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锚暗挖法-矿山法施工矿山法施工方法隧道台阶法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示意施工工艺流程1、断面测量放样2、上部台阶钻爆开挖3、初喷砼、打设锚杆4、上部台阶挂钢筋网、立格栅钢架、打锁脚锚杆和喷射砼1、断面测量放样2、中部台阶钻爆开挖3、初喷砼4、锚杆、钢筋网、格栅钢架、锁脚锚杆5、喷射砼1、断面测量放样2、下部台阶钻爆开挖3、初喷砼、打设锚杆4、挂钢筋网、立格栅钢架5、喷射砼隧道CRD 法施工方法序号施工工序图示施工工序说明11、隧道左上断面 1 号洞室开挖支护:①开挖 1 号洞室,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及临时支撑、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22、隧道左下断面号 2 号洞室开挖支护:①2 号洞室土石方开挖,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33、隧道右上断面3 号洞室开挖支护:①3 号洞室土石方开挖,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及临时支撑、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44、隧道左下断面号 4 洞室开挖支护:①开挖 4 号洞室,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隧道CD 法施工方法序号施工工序图示施工工序说明11、隧道左上断面 1 号洞室开挖支护:①开挖 1 号洞室,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及临时支撑、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22、隧道左下断面 2 号洞室开挖支护:①开挖 2 号洞室,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及临时支撑、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33、隧道右上断面号 3 洞室开挖支护:①3 号洞室土石方开挖,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立格栅钢架、锁脚锚杆施工、喷射混凝土。
44、隧道右下断面号 4 洞室开挖支护:①4 号洞室土石方开挖,施作系统锚杆;②挂钢筋网、初喷;③架格栅钢架、锁脚锚管施工、喷射混凝土。
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示意图序号施工工序示意图超前小管棚超前小导管文字说明第一步:超前支护后,开挖1 部,锚、喷、网、钢拱架联合支护,中隔墙临时支护、临时仰拱支护,尽快成环。
I14工字钢11超前小管棚超前小导管I14工字钢212第二步:与 1 部错开合适的台阶长度,开挖 2 部,锚、喷、网、钢拱架联合支护,中隔墙临时支护、仰拱支护,尽快成环。
超前小管棚超前小导管I14工字钢334第三步:开挖3、4 部,锚、喷、网、钢拱架联合支护,中隔墙临时支护、仰拱支护,尽快成环。
超前小管棚5I14工字钢46第五步:超前支护后,分部开挖5、6 部,预留核心土,及时架设拱部钢架、锚喷网支护、临时仰拱支护,尽快成环。
超前小管棚5第七步:拆除中隔墙临时钢拱架,仰拱混凝土浇筑及隧道填充。
中洞法大管棚φ 42小导管575768第一步:进行中洞拱部大管棚超前支护、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
第二步:中洞采用CRD法,按图中顺序第三步:分段拆除部分竖向临时支护,铺设底部部分防水层,施做部分底板、底纵梁,预留钢筋及防水板接头。
进行开挖,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1399第四步:分段施做立柱、中纵梁,中层板。
第五步:分段施做顶纵梁,拱部结构,在顶纵梁上加设钢支撑和钢拉杆。
第六步:两边跨施做大管棚及超前小导管加固地层,对称开挖边洞上导坑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299第九步:分段拆除中间临时支护,施做两侧边墙及中层板。
