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厂设计正文

纺织厂设计正文

1.前言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多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

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占我国纺织产业规模85%的东部沿海地区要素制约加剧,成本上涨较快,竞争优势减弱,而中西部地区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推进纺织产业转移,对推动纺织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纺织行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厂设计就是抓住纺织产业转移这个机会,选择在中部的重要城市郑州建设新兴纺织产业。

郑州曾是全国六大纺织重镇之一,拥有“纺织城”的美名,并逐步被打造为“裤业之都”。

2010年郑州市纺织产业园被省工信厅命名为承接产业专业示范区试点。

同年郑州市中原区成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即“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市(县)”。

从此也可看出国家的扶持力度,在此建厂将有一个很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纺织产业转移的同时还应注意产业升级。

传统的粗放式的发展,产品的低端化,以及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竞争环境,不能应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挑战。

从国际看,我国纺织工业面临发达国家在产业链高端、发展中国家在产业链低端的双重竞争将更加激烈。

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品牌和供应链整合的优势,占据着市场的主动地位。

其他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资源、贸易环境等比较优势,纺织工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加速,将与我国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从国内看,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受劳动环境和待遇的制约,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纺织工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日趋严重,随着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本地就业数量增加,向东部纺织企业输出的劳动力数量逐步减少,东部企业劳动力短缺明显。

同时,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对纺织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提出更高要求。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

本纺织厂设计就是本着这个指导思想,采用先进技术,使用高水平机械设备,运用一流的等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

1.1 总论本厂设计规模为3万锭500台布机,实际建成规模为3万锭和500台布机。

主要产品:纯棉14×14×362×346×99细平布;纺部售纱:14.5tex纯棉精梳纱。

生产能力:⑴细纱年总产量:295.6吨/年;⑵纯棉细平布总产量:3556.04m/h、28003.8万米/年;⑶年混用料量:2424.08吨/年年净用料量:2180.43吨/年本文从总平面布置、厂址选择、工艺流程、工艺计算及机器选配、厂房形式及柱网尺寸、车间布置和机器排列等方面展示了棉纺织联合工厂的设计过程。

1.2 厂址选择厂址:郑州市中原区纺织产业园1.3 工艺流程纺部工艺流程:FA006C型往复式抓棉机及TF27型桥式吸铁→AMP2000金属火星探测器→A045B型凝棉器及TF30型重物分离器→FA103型双轴流式开棉机→TF2212型两路配棉器→FA028型多仓混棉机及TF27型桥式吸铁→FA109型三辊筒清棉机→FA151型除微尘机→FA225型梳棉机→TF2511型圈条器→FA327型预并条机→FA356型条并卷机→FA261型精梳机→FA327型并条机→FA425型粗纱机→FA514型细纱机→ORION型络筒机织部工艺流程:经:ORION型络筒机→CGGA114F型高速分批整经机→GA338-280型浆纱机→G177D-160型穿筘机⑴纬:ORION型络筒机→GA571型蒸纱锅⑵⑴+⑵→新龙挠性剑杆织机→GA801—130型阔幅验布机→GA841—130型阔幅折布机→A752型中打包机→入库2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2.1 厂址选择2.1.1 厂址选择的原则⑴坚持工业布点要大分散小集中。

⑵对建厂的基本条件(原料水源、投资、地质、交通运输及动力供应等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和实事求是的比较时,应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

⑶节约用地,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

⑷注意厂址的防洪排涝。

⑸注意环境保护,工厂与居住区要满足卫生防护标准。

(1)选厂地址:郑州市中原区纺织产业园(插图A处)一.自然条件1.地理条件郑州市位于东经112°42'-114°13' ,北纬34°16'-34°58'。

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

郑州市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山地与平原之间是低山丘陵地带。

2.地质条件根据郑州市区地形、地貌特点,岩土体组合关系及地下水条件可将郑州市区大致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区:大致以西开发区瑞达路及南阳路、东西大街及郑汴一线分界,东北区属于Ⅰ区;西南部分属于Ⅱ和Ⅲ区,以京广路为界,东南区属Ⅱ区,西南区属Ⅲ区。

所选厂址郑州市中原区属Ⅲ区。

可以看出郑州市中原区(Ⅲ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六七十年代修筑了大量的人防工程,一般埋藏深度在地表下5~7m,防空洞一般干道宽3~4m,支道宽1.5~2.0m,一般为砖砌直墙半圆拱。

显然防空洞位于多层及小高层建筑的持力层或主要受力层内,当建筑物无法比开始必须进行地基稳定性分析并采取处理措施。

3.水文资料郑州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

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黄河水从邙山干渠流入西流湖,经过柿园水厂的提灌站,将水提升至尖岗水库。

郑州市境内的伊洛河、汜水河和枯河是黄河的支流。

所选厂区位置靠近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引水线,并有须水河贯通园区南北,充分的保证了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4.气象资料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

