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十四章税收与效率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下列税种中,不产生超额负担的是:
A、统一的所得税
B、统一的商品税
C、人头税
D、有差别的商品税
2、下述哪种税收方式会直接对收入——休闲的选择产生扭曲性影响:
A、对资本收入课税
B、对消费品课税
C、对劳动收入课税
D、对财产课税
3、以下税种中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是:
A、统一的商品税
B、统一的所得税
C、有差别的所得税
D、人头税
4、以下关于税收超额负担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
B、税后福利水平相同,总额税税收收入大于差别税
C、同等税收收入条件下,总额税福利水平高于差别税
D、政府收到的税收大于纳税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
5、以下关于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对商品征税采用反弹性法则
B、大力推引人头税
C、尽可能采用低税率
D、尽可能采用相对中性的税收
第二部分多选题
1、社会一般不选择总额税的原因有:
A、总额税不符合公平原则
B、总额税不符合效率原则
C、总额税无法纠正市场缺陷
D、现实的市场经济总是有缺陷的
2、影响税收超额负担大小的因素有:
A、对商品征税时,商品的补偿需求曲线的弹性
B、税率的高低
C、税收对相对价格的影响程度
D、税制设计以公平为主还是以效率为主
3、以下关于拉弗曲线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表明税率和税收收入的函数关系
B、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
C、取得同样多的税收,可采取不同的税率
D、从理论上讲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最优结合
4、在税制设计中可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
A、尽可能采用中性税收
B、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
C、尽可能避免高税率
D、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
5、政府通常采用的激励投资的税收政策有:
A、减免所得税
B、快速折旧
C、投资抵免
D、财政补贴
第三部分判断题
1、量能税比受益税引起的税收超额负担小。

()
2、为减少税收超额负担,在税制设计时应尽量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采用相对高的税率。

()
3、由于所得税不会直接改变商品的相对价格,因此所得税是中性税收。

()
4、总额税是中性税收。

()
5、税收超额负担是因税收的收入效应而产生的。

()
6、只产生收入效应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被称为总额税。

()
7、当社会追求公平目标时,偏离税收的效率准则也是合理的。

()
8、通过劳动与休闲模型的分析,表明降低个人所得税必然增加人们的劳动供给。

()
9、通过现期消费与将来消费模型的分析,表明对储蓄收益征税并不必然会增加现期消费。

()
10、不允许亏损弥补或非完全亏损弥补的所得税不利于风险投资。

()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税收超额负担收入效应总额税替代效应中性税
补偿需求曲线哈伯格三角形
第五部分问答题
1、税收超额负担是如何产生的
2、税收超额负担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怎样设计税制有助于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
3、税收对劳动供给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什么样的税收政策有助于增加劳动供给
4、税收会怎样影响个人储蓄行为
5、政府应如何通过税收政策来鼓励个人与企业的投资行为
第六部分计算题
1、某项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可排斥性。

已知该项服务的总成本为4900,边际效用(P)与消费者人数(N)的函数关系式为P=-+50。

若政府采用向其他产品征税来补偿该项服务的成本,被课征产品处于竞争市场中,需求曲线为P =-+500,供给曲线为P=,需向每单位产品征收多少税额税收的超额负担是多少
2、假设某产品处于垄断市场中,需求曲线为P=-Q+75,边际成本曲线为MC=。

若向每单位产品征税5元,政府可从该项课征中获得多少税收收入税收的超额负担是多少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C
2、C
3、D
4、D
5、B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C、D
4、A、C、D
5、A、B、C、D
第三部分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错
6、对
7、对
8、错
9、对 10、对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税收超额负担: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收,二者之差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收入效应: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因个人收入发生变化而对个人的福利水平所产生的影响。

总额税: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的税收。

替代效应:单纯因相对价格变化而引起的个人福利的损失。

中性税收:不会因征税而改变产品、服务以及要素的相对价格,从而不影响纳税人经济决策的税收。

补偿需求曲线:将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收入效应剔除,使需求曲线只反映替代效应。

哈伯格三角形:用补偿需求曲线说明税收超额负担中,代表税收超额负担的那个三角形。

第五部分问答题
1、
税收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当政府征税影响相对价格,使纳税人改变原有的经济决策,使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福利损失大于政府收到的税,二者之差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2、
(1)影响因素:①产品补偿需求曲线的弹性。

②税率的高低。

(2)制度设计:①尽可能采取中性税收政策,避免对相对价格的干扰。

②尽可能避免采用高税率,将税率和税收收入规模控制
在合理的范围。

③尽可能对需求弹性相对小或无弹性的商品征税。

3、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个人对税收的反应是以替代效应还是以收入效应为主,对以替代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减少劳动供应;对以收入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增加劳动供给。

(2)扩大税基,降低边际税率,以即保持平均税率,由能增加劳动供给。

设计流转税时,对有助于促进劳动供给的商品制定较低的税率,而对用于休闲的商品制定较高的税率。

4、
税收通过影响利息水平来影响个人储蓄。

个人对利息税的反映也是取决于个人是替代效应还是收入效应为主。

对以替代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减少储蓄;对以收入效应为主的人,税收会增加储蓄。

5、
(1)采取降低资本使用成本的税收政策,如减免所得税、快速折旧、投资减免等。

(2)采取减少投资风险的税收政策,如允许亏损弥补等。

第六部分计算题
1、
需向每单位产品征10元税金;税收的超额负担为50。

2、
可获得税收收入140元;税收的超额负担为6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