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教学重点: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教学难点: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我们的生活与科技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学方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教学过程:活动一: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

(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1 我的五个好帮手眼、耳、鼻、舌、手教学小结:第2课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课前准备:活动1:笔;实物投影仪,七巧板,拼图活动2:各种声音的录象带活动3:各种杯子、各种水果活动4:各种水果教学流程:活动1 比眼力拼图游戏抛接球活动 2 比听力讨论声音传达的信息安全教育活动3 摸一摸感受盲文思考身体各部分皮肤的感觉活动4 用尝和闻的方法辨认物体教学过程:活动1:比眼力:1. 学生练习搜索图例1(教师不指导)2. 学生交流科学的观察方法3. 学生尝试用科学的方法搜索图例24. 比赛:搜索图例3拼图游戏抛接球游戏活动2:1组织学生到校园听各种声音2讨论:声音能告诉我们什么?活动3:1小组活动:摸各种材料有什么不同?2制作盲文3猜字游戏活动4:辨别水果的味道游戏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用手摸课后小结:第3课比一比教学目标:1. 能积极主动、认真细致的参与观察活动2. 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3. 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教学重点:能较正确运用多个感官、从多侧面观察一个物体教学难点:全面体验感觉器官的作用教学方法:动手法课前准备:活动1:鲜花、苹果、糖、文具盒、铅笔、书活动2:小烧杯若干、各种颜色的饮料教学流程: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汇报、交流辨认液体汇报、交流教学过程:运用五种感官观察一个物体1. 学生观察;2. 汇报交流;3. 师小结:花:看、闻苹果:看、闻、尝糖:看、闻、尝文具盒:看、摸、听铅笔:看书:看、听辨认液体:学生挑选几种液体辨认汇报板书设计: 3比一比观察比较教学小结:第三单元天气与生活第1课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3. 初步认识几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天气现象的能力教血方法:记录法课前准备: 1. 多种有关天气的资料; 2. 各种天气现象记录图案教学流程: 观察各种天气图交流各种天气的特征课前收集天气预报讨论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方法认识记录天气图案设计记录天气图案记录当天的天气教学过程:活动1:认识各种天气现象1. 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3俄活动2:了解获得天气预报的方法1. 展示各种资料(小组讨论,图片说明)2. 班级表演活动3:记录天气现象1. 介绍常用的气象符号2. 学生自己设计各种气象符号3. 利用自己设计的图案,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课后小结:第2课今天天气怎么样1. 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仔细,实事求是2. 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3. 认识温度计和测量的仪器教学重点:1. 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仔细,实事求是2. 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3. 认识温度计和测量的仪器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用简单仪器观察的能力;认识温度计和测量的仪器教血方法: 观察法试验法课前准备: 各种温度计各种测风仪器和装置教学流程:认识各种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制作纸温度计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气温感受风的大小观察风的方向制作测风的装置观测风的大小活动1:学习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1. 认识各种温度计2. 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3. 学习温度的读法和写法4. 测量室内外的气温活动2: 感受风的大小1. 认识测量风的仪器2. 确定测量风的标准3. 制作测风装置4. 观测风的大小课后小结:第3课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教学目的:1. 使学生能正确描述自己对不同天气的体会,并能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提出至少一种改进生活用品的简单设计思路。

3. 知道天气给人、动物、植物生活造成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的天气做不同的事情。

教学重点:知道天气给人、动物、植物生活造成的影响。

教学难点:动手制作多功能帽。

教学过程:活动1:了解天气和我们的生活的关系1. 交流:喜欢什么天气?为什么?2. 认识学生在不同的天气做不同的事情.活动2:了解灾害天气的危害1. 认识什么样的天气有害沙尘暴、飓风、暴风雪、洪涝、干旱、暴雨-----2. 这些灾害是怎样造成的?3. 增强环保意识,自己努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3:角色扮演游戏1. 准备头饰和面具。

2. 问题引入:假如你是某种动物,在不同的天气里,你会怎样?3. 学生分小组,让他们分角色练习扮演,编动作,设计台词。

4. 全班表演。

活动4:制作多功能帽子1. 先制作一个遮阳帽2. 提出遮阳帽的形状具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不足?此外还可以增加什么功能?3. 改进解决问题。

课后小结:第四单元文具的科学第1课认识常用文具教学目的:1. 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文具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常用的文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教学难点:给文具分类。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课前准备:1. 不同颜色、形状、结构、功能的铅笔;2. 各种尺子、转笔刀、铅笔盒、书包教学流程:观察文具盒中的文具观察书包中的文具参观商店中的文具给其他文具分类将某一类文具进行更细致的分类课后活动教学过程:活动1:观察、比较铅笔1. 观察、描述铅笔的外形2. 比较各种铅笔的不同与相同活动2:给文具分类1. 指导学生给一堆杂乱的铅笔分类2. 给尺子、转笔刀、铅笔盒、橡皮等文具分类活动3:参观商店中的文具1. 参观重点:商店有什么文具?有什么用?是怎样分类摆放的?2. 思考问题:文具分为几大类?课后小结:第2课探究笔的奥秘教学目的:1. 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2. 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3. 培养学生初步自主探究物体的能力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探究笔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2. 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教学难点:知道铅笔的心的粗细、颜色深浅与笔杆上“H、B” 之间的联系,能独立拆装一般的自动铅笔,能用一种方法画圆。

课前准备:铅笔、自动铅笔、彩色水笔、纸、1杯红水、图钉、硬币、陀螺教学流程:研究铅笔的奥秘研究自动铅笔的奥秘拆装自动铅笔比赛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画硬币画圆课后活动教学过程:活动1:探究铅笔的奥秘1. 观察三只铅笔有什么不同;2. 各组交流汇报3. 讨论笔心粗细与写字有什么关系;4. 总结发现的秘密;5. 教师讲解活动2:探究自动铅笔的奥秘1. 提出问题:自动铅笔的内容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去探究。

2. 开展拆装自动铅笔的比赛活动3:探究彩色水笔的奥秘1. 让学生用彩色水笔画画;2. 讨论彩色水笔内的水是怎样来得3. 研究怎样解决问题活动4:研究画硬币和画圆的方法1. 研究画硬币的方法;2. 研究用笔画圆的方法;3. 制作五彩陀螺课后小记:第3课尺的使用教学目标:1. 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2. 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3. 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4. 认识常用尺教学重点: 1. 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2. 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3. 能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法课前准备: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木板、铅笔、方形、圆形物体、绳子教学流程:认识常用尺认识厘米和尺的刻度学习测量方法测量练习研究不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1:认识不同尺怎么样测量物体的长度1. 观察几种常用尺的外形;2. 介绍古人曾经使用的一些测量方法活动2:认识常用尺1. 知道尺子是多种多样的。

2. 观察常用尺上的符号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

观察尺上的刻度,最大厘米刻度线。

活动3:用尺测量的方法1. 教给学生用尺测量的方法;2. 学生充分练习;3. 选择较难的物体进行测量活动4:使用图形尺1. 观察图形尺;2. 认识图形尺的构造和用途;3. 学生自由练习课后小结:第4课纸和笔的发展教学目的:1. 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