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社会科学版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关系研究倡赵宗金(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
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
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
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也有助于丰富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
海洋世纪的时代状况构成了两者的共同背景,为海洋文化研究及海洋意识普及提供了依据。
对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受概念理解多元化分歧的影响,也受当代海洋文化实践活动复杂性的影响。
总体上看,两者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作为人海关系认知的海洋意识够成了海洋文化的要素;基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的现代海洋意识是海洋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海洋价值观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共同核心。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文化;海洋世纪中图分类号:C9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13)05‐0013‐0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意识一词在日常语言和学术文献中使用的频率也越来越多,海洋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成为海洋社会学科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的研究存在诸多交叉,从事海洋文化研究的学者也大都论及海洋意识问题。
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背后,蕴含了当代的历史境况和时代精神的契合关系。
有效地把握两者的关系,一方面有助于推进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廓清海洋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对于自觉地进行现代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的建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海洋文化与海洋意识的界定(一)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海洋意识是公众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和作用的反映和认识,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海关系观念的综合表现。
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研究基本状况如下:第一,“海洋意识”出现的频率较高,研究内容较分散。
目前以“海洋意识”为题名的论文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文章是以新闻形式发表;对“海洋意识”的概念表述多为描述性定义。
内容上主要涉及特定人群和地域、国家的海洋意识状况和古代中国的海洋观念。
第二,“海洋观(念)”的相关研究较多,主要涉及海洋观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海洋观的历史变迁、国际关系中的海洋观分析如印度的海洋观及其海洋战略。
第三,目前关于海洋意识的直接表述主要集中在海权与海洋国土观念问题上,主要与公众的海洋认知及海权问题联系在一起。
具体包括海权与国家的关系,古代及当代的海洋国土观念等。
总体上看,关于海洋意识的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
此外,当前海洋意识的结构、形成机制缺乏研究文献。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出台了海洋战略,都认识到了对公众的海洋意识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海洋意识的构成却缺乏应有的有效分析和表述。
关于意识的研究从19世纪末期就已经进入科学研究的阵营,迄今形成了内容心理学、结构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诸多流派的研究结论,并在意识的构成和转化、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状态的分析等多领域内都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倡收稿日期:2013‐04‐2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海洋意识及其建构研究”(11CSH034);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研究”(12&ZD1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12BSHJ06)作者简介:赵宗金(1979‐ ),男,山东莒南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
是这些研究成果没有有效的被应用于海洋意识研究之中。
总体上看,目前关于海洋意识内涵的理解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强调从人海关系角度考察海洋意识内涵。
海洋意识是人们对人海关系的自觉意识,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涉海行为的自我反映。
赵成国(2002)认为,“所谓海洋意识,就是人们对海洋在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的总体认识和反映。
”[1](P2)具体而言,从人类活动的构成方式进行的人海关系分析,还可以区分为几个层次,[2]包括人的活动与海洋的关系、人类心理与海洋的关系和人类社会与海洋的关系等;人们对上述关系的认知就构成了海洋意识。
事实上,人海关系观念也是传统和现代海洋意识的核心,只不过人海关系在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过程中本身也发生了重大变迁。
第二,从海洋强国和国家海洋战略需求的角度分析现代公众的海洋认知。
研究者们认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海洋意识,充分认识海洋价值。
[3](P15)新的世纪需要树立全新的海洋意识,需要向人民群众普及海洋权益和海洋环境意识,使人民群众树立海洋国土观、海洋科学观、海洋文化观及海洋法制观,让更多的人关心并且参与我国的海洋强国建设。
[1](P2‐3)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海洋意识的基本类型或基本内容也通常被概括为以下方面:海洋国土意识、资源意识、环境意识、权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
在这里,海洋意识就是海洋观,就是指与国家主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公众海洋认知。
(二)关于海洋文化内涵的理解及其特征关于海洋文化的界定,一般都是在文化的概念及类型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
将海洋文化区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器物文化与制度文化等。
其中比较概括的和一般化的界定如杨国桢(2000)地观点,他认为海洋文化是海洋成为人类活动舞台,海洋自然力转化为人类生产力因素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
