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对比研究学生姓名X X指导教师刘雄飞学院商学院专业班级经济信息管理0702班完成时间2011年3月目录摘要 (3)一、前言 (4)二、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5)(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5)1.美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两大事件 (5)2.美国占领的市场份额 (5)3.美国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5)4.美国信息技术发展对增加就业的贡献 (6)(二)日本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 (6)1.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发展 (6)2.日本网络资费的变化 (7)3.家用电器的数字化 (7)4.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 (7)5.加强软件行业的发展 (7)三、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 (8)(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情况 (8)1.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 (8)2.我国对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视 (8)3.坚持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 (8)4.我国在信息化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9)5.我国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工程 (9)(二)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9)(三)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10)1.计算机制造产业 (10)2.计算机软件产业 (10)3.计算机互联网产业 (10)四、我国与其他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对比研究 (11)(一)我国与印度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11)1.语言方面对比分析 (11)2.劳动力对比分析 (11)3.研发力量对比分析 (12)4.相关服务业对比分析 (13)(二)我国与澳大利亚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13)1.信息产业所占比重 (13)2.信息技术使用情况 (13)(三)我国与美日等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 (14)1.发达国家信息化现状 (14)2.我国信息化现状 (14)3.互联网普及率对比 (15)4.网民上网时间的对比 (15)5.计算机普及状况对比 (15)6.连接互联网数量的对比 (15)7.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对比 (16)8.软件产业的对比 (16)9.电子商务的对比 (16)五、结论 (17)参考文献 (18)摘要本文以我国与其他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状况的各有不同做为切入点,首先着重研究美日等超级大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
其次分析我国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并且列举了具体的数据和事例。
然后借鉴了与我国发展状况有可比性的印度与澳大利亚的一些成功经验。
最后通过与这些国家之间的一些对比分析研究,来论证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之间的差距,以及我国应该如何去借鉴,学习其他国家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如何更好的来发展自己国家的信息技术,从而增强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实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对比研究;发展状况一、前言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加快了信息化的进程。
信息技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例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而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信息技术还比较落后。
所以,我们除了要了解其他国家的信息技术以外,还要综合研究分析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究竟有何不同,以此来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其他国家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列举众多的数据,事例。
从而得出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信息技术的差距,这对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部分着重研究国外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重点阐述美国,日本两个超级大国的信息技术发展状况,并从经济,就业等各个方面分析这两个国家为何能够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的原因。
第二部分重点分析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并从我国的信息化进程,信息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几个层面来深入挖掘我国信息技术的目前的一个局势。
第三部分则通过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信息技术对比分析,还列举了与我国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以及经济实力与我国相当的澳大利亚,还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通过与这些国家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中的缺点和劣势,并且可以找出这些问题对症下药,为我国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些重要的启示。
最后一部分总结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发展,如何扬长避短,取精华而去糟粕,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及建议。
二、国外发达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已经相当重视本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所以他们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是相当的成熟与完善了。
而由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正深切的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实力。
(一)美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现代信息技术起源和发展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计算机和半导体,全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两次信息革命都是在美国兴起的。
