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之一:韩秀云通俗经济评书(香港保卫战一共有6集)资料之二: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案例1998年8月5日至7日,国际货币炒家发动了继97年10月以来对港元的第四度大规模冲击。
短短三日抛出近460亿港元(60亿美元)沽盘,港元受到自建立联系汇率以来最大规模的狙击,来势比97年10月更凶更狠。
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沉着应战,不以挟息回击,而灵活使用外汇储备,抛出美元,大量买进港元,迫使国际货币炒家受损而退。
西方舆论:香港成了国际投机家的“自动提款机”金融大鳄:索罗斯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实施至今已有15年之久,它以1美元兑7.75港元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1997年10月23日,香港联系汇率制度首次受到国际金融炒家狙击。
他们大量直接抛售港币以兑换美元。
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一度飚升到300%,恒生指数和期货市场指数下泻1000多点。
此一役,炒家们共抛售了400多亿港币,在证券市场获利数十亿港元。
尝到了甜头的投资者继续玩弄同样的手段。
1998年1月、5月,相同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在香港上映。
西方舆论戏称,香港成了国际投机者的“自动提款机”,他们一旦缺钱花了,只需在这个提款机上按几个钮。
尽管香港凭借充裕的外汇储备保住了联系汇率,但在高利率的影响之下,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利率居高不下,股市下跌了50%以上,楼市下跌了50%以上,经济元气大伤,至今未愈。
当年首季香港经济负增长2.8%。
进入夏季,国际炒家热炒“人民币贬值”的谣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香港乃沛公也。
人民币贬值势必沉重地打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这一信息更加刺激了香港的股市和汇市。
加之纽约股市回软,日跌幅一度达299点,并将继续下滑;日本新go-vern-ment回天无力;香港上市公司陆续宣布中期业绩,不利消息接踵而至,国泰公司50多年来首次亏损,太古、汇丰利润大幅下跌;香港市场上谣言四起,风声鹤唳,令投资者惶恐不安。
这些无疑成了国际金融炒家们进攻香港的信号。
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联手大举进攻从98年8月5日起,数家欧美投资银行和对冲基金同时向香港汇市、股市和恒指期货市场大举进攻,在香港疯狂抛售港元和恒指期货。
“精锐部队”就是华尔街大炒家乔治·索罗斯麾下的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
5日,香港市场上抛售的港币达200多亿;6日,又是一个200多亿。
按照索罗斯等人的计划,先在汇市上抛空港元,迫使香港金管局不得不采用扯高利率的老套子,并借此打压股市。
利率抬高,股市势必下跌。
恒指期货也会同步下滑,然后炒家便可在期货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沽空恒指期贷,汇市股市双双获利。
醉翁之意尽在恒指期货。
董建华: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8月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向记者发表谈话,他说:维持联系汇率是特go-vern-ment最坚定不移的政策。
“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我们绝对有能力与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会做得到。
维持联系汇率将能确保香港的长远经济活力与利益,短期的痛苦可以接受。
”董建华颇有悲壮之色。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舆论界戏称“任一招”,意思是说,每每金融炒家杀将过来的时候,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以抗拒炒家的狙击,维持联系汇率。
而此法的副作用日益昭彰,它对股市楼市的杀伤力太大。
恒生指数下跌至6500点将是银行体系所能承受的最低限。
专家分析,如果股市和楼市进一步大幅下跌,银行在无可选择下势必大量抛售有关抵押资产,从而掀起股票市场和地产市场的恶性抛售潮,一些中小型银行,甚至有可能因为呆坏账过多而面临倒闭的命运。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旦有银行开始倒闭,香港银行体系势必遭受致命的连锁打击。
如果听任索罗斯这些国际炒家,一次又一次地赢去香港人的血汗钱,香港经济实力再强也总有一天会被淘空。
香港go-vern-ment 终于忍无可忍,下决心向炒家“开战”。
互相试探:港府吃进500亿便宜港元金管局总裁任志刚金管局首先在外汇市场上公开与国际金融大炒家叫板,炒家每卖出一盘港元,金管局便吃下一盘,而且吃下的是便宜的港元。
金管局主动以go-vern-ment财政储备承接了炒家的近500亿港元沽盘,再把买回来的港元重新存入银行。
以此来压低拆借利率的升势,减少对经济的伤害。
按照香港货币局规定,金管局倘若要在外汇市场以美元购回港元,必须以固定汇率1美元兑7.8港元的价格购买。
而这次却以炒家的卖价7.75港元悉数买进,引至炒家们大喊不公。
