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自然灾害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一些自然灾害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灾害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灾害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校友会2019中国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类一流专业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1 北京大学7星级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2 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2 兰州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2 南京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5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5星级中国一流专业校友会2019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类一流专业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专业层次1 北京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2 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2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2 北京师范大学6星级世界高水平专业5 武汉大学5星级中国一流专业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气象灾害内容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学业质量水平合格考(水平1-2)1.运用资料,说明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
(综合思维)2.根据给定区域信息,归纳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3.结合资料,说出主要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
(地理实践力)等级考(水平3-4)1.从自然地理要素,分析气象灾害的成因。
(综合思维)2.运用资料,归纳气象灾害多发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一、洪涝灾害2.分布从气候因素看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我国的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3.危害(1)带来的危害①直接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②间接危害: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③次生灾害: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危害的特点: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微思考]历史上,武汉经常发生洪涝灾害,且损失巨大。
试分析原因。
提示武汉位于汉江与长江交汇处,地势低平,人口密集,经济发展水平高。
二、干旱灾害2.主要分布(1)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严重。
(2)我国: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 (3)危害⎩⎨⎧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次生灾害: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微思考] 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提示 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
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1)世界: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2)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3.危害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风暴潮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填图] 在台风结构示意图中的线段上画出箭头,表示台风的气流运动方向。
提示 云墙气流上升,台风眼气流下沉,水平方向由外围流向台风眼。
[微思考] 台风百害无一利吗?举例说明。
提示 台风能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雨,可缓解旱情,成为当地重要的水源。
四、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 ℃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分布(1)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2)我国: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3.危害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大风大雪冻雨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引发沙尘暴[微思考]寒潮百害无一利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是。
寒潮能够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低温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
识误区洪涝与洪涝灾害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不会形成灾害。
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
辨差别干旱与旱灾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
例如,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和戈壁,但极少发生旱灾;东部季风区降水丰富,但由于气候异常可能导致旱灾。
辨差别台风和飓风二者成因相同,发源地不同,名称不同。
在北太平洋西部的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在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太平洋东部统称为飓风。
说事理寒潮影响不到的地区由于青藏高原高海拔以及北面祁连山脉等的阻挡,强冷空气很难到达,所以青藏高原几乎不会出现寒潮现象。
冷空气南下的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弱,加上高山的层层阻挡,抵达云贵高原时,势力较弱,所以也很少发生寒潮。
探究点一洪涝和干旱灾害情境探究[情境] 2019年开春以来,云南降雨稀少,气温上升,累计出现高温35℃以上319次,约为常年同期的3倍,创历史新纪录。
截至5月6日,全省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211.46万亩,成灾43.56万亩,绝收2.17万亩。
[探究]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分析云南此次旱灾严重的原因。
提示 夏季风异常,降水少;持续高温,蒸发量大;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地表水不易存留。
素养凝练1.洪涝灾害的成因(1)来水量大⎩⎨⎧气候:降水多,变率大水系: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覆盖率低(2)排水不畅⎩⎨⎧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淤积或占用河道(3)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2.我国的旱灾多发区及成因3.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洪涝;南方降水少,多旱灾。
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降水就偏少,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如下图)。
素养应用例1:(2018·浙江省6月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历史上钱塘江流域洪涝灾害频发。
从降水特征角度,简述钱塘江流域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
解析洪涝产生的原因,从降水角度,主要是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答案夏秋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年际变化大。
探究点二台风和寒潮灾害情境探究[情境] 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变。
蝗虫极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而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
2020年1月,起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蔓延至北非、印度河流域的蝗灾,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遭受严重蝗灾袭击,受灾面积超过20万公顷,近三成农作物受损,数十万农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探究](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根据材料分析,印度西北部蝗灾多发的原因。
(2)(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简述这次蝗灾对印度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提示(1)该区域气候干旱;种植农作物面积广,易吸引蝗虫聚集;缺乏防治虫害的有效方法。
(2)大量的蝗虫会吞食庄稼,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
素养凝练1.台风的成因2.寒潮的成因素养应用例2:台风“温比亚”于2018年8月17日在上海登陆,受其影响,上海、安徽、浙江、江苏、河南、湖北、山东、辽宁等地受灾严重。
下图为“温比亚”移动路径及强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台风有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洪涝C.寒潮D.干旱(2)此次台风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大②北方防范台风能力偏弱③风力逐渐增强④台风在陆地滞留时间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1)题,台风会带来大量降水,易引发洪涝灾害。
第(2)题,台风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大、台风在陆地滞留时间长带来的降水量大、北方很少受到台风的影响,防范能力弱是此次台风影响严重的原因,台风登陆后因受到摩擦力增大及没有足够的水汽补充,风力会逐渐减弱。
答案(1)B(2)B鲁教版P94“正文”洪涝河湖水位超过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溢流现象或堤坝溃决导致的水流下泻称为洪水。
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洪灾。
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没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涝灾。
洪涝灾害是洪灾和涝灾的总称。
湘教版P89“正文”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防沙措施,对相关对象进行保护。
例如,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防治风沙灾害,可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中图版P94-96“正文”海洋灾害灾害性海浪是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空气等引起的海浪。
风暴潮是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境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附近海域的潮位远远偏离正常潮位的现象。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知识微网核心要点1.洪涝灾害: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2.干旱灾害: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
3.台风灾害: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4.寒潮灾害:影响我国的寒潮主要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可以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
(2020·辽宁阜新高一期末)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A.泥石流B.风暴潮C.干旱D.寒潮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B.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D.农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解析第1题,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故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干旱,C正确。
第2题,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B正确。
答案 1.C 2.B(2020·辽宁丹东高一期末)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自然灾害是()A.台风B.洪涝C.寒潮D.风暴潮4.上题中的自然灾害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A.雪灾、冻害B.缓解酷暑和旱情C.农业受损D.减少病虫害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到,该自然灾害的源地是西伯利亚,那么应该是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锋,对我国造成影响,寒潮是冷锋的一种典型实例,C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