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掌握诗歌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反复吟咏,明确作者的抒情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批判的看待李白“及时行乐”的观点,学习李白自信乐
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能朗诵李白与酒难舍难分的传世佳作吧?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
仙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香。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
校书叔云
二、题解背景
1、作者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
饮宴。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
嵩阳。
2、《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
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
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
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
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
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
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
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
似。
三、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C
A、径须沽取(沽:酤) 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 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
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四、听朗读,正音
五、作品基调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六、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七、诗歌赏析
1、以黄河起兴有何作用? 感叹时光易逝
2、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全文主旨 痛苦、愤慨
4. 作者表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为何偏偏选陈思王为
例?
陈王,即曹植。遭其兄曹丕猜忌,监视,一生才学无可施展,遂借酒销
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李白极为相似。
5、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
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八、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
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
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
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
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
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九、《将进酒》测练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径须沽取对君酌。沽:通酤,买。酌:喝。
2、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古义:美好的饮食;今义:馔:饮食;玉:
玉石。
3、与君歌一曲。歌:唱。
(二)、说说下列句子的诗意。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
如表丝暮成雪。
你没看见吗?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
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欢乐,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明月。
(三)、填充题: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在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开
头四句写(悲),一落笔就写楚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人生”以下六句写
(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本诗的主旨句是:(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表达了诗人
(对权贵的鄙视和蔑视)的态度。
3、李白的浪漫气质和狂放的性格充分体现在诗中对夸张的运用,如(朝如
青丝暮如雪);(与尔同销万古愁)等。
(四)下列对诗中的诗人形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
A、诗人怀着平生之得意,又逢老友相聚,纵酒狂歌,互诉衷肠,感到无限快乐。
B、诗人大声呼喊不喝上“三百杯”誓不罢休,表现他已从悲感中突破,豪气洋
溢。
C、诗人频频举杯相邀,气氛热烈,酒到高潮,情不自禁狂歌起来。
D、诗人高歌后酒兴更浓,不惜宝马金裘换酒畅饮,活现慷慨爽快之态。
十、拓展延伸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这是谁的诗,他们对李白饮酒过度持何态度?
你对李白“痛饮狂歌”有什么看法?
“我自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是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亮剑》
中楚云飞和李云龙见面时的第一句话。
出自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
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李、杜二人均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两人虽然相差
11岁,且性格炯异,但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仅《李太白全集》中就收录杜甫
写给李白的诗11首。《不见》中云“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中又云:“余亦东蒙客,怜君
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
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作《李翰林诗》云:“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也即指出,
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
现世学者郭沫若由“腐胁疾”得到启发,从医学角度进行研究推测,认为李白六
十一岁曾游金陵,往来于宣城、历阳二郡间。李光弼东镇临淮,李白决计从军,
可惜行至金陵发病,半途而归。此为“腐胁疾”之初期,当是脓胸症。一年后,
李白在当涂养病,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由“腐胁疾”致命,最终死于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