第十步:分段拆除剩余临时支护,施做边跨拱部。
中洞法中洞法先开挖中间部分(中洞),在中洞内施作梁柱结构,然后再开挖两侧部分(侧洞),并逐渐将侧洞顶部荷载通过中洞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结构上。
由于中洞的跨度较大,施工中一般采用CD 法、CRD 法等进行施作。
具体施工顺序见图2。
暗挖桩洞法施工步序图侧洞法侧洞法是先开挖两侧部分(侧洞),在侧洞内做梁、柱结构,然后再开挖中间部分(中洞),并逐渐将中洞顶部荷载通过侧洞初期支护转移到梁、柱上。
具体施工顺序见图3。
侧洞法对于单层多跨的大断面车站较为适用,地铁五号线的张自忠路站中间过街部分采用了此工法施工。
ⅥⅢ 1 3 7 Ⅲ 3 1Ⅴ24Ⅱ8Ⅱ42Ⅴ5 Ⅳ6 Ⅰ9 ⅠⅥ65 Ⅳ柱洞法柱洞法是按照“小分块、短台阶、早成环”的原则,将整个断面开挖横向分为侧洞、有柱的柱洞和中洞,共 5 个洞,每洞分上、中、下三层,台阶法施工。
先自上而下对称施工柱洞初支,再由下而上施作柱洞二衬,建立起梁、柱支撑体系。
柱洞完成后,施工两个柱洞中间的中洞初支和二衬,形成整个大中洞稳定体系。
再对称自上而下施工两侧洞初支,最后纵向分段自下而上对称施作二衬,完成结构闭合。
具体施工顺序见图4。
ⅣⅢⅦ7 1 4 Ⅲ 1 7 Ⅶ82Ⅱ5Ⅱ283 ⅠⅥ6 ⅠⅤ3 Ⅵ矿山法施工事故总结矿山法隧道施工事故总结矿山法施工是现在世界上比较常用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对矿山法隧道施工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施工的事故类型,处理方法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现在国际归纳的矿山法隧道施工的主要事故类型有:塌方,涌水,地下管线破坏,岩爆,瓦斯泄漏,其他事故等类型。
下面将就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矿山法隧道方面的重大事故类型,原因,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塌方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事故一:某车站出入口处坍塌事故概况:xx年的某一天,某在建地铁车站东南出入口隧道断面转换作业面发生坍塌,塌方约1m3,开口导洞西侧顶端上部初期支护开裂,裂缝在开口导洞的中间位置,宽约10毫米,长约米。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决定并指挥作业人员对拱顶进行加固,在进行抢险加固过程中,拱顶再次发生塌方,将6名作业人员埋压,造成三级重大安全事故。
塌方面积为20 m3,深约11米。
地面的一栋两层小楼的一层会议室也塌了10多m3,建筑物内的一些设备和办公用具等都掉进坑中。
原因分析:设计方面,客观的讲该工程所处的地质条件非常不好,原路面位置以前是水田,在修建道路时将原先多沟壑、河道、池塘的软弱地带进行填筑而成。
另外,地下管线非常复杂,距场地3、4米处就有一幢住宅楼,增大了地铁施工的难度。
施工方面,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隧道初支格栅拱钢筋要求的帮焊长度为22cm,但是一般只有5cm,甚至还有2cm,根本没有达到要求,在塌方范围内就有两根钢筋被撑断。
处理措施①立即拆除塌坑上方的施工暂设,为抢险提供施工作业面;②在塌坑南侧放3米宽左右斜坡坡道,清理塌坑内土方;③为保证周边土体稳定,进行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塌坑坑壁。
④加固完毕后,立即组织搜救被埋人员;由于土质疏松,含水量大,塌方土体不稳,存在二次塌方的危险。
决定在隧道里采用木排架小导坑方式进入塌方土体实施搜救。
随后基坑侧壁出现裂缝,小导洞内出现局部落土现象。
采取在基坑四壁用工字钢支撑,在导洞上方插入小导管支撑,然后从基坑挖出杂填土的方式施救。
⑤对塌坑临近的居民住宅楼进行不间断监测,确保安全。
⑥最后采用放坡加桩的方式从地面一直挖到设计标高。
事故二:某区间隧道塌方事故概况xx年的某一天, 某区间隧道左线开挖至距横通道中心线195米、人防扩大段桩号K20+处时,CRD法开挖的①号导洞上半断面台阶底部左侧拱脚处突然发生涌水,30分钟后洞内涌水已达到1m 深,1小时30分钟后,地面对应掌子面位置处产生坍塌,导致隧道上方土体流失和附近引桥挡土墙塌陷,塌坑长约18m、宽约14m、深约12m。
