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演讲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预习。

古语讲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我们周围经常能看到很多同学学习认真刻苦,但总感到学习比较吃力,总觉得老师讲得太快,自己跟不上。

课后也花了许多时间去补习,还是难以见效果。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这类同学在学习上缺少一个重要环节——预习。

所以,听课被动,‘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即使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弥补,仍无济于事。

有一个成语叫做事倍功半,这类同学的学习就属于事倍功半。

我们周围还经常能看到另外一种类型的同学,学习非常的轻松。

成绩自然不用说,非常的优秀。

经常被别人评价为:聪明的学生。

到底他们的聪明之处在哪里?调查显示:这类同学在听课之前都能坚持自觉的预习。

他们在上课之前就知道老师这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所要讲解的重难点。

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往往都是游刃有余。

有另一个成语叫做事半功倍,这类同学的学习就属于事半功倍。

一种是事倍功半,另一种是事半功倍。

这就是预习给我们学习带来的魔力。

日本学习方法研究会会长石川勤先生说:“所谓预习,也就是在上课以前,要明白自己想学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上课。

这样一来,课堂学习就会充满活力,学习不再是别人的事,自己就会变成课堂的主人。


也许有同学会说:“老师,我们完成规定的作业就很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去预习啊?”真的没有时间预习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由于中学生的功课压力大,所以学生在每次上课前,不见得有时间预习功课。

万一老师讲得太快,自己可能因此而无法吸收,心里难免会有些不安。

然而谁说预习工作一定要在前一晚完成呢?如果能善于利用每一分钟,上课前短暂的十分钟也是绝好的时间。

最可以利用的时间段是早晨上学途中、等车时间等。

甚至老师踏进教室后几分钟都可以用来预习。

而且,因为时间极为有限,有时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要学会挤时间预习。

许多热衷于社团活动的学生,即使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活动方面,却仍然能保持班上一、二的名次,究竟是何故?相反地,有些同学整日埋头于书堆也不见成
绩好转。

他们之间存在着什么差异呢?其实,社会活动多的学生也一样要花时间读书,很可能他们比其他同学更了解上课的流程,为了能收获双倍以上的学习效率,往往在预习方面做得十分彻底。

至少,在两三个星期前就有事先预习的习惯,如此才能稳定地保持良好的成绩。

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提前预习。

那么,预习还有哪些方法和策略呢?
①预习的安排
中学的学科较多,可利用假期对少数科目的整册教材进行学期前预习,也可以利用双休日对有的科目进行单元预习,剩下的科目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安排,预习任务就容易完成。

有的同学不做学期前预习和单元预习,认为预习全是课前的事,往往是完不成预习任务,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一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②预习要有目标
预习的目标是先感知教材,初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处理,为新课的顺利进行扫清障碍。

简单点说就是要知道本节课老师所要讲解的内容。

别上课铃响了之后,还蒙查查。

具体任务有:首先巩固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理解不透的用笔记下来。

二、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以及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找出书中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

四、需要动手探究的,组织材料进行实验。

五、做学研案中的练习,检查预习的效果,效果不好可再预习,对不会的东西要记下来,等到听课时,注意听或主动提出。

③做好暂存工作,保证预习效果
预习中通过看书、听录音、探究实验、写练习、思考等学习活动,对产生的“顿悟”、结论及问题,都要及时暂存,这时的暂存方式可以在书上打记号、写字,也可以写在预习笔记中,建议预习笔记与听课笔记合二为一,暂存的内容是上课消化的主要目标。

同学们,预习工作做好了,听课轻松还能保证质量,课后作业完成快,复习时间短,反过来又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下一阶段的预习,有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希望同学们能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