……海洋文化的前提是直接或间接的海洋活动,海洋文化在不同的海洋沿岸国家或岛国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本没有优劣之分,而水平之高低,速度之快慢,在于他们是否抓住发展的机遇,采取的文化策略是否得当。
[4]欧初(2003)也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在一切有海洋的地区,一切靠海岸的民族中,其文化或多或少带有海洋文化的成分。
[5](P24)这些表述一方面分析了海洋领域人文化之的过程和结果,揭示了人类活动在海洋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提示处海洋文化差异的性质和表现。
对海洋文化作了更为具体的界定和类型划分则是由曲金良等研究者来完成的。
曲金良认为,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和体系,就是人类认识、把握、开发和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的关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
[6]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社会源于海洋的精神活动、制度行为和物质生活创造的总合。
[7](P4)更具体讲,海洋文化是人类直接和间接地以海洋资源和环境为条件创造的文化。
在上述界定基础上,苏勇军(2011)认为,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认识、适应、利用和改造海洋而逐步创造和积累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财富的总合。
这一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界定海洋文化,包括人类在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如人们的认识、观念、思想、意识、心态,以及由此而生成的生活方式,包括经济结构、法规制度、衣食住行习俗和语言文学艺术等形态,都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3](P9)这个界定更为详细地分析了海洋文化的构成。
可见,目前关于海洋文化内涵的理解也表现一个基本特征,即强调从文化的概念衍生出海洋文化的概念;强调借助于文化学研究的一般结论来认识海洋文化现象。
从海洋文化学的学科建设角度而言,海洋文化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六个领域:[7](P5)以海洋文化综合研究和海洋文化地理为核心领域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海洋经济社会史的研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海洋学史、海洋科技史及文化史的研究;海洋交通史的研究;沿海各地海洋开发与区域海洋文化研究。
二、共同的时代背景:海洋世纪随着全球性“海洋世纪”观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海洋世纪”本身进行得的反思也日益深入。
如果说海洋世纪是在时间的维度对海洋空间价值的再认识,那么海洋文化和海洋意识则突出反映了这种认识的结果。
正是在海洋世纪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海洋文化”的学科意识和学术自觉才得以形成。
可以说,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海洋世纪”观念的流行,是对当前历史时代状况的一个基本反映。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已经构成了人们的基本共识。
事实上,从“海洋世纪”的特征来看,海洋世纪与海洋文化及海洋意识的关系,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剖析。
“海洋世纪”的特征也就是人类海洋价值认识、人类涉海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总体而言,当代海洋经济、技术、权利等领域的竞争日程成为各个海洋国家特别是海洋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海洋文化的提升、海洋意识与观念的强化也成为国家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并共同构成了“海洋世纪”的基本特征。
具体而言,海洋世纪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人类海洋观念更新,海洋意识增强,海洋教育迅速发展。
(2)海洋开发利用的广度扩展、深度增加以及方式多样化。
(3)海洋环境问题严峻,环境保护列入重要日程。
(4)海洋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重要。
[8](5)海洋公民行为[9]进入公众行动领域。
从问题领域的角度看,开展海洋世纪研究的意义非常重大。
海洋世纪的提出是对21世纪海洋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强调,对这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主要体现在对海洋相关的各种重要问题开展研究上。
[8]对于开展海洋世纪研究的意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各种解释:(1)海洋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二空间,成为国际社会竞争的战略重点;[10](2)在陆地资源匮乏的同时,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能力大大提高了;[11](3)海洋开发是解决目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最佳出路;[12](4)在历史上海洋就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竞争的重要场域,在当代这个场域显得尤其重要。
(5)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力”,是“海洋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7](P6)从海洋社会科学研究这个更为宽泛的角度看,对海洋世纪的反思可以有以下研究领域体现出来:(1)海洋人文历史研究,主要研究主题是涉海领域的文化社会历史变迁,围绕的核心是人海关系问题。
目前,在中国海洋史研究的范畴和内容上已经形成较深入的认识。
[13](2)海洋文化研究主要涉及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因海洋而成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具有海洋特性的思想道德、民族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体现蓝色文明的海洋型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习俗、社会经济、法规制度、教育科技和文化艺术等形态的相关研究。
(3)海洋经济研究,主要涉及到人类经济活动与海洋的关系,包括海洋产业总体发展与布局、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沿海城市及其经济研究等方面。
[14](4)海洋社会学研究。
海洋社会学作为一项应用社会学研究,它是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对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特定社会领域———海洋社会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门应用社会学,海洋社会学既要对海洋社会的特征、结构、变迁等做出描述与分析,更要对现实的、具体的与人类海洋实践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做出描述、分析、评价和提出对策或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