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也问世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以计算机的开发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信息革命;1992年,美国又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把全球计算机技术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自此,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阶段。
计算机及网络革命把整个工业化世界带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时期。
1.美国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的两大事件1)1971年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微处理器芯片,导致微型计算机的诞生;2)80年代微型计算机生产的工业标准化平台的产生2.美国占领的市场份额1)70年代,美国计算机行业的硬件制造业产值从1970年的56.7亿美元增加到1979年的196.6亿美元。
半导体行业占全世界市场60%的份额,国内市场占95%的份额,欧洲市场占50%。
2)80年代,美国公司制造的计算机占全球市场的80%。
3.美国信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的影响日趋重要。
下面我们就信息技术对美国的经济增长的相关作用做一个比较分析。
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为3%。
2009年信息技术产业及信息服务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7%。
信息技术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
1)美国的信息技术业产值从2006年到2009年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6%升至8%。
其中信息服务和计算机软件每年增长10.7%,硬件业每年增长9.9%,通信服务业增长4.6%。
2)2006至2009年,美国工业中用于信息技术产业的资金,从1420亿美元猛增至2330亿美元,占资金总量的1/3。
3)美国的高科技风险投资促成了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增长。
信息技术产业虽然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但对整个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却达到了35%,如图1所示。
图2.1 信息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4.美国信息技术发展对增加就业的贡献美国在8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信息化水平,信息产业一跃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由于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高,因而扩大了就业范围,除直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外,还间接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
据调查,微软公司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就可以为其所在的华盛顿州创造6.7个工作岗位。
而同在西雅图的波音公司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只能为华盛顿州间接创造3.8个新的工作岗位。
据商务部统计,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逐步减少,1990年占劳动力的28%,2000年降为18%,2010年降至11%。
从就业结构的角度看,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就业结构进一步“软化”,表现为从事农业、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占劳动人数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从事管理、研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就业比重不断提高,其结果是蓝领工人越来越少,白领工人越来越多。
无疑,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信息技术的推广,提高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使得更多的原来从事第一、第二产业生产的工人投入到第三产业的服务生产中来。
(二)日本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主要是以重化学工业为经济增长的主导。
而计算机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进步着,计算机被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日本的信息化历程。
1.日本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日本在2001年提出了e-Japan战略计划,包括四个战略重点政策:构建超高速因特网基础结构,制定竞争政策;建立电子交易新环境;实现电子政府;振兴教育与培养人才。
日本在2003年又推出了后续的电子日本战略Ⅱ,日本的信息化建设优先转向支持在医疗、食品、生活、中小企业金融、教育、就业和行政7个领域使用信息技术、创建新产业。
2.日本网络资费的变化日本的手机上网领先世界,尽管韩国的宽带普及率领先世界,但其宽带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为3.0%,为日本的将近4倍,而日本的宽带通信因其上网费占每个家庭收入的比例仅为0.8%,为世界最低,加上速度快,因而被国际电器通信联合会(ITU)综合评定为世界第一。
1999年初日本领先于世界开始了手机上网服务,同年开始可用手机接发动态画面。
其中特别是i模式手机的普及,对促进日本手机上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利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已突破5000万,上网手机用户占手机用户总数的比例已超过四分之三。
此外,“汽车上网”也将逐渐普及。
3.家用电器的数字化日本在电视等家电数字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比如日本的松下公司在2003年就推出了常时连接互联网的数字电视。
日本东芝公司的网络冰箱、网络微波炉、网络洗衣机也已上市。
4.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为了实现人和物都能上网的“网络无所不在社会”,美日等国正在大力促进IC货签的实用化。
随着IC货签用的芯片价格下降,其应用领域可谓无限,医疗、饮食、教育、交通、环保、家政、护理等等,都可以派上用场,比如给野生动物或鲸鱼带上IC货签进行跟踪,对保护野生动物就很有意义。
5.加强软件行业的发展过去日本的公司对软件不够重视,很多公司自己做个人电脑,但基本软件却依靠美国微软公司,其他应用软件也靠外部公司开发,以致软件成为日本的弱项。
但是,一向以制造硬件产品见长的日本电机电子公司日益重视发展软件,决心走出“软件贫乏”时代,加快走向“软件丰富”时代。
2010年日本软件业的产值达66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10.6%),虽然远远落后于美国的2642亿美元(42.0%),但大大超过爱尔兰的107亿美元(1.7%)、印度的102亿美元(1.64%)、韩国的66亿美元(1.59%)、中国的97亿美元(1.55%)。
日本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和消费国。
三、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近20年来,我国的IT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发展速度增长,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980—1998年,我国IT产业年总产值由100亿元提高到4800亿元,增长47倍;信息技术产品年出口额由0.1亿美元提高到270亿美元,增长2700倍,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5%,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