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

2019 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期末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期末复习是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证。

下面是2019 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来一起练习吧!一、(共12 分,每小题2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霎时(sh a )纤细(qi a n)瞥见(pi e )揠苗助长(y a)B. 哽咽(y e )窈窕(ti a o)镣铐(1i a o)夙兴夜寐(s u)C. 造诣(y i )怅然(ch a ng)茎叶(j i ng)卓有成效(zhu o)D. 肄业(s i )祈祷(q i )商榷(qu e )混混沌沌(h u 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蜕变磐石潜意识沧海一粟B. 签署彷徨谛造者情随事迁C. 嘉宾会晤常春藤游目骋怀D. 点缀贻误镇静剂祟山峻岭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引起深沉,幽远,萧索的来的。

②外人每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③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

A. 感触指摘保障B. 感受指正保障C. 感受指摘保证D. 感触指正保证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这群风华正茂的小学生,干劲可真大,只一会儿便把老年公寓打扫得干干净净。

B. 即使在最平凡的风景之中,人们也应当找得到与自己的心灵息息相关的地方来。

C. 民主生活会上,他信誓旦旦,表示不再夸夸其谈了,可不久,这老毛病就又犯了。

D. 这时的他已不再是人民公仆,穿着囚服,正襟危坐在审讯室里,成了一名囚徒。

5.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普遍带着非常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在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多。

B. 巴黎圣母院又称巴黎圣母大教堂,它以结构匀称、外型美观著称于世,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C. 作为上任第一年就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奥巴马,使经历了30 年风雨的中美关系正走向成熟。

D. 巴金忘情地投入他所构设的青年文学世界,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是特别能唤起年轻人共鸣的。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B. 屈原,战国时楚国人,“骚体”的奠基人;《离骚》是“骚体”诗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赤壁赋》这四个作品的作者依次是曹操、陶渊明、王羲之、苏轼。

D. 郁达夫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其“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按原文填空(任选4 小题)( 共8 分,每空1 分)7. (1)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 月明星稀,。

,何枝可依?(3)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4) 或取诸怀抱,;或因寄所托,。

(5) ,而不知其所止;,羽化面登仙。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并翻译句子( 任选 5 小题)( 共10分,每句2 分)8. (1)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躬悼译文:(2)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背度译文:(3)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意致译文:(4)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性译文:(5)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察盛译文:(6)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如凌译文:四、文言文阅读(共10 分,每小题2分) 阅读《游褒禅山记》(节选) ,完成9—13 题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盖音谬也谬:错误B.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尽头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景象D. 此余之所得也得:心得10.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C.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①于人为可讥②余于仆碑12.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B. (故)不出,火且尽C.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D.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13. 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作者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也就是“花山”,其用意是为后文发表议论做伏笔。

B. 作者进洞后看见许多奇特的景象,但由于自己的畏惧,以致未能在洞中走得更远。

C. 在作者看来,要达到预期目的,一定要具备三个重要条件,这就是“志”“力”“物”。

D. 作者由山名读音的辗转讹误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而提出“深思”“慎取”的观点。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0分)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完成14—16 题3 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语文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14. 下列对选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这句话是全文的纲,起总领下文的作用,因为文章主体是围绕两个“对于”展开的。

B. 马克思首先是革命家,故本句先言“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

C. 句中两个“对于”先后从革命理论和革命斗争实践两个方面说明马克思的巨大贡献。

D. 文中的这句话从对象和程度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15. 下列对选文中加点的“这样”和“这”指代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这样”和“这”指代的是同一内容。

B. “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的两个发现以及其在许多领域的深刻研究。

C. “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都不是浅尝辄止”一句。

D. “这”指代“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 。

16. 请概括出第三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在选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分)答:六、作文(50 分)17.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一个最经典的场面,就是安德烈公爵躺在战场上,他受了重伤,万念俱灰,祖国、民族以及他的爱情都已破碎,他觉得活下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这个时候,是什么东西拯救了他?什么东西使他又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既不是什么伟大的思想,也不是什么崇高的精神,而是俄罗斯的天空,俄罗斯的森林、草原以及河流。

这就是美的力量。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请你以“美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 字的记叙文。

第II 卷综合能力测试(50 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0 分)1. 用斜线(/) 给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

(5 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自蜩腹蛇蚹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的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②画谷③偃竹④记》)注:①蜩(ti a o)腹蛇蚹(f u ):蝉后腹一条一条的横纹,蛇所蜕的皮。

这里是用来形容笋的。

②文与可:北宋画家,擅长画竹。

③ (y u nd a ng)谷:山谷名,以盛产得名。

④偃竹:仰斜的竹子。

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 —(3) 小题。

(15 分)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一)阮籍①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