好水平。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覆盖面还比较窄。
从养老保险看,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
从财产保险看,我国家庭财产保险投保率仅为5%左右,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到10%,即使机动车辆保险,投保率也只有30%,而在发达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一般在80%以上。
2006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规模为17883.3亿元,增长26.83%。
从保险公司资本类别来看,中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17121亿元,占比95.7%,仍然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外资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为762亿元,占比4.3%。
尽管保险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吸引了国外竞争者蜂拥而至,但外资保险所占市场份额依然较小。
2006年,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94.1:5.9;中资和外资非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比例为98.8:1.2。
特别要注意的是,目前外资非寿险公司不能经营交强险业务,其车险业务发展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其非寿险市场份额的提高。
但外资公司在货运险和责任险方面的竞争实力不容小视。
预计2007年全行业保费收入增幅将在14%左右,略低于2006年水平。
"十一五"期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业务目标是:到2010年,全国保险业务收入争取比2005年翻一番,突破1万亿元。
保险深度4%,保险密度750元。
本报告基于详细分析了我国保险市场运行特点及趋势,并将其与国际保险市场进行比较,对企业年金、银保合作、内外资保险公司合作与竞争等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深度剖析整个保险业的政策、市场环境及保险业经营效益、竞争格局、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主要财险与寿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财务指标进行对比。
保险密度是人均保费数量,保险深度是人均保费花销。
列举几个国家2008年的数据供参考:美国:保费密度2058美元,保费深度:8.7%日本:保费密度920美元,保费深度:9.8%韩国:保费密度670美元,保费深度:12.2%台湾:保费密度590美元,保费深度:16.9%中国的保费密度大约为150美元,保费深度约为3.2%以上数据略有出入,但不超过5%的误差。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密度121.2 美元,位列全球64位,且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95.1美元。
位列第一位的是荷兰,保险密度6554.6美元;第二名是瑞士,保险密度6257.6美元;再次是丹麦,保险密度5528.9美元。
日本和美国则分别位列第9、第10。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亚洲国家和地区2009年人均保费支出约为243.1美元,略高于2008年的234.3美元。
其中,2009年寿险保费和非寿险保费支出分别为180.3美元和62.8美元。
由于经济差异以及财富分配不均衡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家和地区保险密度存在较大差异。
亚洲国家和地区中,日本拥有最高的保险密度,为3,979美元,中国香港紧随其后,为3,304美元,其次是中国台湾(2,752美元),新加坡(2,558美元),以及韩国(1,890美元)。
2009年度,中国台湾超越了新加坡而占据了排名第三的位置。
保险深度则是指某地保费收入占该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反映了该地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保险深度3.4%,位列全球44位,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7.0%。
但值得一提的是,保险深度位列第一位的是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深度达到16.8 %;第二名是荷兰,保为险深度达13.6%;再次是英国,保险深度达12.9%。
中国香港则位列第5, 保险深度为11.0%。
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的研究,整个亚洲2009年的平均保险深度为6.1%(与2008年的6.0%相比略有上升),其中“亚洲四小龙”依然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台湾保险深度最高,达16.8%,接下来依次是中国香港(11%),韩国(10.4%)以及新加坡(6.8%)。
日本作为规模最大的市场,保险深度为9.9%。
亚洲人口最多的两个经济体中国大陆和印度,保险深度却分别只有3.4%(2008年为3.3%)和5.2%(2008年为4.6%),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
保险深度最低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只有1.3%。
2010我国保险深度100美元,保险密度3.4%,世界平均水平是700美元,密度10%。
所以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二.中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的现状根据本人的研究,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1.保险行业起步较晚,保险市场开发不足,且保险市场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发育不成熟。
2.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中国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险产品结构单一。
3.由于受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保险意识不强,保险观念比较传统落后。
4.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低,而且部分保险人员的素质不是很高,加上理赔相对比较困难,使得老百姓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较低。
5.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外国保险企业参与国内竞争,中国保险企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中国保险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因素:1、由数据显示:中国1980—2008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发展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巨大飞越,以及百姓的收入水平有一定的稳步增长,这为保险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有13亿多人口具有很大的保险潜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潜力被逐步开发。
3、保险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保险企业纷纷成立,使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观上促进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4、制度的逐步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保险业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时保险公司本身也进行了体制改革,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5、中国是一个各种灾害频发的国家,激活了人们的保险意识。
他们的保险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面对着中国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着的一系列的问题,依本人意见,至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产业结构与保险行业不协调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以第二产业作为重点。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
2008年,中国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依次是11.3%、48.6%、40.1%。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并不是很理想的,这与发达国家截然不同。
众所周知,保险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所以说产业结构与保险行业不协调。
从中国保险市场主体分析: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使得城乡保险行业发展不协调。
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这导致了广大的农村市场的保险需求没有被拉动、激发开来。
2、消费结构与保险服务的拓展不一致保险业在全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甚至有些地方还相对落后。
以湖南省2008年为例:2008年湖南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11156.6亿美元,但保费收入仅有312.4亿元,与全国的保费收入相比,还远远不够。
3、社会公众对保险的意识不强中国大多数百姓对风险的意识弱,保险观念陈旧落后,还没有明白保险对他们生活的意义,这为保险行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设置了一道心理障碍。
商业保险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十分困难。
据有关部门研究,农民在处置闲散多余的资金时的首选方式是银行储蓄;其次是证券投资以及房地产投入;选择购买保险的人非常少。
保险业作为一种产业,在回避风险、摆脱危机等方面有独特的保障作用。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本来应该有很多的市场需求,可是中国的保险密度较低,保险深度远远不够。
这当然与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薄弱、保险观念落后、保险产品单一、保险人员的素质不高、保险市场环境条件不好等众多因素有关。
但是作为保险业务的主体——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挖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对保险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来看,目前中国人口只有4%的人拥有个人保险单,投保率比较低,覆盖面比较窄。
从养老保险来看,我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件以上的水平。
从财产保险来看,我国家庭财产保险率仅为5%左右,公众责任保险的投保率不到10%,即使机动车量的保险投保率也只有30%。
而在发达国家,这些险种的投保率一般在80%以上。
差距尤其的明显。
三、对保险产业发展的建议从中国1980—2008的保险产业的发展情况来分析,保险公司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1、保险公司应该开展各种有利的宣传活动,培养广大消费者的保险意识。
因为只有当广大消费者有了保险意识,他们才会了解保险知识,才有可能去购买保险,因而推动保险业务的发展。
2、保险公司要与时俱进,不断开发新产品。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来购买。
比如,近几年来世界很流行的万能保险,它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保险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要注重保险营销技巧的实行,还要讲究“以情感人,以理说服人”,以广大消费者的切身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