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题库第五章分析

思修题库第五章分析

第五章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教材在阐述“公共生活及其特点”时指出: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以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

这种现象表明人类的公共生活( B )。

A.正在变得越来越窄小B.正在变得越来越广阔C.正在变得难以控制D.正在变得越来越简单2.“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不断扩展,从传统的公交车、影剧院、图书馆、公园、集体宿舍等到新兴的证券交易所、人才市场等,特别是网络使人们的公共生活进一步扩展到虚拟世界。

”教材这段话描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A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丰富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虚拟性3.“公共生活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公众性生活,它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没有秘密可言。

”教材这段话阐述的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B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普遍性4.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使人们在公共生活中的交往对象不再局限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公共场所的任何人,因此,公共生活领域更像一个“陌生人社会”,增加了人际交往信息的不对称性和行为后果的不可预期性,从而造成了当代公共生活特征之( C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新颖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不确定性5.当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商场购物、歌厅娱乐、广场漫步、名胜游览、图书馆学习、体育馆健身、互联网冲浪,等等,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及年龄、兴趣、职业、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和变换参与公共生活的具体方式。

这就是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特征之( D )。

A.活动范围的普遍性B.活动内容的复杂性C.交往对象的社会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6.“如果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随心所欲、各行其是,整个社会就会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社会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这里讲的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具体是指( A )。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7.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日益扩大的今天,商场对于生产者、经营者来说是销售商品、实现利润的场所,对于消费者来说则是购买商品、满足生活需要的地方;网络不仅成为人们通讯、娱乐、休闲的工具,而且也成为现代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场所。

这些都表明了,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性之( B )。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8.在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社会成员必将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产生迫切的需求,人们更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些都需要以不断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作为保障。

这表明了,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性之( C )。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教材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在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应当看到,依然存在一些公德缺失的不文明现象:不爱护公物、随地吐痰、排队加塞、过马路闯红灯、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

这些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必然会损害社会公共生活秩序和文明风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这里是在阐述维护公共秩序重要意义之( D )。

A.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10.在现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是( B )。

A.风俗和习惯B.道德和法律C.党纪和国法D.道德和纪律11.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

这决定了社会公德具有( A )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2.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所以,社会公德具有( B )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3.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适用范围。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无论具有何种身份、职业和地位,都必须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

这就是社会公德的( C )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4.社会公德大多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和风俗习惯的提炼,往往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被人们理解。

也就说,社会公德具有( D )的基本特征。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15.社会公德中的( A )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交流思想的窗口,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它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养。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6.以下各句格言中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的是( A )。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远亲不如近邻D.君子之交淡如水17.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得到妥善保护并保持良好状态,是使公共生活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有利于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 B )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8.社会公德中的( C ),从根本上说,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也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19.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的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甚至被破坏,这就需要用纪律和法律来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

所以( D )就成了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A.文明礼貌B.爱护公物C.保护环境D.遵纪守法20.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无偿献血、捐献骨髓、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学雷锋、“三下乡”、抗震救灾以及其他形式的( B )和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增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形式。

A.献爱心活动B.青年志愿者活动C.助人为乐活动D.希望工程活动21.“五要五不”的网络道德要求,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是在( C )中提出来的。

A.2009年初全国“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专项行动B.200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C.2001年共青团中央、文化部等单位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D.200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2.按照教材的理解,在公共生活秩序的维护中,法律的首要作用是( A )。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23.《治安管理处罚法》专设“处罚程序”一章对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作了规定。

其中,在传唤时间上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公安机关传唤后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 B );情况复杂,依照规定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A.4小时B.8小时C.12小时D.16小时24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被处罚人对公安机关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 B )。

A.进行逐级上访B.提起行政诉讼C.提起民事诉讼D.提起宪法诉讼25.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该主管机关是( A )。

A.当地公安机关B.申请者所在单位C.申请者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D.当地法院26.依照《集会游行示威法》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的( C )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

A.1日B.3日C.5日D.10日27.作为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的“三同时”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指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资源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 D )的法律制度。

A.同时申请、同时设计、同时施工B.同时申请、同时论证、同时设计C.同时设计、同时论证、同时施工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28.《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交通警察赶赴事故现场后,应先组织抢救受伤人员。

这些规定体现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 B )原则。

A.依法管理B.以人为本、与民方便C.预防与惩罚相结合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29.我国现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7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规定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其中不包括( A )。

A.多次违反交通法规且不及时接受处罚的B.醉酒后驾驶机动车或营运车的C.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D.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30.《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是2000年12月28日由( B )通过的一个重要法律规范。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共中央二、多项选择题1.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的区别在于(CD )。

A.公共生活是多个人行为,私人生活是一个人的行为B.公共生活具有封闭性和隐秘性C.公共生活具有开放性和透明性D.公共生活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2.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ABCD )。

A.活动范围的广泛性B.活动内容的公开性C.交往对象的复杂性D.活动方式的多样性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意义更加突出,具体表现在(ABCD )。

A.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B.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C.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D.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4.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包括(BD )。

A.风俗B.道德C.纪律D.法律5.社会公德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ABCD )。

A.继承性B.基础性C.广泛性D.简明性6.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中包括(ABCD )。

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7.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中包括(A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