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练习题

思修练习题

思修练习题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2. 当代大学生如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1)明确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5分)(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5分)(3)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必然要求。

(5分)二、论述题1. 联系实际论述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承担历史使命?答:(1)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

(2)当代大学生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大学生应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4)大学生应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A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B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C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具体可结合学生联系实际的情况酌情给分)2.有人曾给大学生列出了“九大不足”:学术精神失落、道德素质低下、生理心理缺憾、政治冷漠投机、理性的侏儒、寄生依赖、沉迷网络、堕落傍款以及追求当次、崇尚名牌等。

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怎样塑造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答:首先: 要对上述所说的“九大不足”作客观的评价。

(3分)其次: 要有结合所学理论的分析。

(2分)再次: 论述当代大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的途径与方法,包括:理想远大、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4分)一、单项选择题1.处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所形成的理想也必然不同。

这体现了理想具有()A.阶级性B.预见性C.时代性D.主观性2.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上划分,理想可分为()A.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B.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C.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D.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3.下列有关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中,属于道德理想的是()A.“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谋一个合适的职位,干一番事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4.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如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事业、学业和生活等方面,都会形成相应的不同层次的信念。

这体现的信念的()A.阶级性B.稳定性C.多样性D.科学性5.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

”高尔基也曾指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这说明()A.理想等同于现实B.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动力C.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D.理想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6.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实现共产主义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表现在()A.理想是对现实的随心所欲的想象B.理想等同于现实,是立即可以实现的C.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总存在缺憾9.“樱桃好吃树栽,不下功夫花不开。

”理想是美好的,但美好的理想是不会自动实现的。

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C.大胆畅想美好未来D.逐步确立坚定信念10.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当年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在今天,“做大事”就是()A.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D.为个体人生的发展设计宏伟蓝图二、多项选择题1.理想的特征()A.现实可能性B.实践性C.超前性D.时代性E.阶级性2.无数的事实证明,人们有了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人生的追求上不断去攀登,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像没有舵的小船,在生活的大海中迷失方向,甚至搁浅触礁。

这正说明了()A.理想信念能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理想信念能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C.理想信念能成为人生成败的标准D.理想信念能架起人生辉煌的桥梁E.理想信念能揭示人生发展的规律3.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下列属于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的是()A.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马克思主义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C.马克思主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D.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E.马克思主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4.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

对此,下列关于信念层次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B.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C.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D.高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E.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5.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对于艰苦奋斗正确的认识是()A.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B.艰苦奋斗的主旨在于奋斗、在于拼搏C.艰苦奋斗的价值在于为事业而奉献D.艰苦奋斗绝对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E.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三、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这一共同理想包含哪些内容要求?2.简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论述题1.有人曾这样形象地指出:“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

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

”请结合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五、材料分析题1.“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03年的夏天,6100名应届大学生志愿者高唱着这句嘹亮的口号开始了他们的“西部之行”。

莫锋——6100名应届大学生志愿者之一,今年22岁,是来自广东省清远县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他说:“如果我在东部,施展拳脚的舞台不会那么大,但到了西部,能够真正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够尽情的放飞我的理想”:可以说,他的这句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决心在西部这个更大舞台上施展才华的青年学子的志向。

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大学生就业争夺战中,莫锋并不费劲地找到了一个福利待遇很好的工作单位: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然而,他放弃了这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莫锋解释到:“深圳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医疗水平都比较高,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硕士、本科生一大堆,我去那里,作用不是很大。

但去西部工作,我能做很多实际有效的工作,比如帮助当地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帮助当地群众改变落后的观念和生活习惯。

我要最大限度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来京准备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会的西部12个省市区团委书记,听说莫锋的事迹,纷纷与他联系,希望莫锋到他们所在的地区工作。

他们表示,将为像莫锋这样的志向远大、胸怀祖国的年轻人,尽最大可能提供一个发展的舞台,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实现他们的理想。

请思考并回答:(1)你认为到底是什么吸引着莫锋“西行”?(2)如何理解理想与奋斗、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D 3.B 4.C 5.B 6.C 7.D 8.C 9.A 10.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B 3.ABCDE 4.ABCDE 5.ABCDE三、简答题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的内容要求包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其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

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四、论述题1.答案要点:理想信念对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它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它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联系实际。

五、材料分析题答:(1)理想总是一定时代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经济关系的产物。

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

青年大学生选择前往西部奉献青春和放飞理想,正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的呼唤。

本文主人翁选择前往西部放飞自己的理想,他是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理想来追求,他认为,在东部施展拳脚的舞台不是很大,但到了西部,他能够真正做一个有用的人,能够尽情的放飞自己的理想。

中西部地区最缺乏的是人才,最需要的就是人力资源。

哪里最需要他,他就去哪里。

这是崇高的职业理想的体现。

(2)在理想的实现过程中,个人的理想要和社会的理想结合起来。

个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社会之中,每个人既有个人的理想,又同时肩负着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

理想的实现不能光靠个人奋斗,要把实现个人的理想与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一致起来。

大学生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在奋斗的实践中把理想转化为现实。

他放弃了已找好的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前往西部放飞自己的理想,这正是将个人的理想和社会的理想有机结合的最好的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