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五单元(A卷)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第五单元(A卷)试卷一、选择题(共24题;共100分)1.下列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曲偻(lóu)句赘(jù)有沴(lì)B.跰(pián)浸假(jìn)鸮炙(xiāo)C.无怛(dàn)佚我(yì)镆铘(mò)D.蘧然(qú)眴若(xún)翣资(shà)【答案】B【考点】字音【解析】A.偻—lǚ;C.怛—dá;D.眴—shùn。

2.下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渚(zhǔ)崖崖涘(sì)尾闾(lǔ)B.稊(bì)米吾喙(huì)井幹(hán)C.缺甃(zhòu)持颐(yí)灭跗(fū)D.虷(gàn)蟹奭(shì)然口呿(qū)【答案】C【考点】字音【解析】A项,闾:lǘ,B项,稊:tí,D项,虷:hán。

3.下面语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B.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C.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D.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4.下列“之”字,按其用法分三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泾流之大②两涘渚崖之间③野语有之曰④我之谓也⑤少仲尼之闻⑥轻伯夷之义⑦睹子之难穷⑧非至于子之门⑨大方之家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答案】D【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类依次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宾语前置,结构助词“的”。

5.下列对《鹏之徙于南溟》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庄子》的首篇,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艺术上讲,都堪称《庄子》的代表作。

B.本文集中表现了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思想,这思想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C.这种绝对自由的思想,实际是消极避世的人生观,使人对现实采取消极虚无的态度。

D.追求绝对自由,也体现了庄子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因而代表了先进阶级的思想。

【答案】D【考点】概括内容和观点【解析】D项,代表庄子的没落贵族思想。

6.下列划线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顺流而东行C.东面而视,不见水端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答案】C【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端,尽头,名词。

A.美,盛美,形容词作名词;B.东,向东,名词作状语;D.少,看不起、轻视,形容词作动词。

7.“豆蔻年华”和“弱冠之年”分别指女子和男子的岁数是()A.13、18B.15、20C.15、18D.13、20【答案】D【考点】理解古代文化知识【解析】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13岁称豆蔻年华。

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破瓜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半百之年)。

8.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A.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C.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D.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故选A。

9.下面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A.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B.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C.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D.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答案】A【考点】正确断句【解析】答案为A,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漫步百年古村李家坑,细细品味村落的一草一木一花,你是否也和我一样,地生出“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慨。

②看到女儿在操场上忙碌着,帮助叔叔阿姨发了50盏台灯和50个文具盒给小朋友,万芝斌地说,女儿帮助了别人,而真正快乐的是她自己。

③在与现场粉丝互动环节中,五个小鲜肉展现出与舞台上帅气形象截然相反的“搞笑”一面,令在场粉丝、尖叫连连。

A.忍俊不禁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忍俊不禁C.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忍俊不禁D.不由自主忍俊不禁情不自禁【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情不自禁: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答案为C。

11.在《无端崖之辞》第二则中,庄子提出了“至人”可以达到的境界是()A.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B.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C.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答案】B【考点】情景式默写【解析】A、C、D项是《鹏之徙于南冥》的内容。

1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下列判断与这句话意思不合的一项是()A.“仲尼之闻”“伯夷之义”都为世人所称道。

B.“始吾弗信”是指不相信有人竟敢小看像仲尼、伯夷那样的圣人。

C.“则殆矣”,“殆”在坐井观天,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文句中的“子”是指“不见水端”的北海。

【答案】D【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D项,子:指海神若。

1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人赋予鱼丰富的寓意,比如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______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②被高宗看重的上官仪是一路___位至宰相,被特许可以随意出入禁宫面圣,并专门掌管诰命,起草圣旨。

③实现梦想需要一以贯之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付出,那些急功近利,只付出片刻努力就妄图________的人,结局注定失败。

A.一步登天飞黄腾达青云直上B.青云直上一步登天飞黄腾达C.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一步登天D.一步登天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答案】C【考点】成语(熟语)【解析】飞黄腾达: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

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也形容地位一下子升得非常高。

14.在《鹏之徙于南冥》中,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B.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C.其正色之?其远而无所至极之?D.其正色乎?其远而无所至极乎?【答案】A【考点】情景式默写【解析】答案为A,注意句末虚词的使用。

15.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和例句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闷然而后应,泛然而若辞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D.停数日,辞去【答案】B【考点】理解文言词语【解析】例句和B都当“推辞”讲A辞别,C 道歉 D 告辞。

16.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B.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C.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D.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答案】B【考点】正确断句【解析】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7.对下列句式特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二虫又何知?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又知何。

”B.《齐谐》者,志怪者也。

“……者……也”表示判断C.哀公异日以告闵子曰。

一般句式D.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不亦……乎?”表示反问,相当于“这不是……吗?”【答案】C【考点】理解句式和用法、翻译句子【解析】C项省略介词“以”的宾语,可以加“之”18.庄子在《鹏之徙于南冥》中指出,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A.若夫乘天地之正,而驭六气之辩。

B.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驭六气之辨。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

【答案】B【考点】字形,情景式默写【解析】御:含有因循、顺着的意思。

答案为B。

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闾左”。

B.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C.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分国讳、家讳两类。

D.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曰薨,庶人曰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