郑州市冬季最长,夏季次之,春季较短。

统计资料表明郑州市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春季开始的时间大致在3月27日,终止于5月20日,历时55天;夏季开始于5月21日,终止于9月7日,历时110天;秋季开始于9月8日,终止于11月9日,历时63天;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6日为冬季,长达137天。

郑州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

郑州﹝中国﹞气候资料气象站位置:北纬34.7 度,东经113.7 度,海拔110 米注:降雨日表示日降雨量不少於1.0 毫米二.技术经济及社会协作条件1交通优势:○1在公路方面:紧邻连霍高速——连接中国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它是中国建设的最长的横向陆上快速交通通道,是中国高速公路网的横向骨干。

○2在铁路方面:郑州是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交汇点,是中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重要的铁路干线,它横跨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五省,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至甘肃兰州。

陇海铁路线京广铁路贯通中国南北的重要铁路大通道,国家铁路南北交通大动脉,是中国线路最长,运输最为繁忙的铁路线。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起自北京西站,止于广州西站,全长2284千米。

郑州是其中的一大站。

京广铁路线○3距离市区仅4公里,具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仅有半小时路程。

由以上可以看出,所选厂区具有极为优越的交通运输环境。

沿主要公路网和铁路网可以快速到达全国大部分区域,包括原料产地,产品消费市场,技术集聚区等,加快了实物产品和信息的流通。

2.充足的能源:内有泰祥热电厂,规划有变电站,能直接满足企业用热、用电。

(有待补充)3.积水与排水:南水北调大运河与贯穿园区南北的须水河,保证了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

4.社会协作:园区紧邻国家级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邻大学城,周围学校、医院布局合理。

园区配套有“五区两中心”:陇海铁路以北的纺织印染生产区和纺织机械制造区;陇海铁路以南的服装加工区、产品展示销售物流区、生产生活配套服务区;华中纺织信息中心和棉花及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2)总平面布置3厂房型式及屋柱参数3.1 厂房形式鉴于我厂厂址选在郑州市,而郑州属于冬季严寒,夏季酷热的地区,且每年都会出现风沙,综合考虑,最后决定本厂采用无窗厂房。

无窗厂房是一种封闭式厂房,厂房因无天窗,故不受朝向的限制,车间内空气环境基本与外界环境隔绝。

当然,为了适应职工的心理需求,我厂设计人员决定在外墙高处开设几条狭长型的侧窗,另一个好处是万一发生火灾,借助其光照可以疏散职工。

无窗厂房隔热情况较好,但换气次数多,且空调设计要求高,光照得不间断,故耗电多。

采用单层无窗钢筋混泥土厂房结构,双梁无窗排架结构,屋盖结构可采用屋屋面大梁,上搁置屋面板。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建设进度快,可早日获得经济效益。

3.2 柱网厂房的承重柱子或承重墙的纵向和横向定位轴线在平均上构成的规则网格称为屋柱网(简称柱网)。

大梁架设成东西方向,在锯齿厂房中,柱网的两根沿南北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名“柱距”,以x方向的尺寸表示;两根沿东西向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即锯齿方向)名跨度;以坐标轴上的y 方向表示。

其表示方法为:柱距×跨度。

为满足纺部、织部的车间布置,机器排列和生产需要,本厂采用以下柱网尺寸:棉纺工场大梁柱距10200mm,锯齿跨度8600mm;织布工场选用一般柱网,大梁柱距13800mm,锯齿跨度8400mm。

3.3 厂房高度厂房高度一般指平间地坪到大梁底面的高度,以m为单位,这尺寸主要取决于面器和输棉管的高度,其次是人对本车间他们心理的感觉,厂房高度能统一的尽量统一,使取重构件受力均匀,厂房具有交好的抗震性。

棉纺织全厂最高的机器设备是清棉车间的机器和输棉管道。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单层无窗厂房中,为了减轻车间高度对工人的压抑感,工厂高度取4.5m。

4 产品方案和原棉选配4.1 产品方案及对成纱、原料要求⑴. 产品:纯棉14×14×362×346×99 细平布500布面风格:纯棉细平布经纬向密度比较接近,布身轻薄,平滑细洁,手感柔韧;布面匀整、交织均匀且杂质亦较少,富有棉纤维的天然光泽。

对成纱品质要求:经纬纱条干均匀,粗细节少,棉结杂质小而少。

纱线对原棉要求:色泽洁白、品级较高、纤维成熟度适中、纤维线密度小、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整齐度较好、棉结杂质疵点较少。

4.2 原棉选配由于纱支较细,纱线截面内所含纤维根数较少,为达到成纱要求,提高半制品质量,原料选配时,选用平均品级为2.3~2.8、平均长度为29±1的配棉。

⑵. 售纱:14.5tex纯棉单纱售纱对原棉要求:属细特纱线单纱,要求原棉品级较高、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棉结杂质疵点较少。

可与精梳纯棉14tex纱线选相同配棉成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