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方式


科学的数据和方法
变化
从2014年开始出现 “总流通人数”统计
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度
01 《国家科技服务业统计分类》
02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
03
《新常态新战略新发展——“十二五”
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04 another more
截至2016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博物馆已经达到4692家,每年举办各 类展览进2万个,年接待观众近7.2亿人次。
学校丰富教育内 容的需要
博物馆自身 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融入 社会的需要
博物馆教育人员
A 专职在编人员
B 合同制员工
C 志愿服务人员
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 观察力、专注力、亲和力、倡导力 提升语言表达、沟通技巧、情绪控制、项目管理
etc.
三、新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背景
• 发展背景 • 社会需求的变化 • 观众的需求 • 数字化技术的介入 • 博物馆工作重点的变换 • 博物馆社会功能的增强
政府推动
职能转变
国际环境
政府推动
博物馆建设数量和观众流量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文化系统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量 (单位:座)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 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自实施以来,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博物馆 被纳入到免费开放体系中来,真正实现了全国大部分博物馆向公众免费 开放。截至2016年,全国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达3717个,国家财政对 免费开放专项资金拨款达2.5亿人民币。
四、博物馆教育要加强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项目开发研究。
• 1、基础理论研究:关注博物馆教育的性质、特点、 目标的研究, 明确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 育、家庭教育的关系,明确博物馆在终身学习、成人 学习、全人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确博物馆教育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工作领域和任务。
• 2、积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 如心理学、 教育学、学习学、传播学、美学、生态环境教育、科 学传播、戏剧表演、消费者行为等,结合博物馆教育 实践优秀经验, 构建博物馆教育的基础理论框架。
界》,2017年第3期。 • 杨丹丹:《“互联网+博物馆教育”的新思考》,《东南文化》,2017年第5
期。
一、博物馆教育概念及意义
• 博物馆教育: • 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提供提升自我的教育
服务。 • 国际博协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 《博物馆学关键观念》: • 博物馆教育是梳理综合从博物馆获取的知识、通过知识整合、
二、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特征
• 博物馆教育的内容是博物馆工作者在博物馆藏品研究和业务研 究中获得的知识,博物馆的藏品、陈列、教育、环境等活动是 向公众展示、传播并理解和获取这些知识提升自我的载体。
• 博物馆教育特点:实物学习、环境学习、社会性学习
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学校教育的特点:
• 受众单一——学生群体; • 分年级、内容相对固定; • 以课本为载体; • 灌输式教学 • 有定期检测和大量重复的课程作业; • 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 etc.
&
博物馆在社教方面的资源和特殊优势
“终身教育”理念盛行
国际环境
• 不仅仅是行业形象的改变,也不仅仅是场景定位的调整。它是博物馆 在全球化时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承担文化使命的重要体现。
职能的变化
对文物的收藏与研 究—— 社 会 教 育 与 服务职能
角色定位的改变
静态“藏品中 心 ”—— 交 互 动 态 的“教育中心”和 “文化中心”
• 意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目的。 • 博物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的主要承
担者。
博物馆在发挥国民教育方面主要优势: 1、博物馆精心组织展览,并通过大
量实物例证向观众传递信息与知识,强 调亲身参与与互动体验;
2、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是整个社会的广大成员;
3、博物馆教育内容具有多样性; 4、博物馆不仅传播知识,也是对人 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 育、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课 堂。
• 3、应加强对博物馆教学模式的关注,切实探讨这些教学方的 特点和教学方法。
• 4、从教育维度加强博物馆藏品的研究: 根据博物馆观众的认 知特点和学习特点, 加强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藏品知识整合及 知识呈现的研究。
• 5、为观众提供满足习不同阶段需求的信息和知识, 提供针对 性的学习支持。
• 6、博物馆教育要加强研究观众的学习心理、学习行为。 • 7、博物馆要重视教学项目的研究。
职能转变
“以物为主”还是“以人为主”
职能转变
以物为主
文物的收藏单位、研究机构 和展示场所
以人为主
公共服务部门和教育场所
“以人为本”
职能转变 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和教育职能日益受到重视
博物馆&学校
两大社会公共资源的整合
儿童和 青少年
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与 文化模式的构建
职能转变
数据来源: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期检测报告
博物馆数量
公共图书馆数量
文化馆数量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数
70000
(单位:万人次)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2014
2015
2016
从2010年开始,博物馆数量、 公共图书馆数量和文化馆的数量 的顺序表述开始出现变化,由原 来的“文化馆——公共图书馆— —博物馆”转变为“博物馆——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
日。 •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的新趋势》,《中国博物馆》2015年1期。 • 林娜:《代际学习——让博物馆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福建文博》,
2016年第3期。 • 张昱:《社会变革中博物馆教育人员的职责和资格探讨》,《博物馆研究》,
2016年第1期。 • 钟丹谊:《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教育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文物世
博物馆教育的特点:
• 受众群体广泛; • 内容灵活; • 以藏品和展览为载体; • 参与式体验、互动教学 • 灵活性评估; • 实践更具有复杂性; • etc.
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1
资源融合
2
有效补充
使博物馆成为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主要形式 “博物馆+学校+家庭”的学习模式
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社会需求
主要形式
博物馆讲解
形式 博物馆教育课程
博物馆讲座 流动展览
博物馆教育活动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博物馆教育、终身学习
二、简答题 1、博物馆教育的内容及特征是什么? 2、简谈新时期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背景。 3、简述博物馆教育的主要方式。
三、论述题 1、试论新时期博物馆教育工作机制和研究内容。
激发感知、获取新体验, 帮助观众个人发展和获得成就。
•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是帮助博物馆实现其教育使命的专业工作 者。… … 作为博物馆团队的一员, 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服务于 观众的参观学习, 致力于使多元化的观众获得有意义的和持久 的学习体验。
• ——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教育专业委员会: 《卓越工作: 博物馆教育工作原则及标准》,2005年。
五、博物馆教育环节与主要方式
01
了解观众需求, 并制定教育目标
需求
02
设定允许观众使 用博物馆资源的 权限
设限
03
创造学习环境, 帮助观众探索、 丰富体验
诠释
主要形式
1、咨询、导览、讲解、教学、培训、讲座、演 出; 2、为辅助、便利、保障观众游览、研究、学习、 休闲、交往、娱乐、消费、安全而提供的设施、设 备、服务项目等。
博物馆社会教育 发展背景及方式
参考文献
• 黄淑芳:《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与务实》,台湾省立博物馆,1997年。 • 林雪虹:《文博新潮: 艺术博物馆教育》,大学美术博物馆,2007年。 •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关于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调研报告》,2010
年。 • 郑弈:《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 谢颖编译:《美国博物馆联盟探索教育新模式》,《中国文化报》,2014年7月8
职能转变
中国儿童参观博物馆及科技馆总人数(单位:万人次)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11
2012
2013
未成年人参观博物馆总人数
2014
2015
未成年人参观科技馆总人数
2016
国际环境
全球化语境下的“终身学习”观念
国际环境
全球化语境不断深入
国际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断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