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中集集团的贸易应收账款证券化案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 000万美元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新方式,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首先是对中集集团的经营情况作一简单介绍。

1999年,中集集团总资产达到72亿元,生产标准干货集装箱48万个,占全球市场的35%以上。

该公司凭借良好的资信状况和经营业绩,与多家国际大银行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多次获得国际中长期贷款支持。

此前,中集集团还是唯一一家在美国发行最高金额7 000万美元商业票据的中国上市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中集集团的发展目标是向国内外提供现代化运输装备,而非仅仅只是集装箱。

这就意味着中集集团的产品结构正面临调整。

该公司开发生产的冷冻集装箱已经占有国际市场10%的份额。

在资产证券化进行的同时,中集集团还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14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授信额度,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集装箱的生产万经营。

下面对这次资产证券化融资行为进行分析。

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的协议有效期限为3年。

在3年内,凡是中集集团发生的应收账款都可以出售给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由该公司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简称ABCP)融资,总发行金额不超过8 000万美元。

在此期间,荷兰银行将发行票据所得资金支付给中集集团。

中集集团的债务
人则将应收款项交给约定的信托人,由该信托人履行收款人职责。

商业票据的投资者可以获得高出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息率1%的利息。

在这个证券化融资之前,中集集团曾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于1996、1997、1998年分别发行了5 000万、7 000万和5 700万美元的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

这些发行都是以中集集团名义直接进行的1年期短期融资。

这种商业票据的融资方式容易受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而发生波动,这在1998年就表现得十分突出。

在1998年年初,商业票据发行的承销银团再次组团时,原有银团中的部分银行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收缩了在亚洲的业务,并退出了7 000万美元的CP银团。

经过努力,中集集团虽成为金融危机后我国第一家成功续发CP的公司,但规模降为5 700万美元。

为避免类似情况,保持集团资金结构特定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中集集团进行了资产证券化业务。

步骤一,中集集团向所有客户说明ABCP融资方式的付款要求,令其应付款项在某一日付至海外某个特设工具机构;
步骤二,中集集团仍然履行所有针对客户的责任和义务;
步骤三,特设工具机构再将全部应收款出售给TAPCO公司(由荷兰银行管理的资产购买公司,专门收购全球优质资产);
步骤四,由TAPCO公司在CP市场上向投资者发行ABCP;
步骤五,TACPO从CP市场上获得资金并付给特设工具机构。

特设工具机构再将资金付给中集集团设于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专用账户。

项目完成后,中集集团只需花2周时间,就可获得本应
138天才能收回的现金。

对集团的好处是:
第一,特设工具机构和TAPCO将中集集团的公司风险与中国的国家风险相隔离,投资者主要评判的是中集集团的应收款风险。

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广信事件的发生,对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

资产证券化对中集集团的这一点好处十分突出。

第二,中集集团将ABCP期限锁定为3年。

ABCP在3年内的循环发行没有展期风险。

第三,融资成本低。

比较之下,中国银行发行的3年期美元债券成本为IABOR+274BP,中国财政部发行的3年期美元债券成本为LIBOR+120BP,中集集团1998年续发的5 700万美元的1年期CP 的综合成本是lABOR+91.2BP,而AECP发行的8 000万美元3年期综合成本为lABOR+85BP。

第四,降低资产负债率。

应收账款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以1998年10月数据测算,发行8 000万美元CP后,中集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从原来的57.7%下降到50.7%。

第五,为公司进军国际资本市场探索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

1999年底,中集集团预计应收账款为2亿多美元,占总资产的30%多,这次应收账款证券化的比例约为40%。

这次出售的应收账款均来自国际知名的船运公司和租赁公司,并且是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进行的,因此此次发行的商业票据信用度很高。

此次中集集团应收账款资产评级获得了穆迪、标准普尔在国际短期资金市场上的
最高评级。

中集集团负责人表示,中集集团应收账款的证券化,打开了中国企业进军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的通道,对国内会计、外汇管理、银行业务及相关法律政策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于中集集团来说,一是可在中长期时间内以低成本获的资金;二是可以提高资金流动效率;三是可以转嫁应收账款的风险;四是可以减低资产负债率,将证券化的应收账款从资产负债表中撇掉;五是可以保持中集集团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的连贯性,维护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知名度;六是可以大大提高中集集团的管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