原因分析施工方面,该区间涌水坍塌前,掌子面上正在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在开挖、安装格栅过程中均无明显渗漏水现象,而是在喷射混凝土作业过程中左侧边墙突然涌水造成掌子面拱部坍塌。
地面坍塌现场反映出结构上方的一条内径1750mm的污水管线断裂向洞内涌水,此污水管线与结构平行,管底距离结构顶面,为路面道路污水主管道,平均水流满管率为85%;另一条内径1400mm 的自来水管线悬空。
综上所述认为,由于掌子面前上方土体受污水管线长期渗漏而形成水囊或饱和水淤泥层,开挖之后,由于土、水的受力改变而造成水囊或淤泥层涌水坍塌,土层坍塌又造成污水管径断裂,从而引发大面积的塌陷。
处理措施第一阶段:填坑,恢复通车。
施工单位首先往坍塌孔洞内充填级配砂石料,并以充填的级配砂石料为基底,重新铺设了一条污水管线,以恢复污水排泄畅通;随着充填的进行,发现原污水管内水流量过大,填筑级配砂石料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因此,改用充填混凝土的方式进行填坑,对混凝土下方已经充填级配砂石的部位,通过在混凝土面层上打孔,再进行向下注浆的方式来实现填充。
孔洞充填完毕之后,恢复区间隧道上方路面主干道的通车。
第二阶段:地面抢险。
本阶段主要是配合市政单位通过地面钻孔对各掌子面进行注浆加固。
第三阶段:洞内清淤,分洞内抽水、铺设栈道、通风清淤三个阶段。
第四阶段:恢复生产,包括掌子面加固和掌子面恢复施工。
掌子面加固:除坍塌掌子面外,其余掌子面均采用挂网摊铺10cm 厚C20混凝土的措施进行掌子面封闭;未封闭成环的上台阶格栅处加设临时支撑;清淤到坡脚后堆码砂袋对坡脚进进行加固,并同时采用打设超前小导管注浆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掌子面恢复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对掌子面前方15m范围采取临时仰拱的措施,顺利完成加固段。
第五阶段:坍塌处理。
具体施工方案为:沿车站方向进行前进方分段注浆、标准断面全断面注浆、人防断面轮廓线边缘管棚注浆的方案进行加固;区间方向进行止浆墙、低压填充注浆、护拱施工、原人防断面径向注浆的稳妥施工方案。
事故三: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DK354+494塌方事故事故概况:xx年11月2日,位于重庆市酉阳县境内的圆梁山隧道在施工至DK354+494处,因爆破后揭穿2#溶洞边缘破碎影响带,掌子面围岩自稳能力较差,岩溶水发育,引发塌方。
原因分析:环境因素,区域的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塌方形成的内因,根据隧道开挖揭示情况,塌方段岩溶与岩溶水发育,向溶洞方向围岩的溶蚀程度逐渐加强,裂隙间充填粘土及粉细砂。
溶洞洞壁溶蚀严重,高压富水,地下水活动剧烈,溶洞内充填粉细砂夹灰岩块,粉细砂潮湿,较密实,具有较好成层性,震动易液化。
施工方面,在隧道建设中,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施工。
其中表现在施工单位没有遵循原有的开挖方式进行开挖,超前支护保护不到位,开挖爆破技术不过关等导致隧道开挖后围岩强度达不到稳定要求,变形不能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使围岩在应力重组过程中失稳,引发塌方。
处理措施第二步,由于岩溶水发育,应先疏导水流,采取降水措施。
第三步,水流稳定后,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填充溶洞。
第四步,用全断面帷幕小导管注浆,稳定开外面,未能封闭的区间用临时支护,加强第一次衬砌。
二,涌水涌砂事故案例分析总结事故一:北京地铁某线区间隧道涌水、涌砂事故概况:北京地铁某线区间暗挖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分南线和北线。
在北线设一座施工竖井。
竖井向东3m有热电厂泄洪方涵,横断面为两孔净空2mx2m的钢筋混凝土方沟,方涵壁厚200mm,底板外皮距地铁隧道拱顶初期支护外皮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