任志刚说,这次购买港元,并非为金融管理局本身购买,而是替香港go-vern-ment 即国库购买,因此并没有违反货币局的严格规定。
香港go-vern-ment为了应付经济衰退,采取了扩张财政政策,加大预算赤字。
每年夏季国库库存港元枯竭,go-vern-ment开支必须到货币市场以美元换取港元。
恰在此时,金融炒家大笔卖出港元,金管局便顺理成章地为go-vern-ment大笔买入便宜的港元。
如同武林高手过招,一方低估了另一方的内功,招致自身的内功被对方绵绵不绝地吸走了化解了。
到1998年7月末,香港外汇储备为965亿美元。
居世界第三。
排名第二的是中国内地,约为1400亿美元。
第一回合到7日星期五下午四点半,以香港金管局小胜暂告一段落,汇率稳定在1美元兑7.75港元左右的水平上。
因为股市受挫的程度并不大,期指下滑也不大,炒家无功而返。
但他们并未罢手。
下一个目标就是证券市场。
别无选择:“世纪豪赌”开战98年8月14日,香港government正式动手干预股票市场,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纪豪赌”。
赌客就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港人称“金融大鳄”。
8月14日(星期五)香港government突然出手,动用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同时进入股票市场和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举吸纳,致使那一天的恒生指数反弹560多点,升幅达8%,以7224点收盘;8月17日,全球股市暴跌,恰好星期一为抗日战争胜利日,香港休市,避过了冲击波;8月18日,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也开始回稳,亚洲各地股市全面反弹。
这一天是公众假期后首个交易日,港府保留实力,恒生指数窄幅波动,大市终盘微跌14点,以7210点报收;8月19日,港府外汇基金继续入市,大挟淡仓,指数攀升412点,以7622报收;8月20日,大市于高位7900点遇到初步阻力,而港府买盘亦稍为收敛,指数于7742报收,升120点;8月21日,外汇基金入市未见积极,八大外资亦于尾市联手,使期指尾市狂泻200点,指数当日回软,以7527报收,跌215点;8月24日,港府重组实力,为入市干预以来最大规模,最后大市急升318点以7845报收。
从8月14日到8月28日,香港媒介以战场报道的语言形容说:“government军采取大进小退、稳打稳扎和步步为营的策略,对炒家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
”8月26日,离恒指期货的结算日期还有两天。
虽经8天鏖战,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刻还未到来。
此时,港府需要进一步探明敌方火力,知己知彼,以更好地布阵迎敌。
港府首先必须知道,如果没有港府不入市,股票市场究竟有多大力量与炒家交锋。
26日15点08分,一直扮演买家角色的港府一改面孔,突然收起所有股票现货和期指买盘,并主动沽空恒指期货,引发炒家急忙跟风追沽。
短短两分钟,恒生指数急挫160点,恒指期货下跌近300点。
这时,港府突然反过头来,再度入市收复失地,大量买进股票和期货合约,将股指和期指顶回原来的水平。
此番试探,香港government暗吸一口冷气,炒家实力不可小觑,恶战在即,一触即发。
8月27日上午10时,香港股市开市。
绝不亚于一场激烈的战斗——在一开始,炒家的卖盘就如排山倒海一般扑来。
在第一个15分钟内,成交额即达19亿港元;在第二个15分钟内,成交额为10亿港元;在第三个15分钟内,又是10.9亿港元的股票成交。
而在收市前的15分钟,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成交额高达82亿港元!单香港电讯股票一项,government推出的1亿港元的买盘,不到9分钟即告全部成交。
状态之惨烈,令场上“红马夹”目瞪口呆。
这一天,香港government动用了200亿港元,委托10家经纪行在33家恒指成分股上围追堵截。
金融大鳄几番突围,未能如愿。
最终,恒生指数报收7922点,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扬88点,全天成交额230亿港币。
这是自97年11月4日以来的最高额。
27日的晚上,大战的前夜,亦成了香港的不眠之夜。
凌晨,香港天文台发出雷暴警报。
8月28日:胜败在此一举28日是恒指期货的结算日。
胜败在此一举!恒指期货的结算价格为这一天每五分钟恒生指数报价的平均值,因此,要抬高结算价,就必须保证恒生指数走势平稳。
要达此目的,government军非得竭尽全力,死保死守。
这一天,百万香港人锁定频道,眼睛紧紧盯住飞快跳动的恒生指数,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上午10时,决战打响。
港府与金融大鳄立刻在“汇丰控股”与“香港电讯”上展开激战。
炒家的抛盘气势汹汹、排山倒海,government军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不剩,全盘买入。
开市仅5分钟,成交额即高达30亿港元!与此同时,港府同时在33只恒指成分股上设下买盘防线,全线防守。
中午12时午市收市前,战斗又趋激烈,“长江实业”、“中国电讯”等多个蓝筹股被炒家疯狂抛售,并有大量欧洲基金入市。
滔滔股海,港府一木擎天。
午市收市时成交额报409亿港元。
下午开市,战况更趋严峻。
炒家的抛盘滚滚而来,特区government全线死守,平均每分钟就有价值3.5亿元的股票易手。
下午四时整,恒生指数终于在7829点定格!这是惊心动魄的四个小时!全天交易额达到了香港股市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790亿港元!恒指期货最终以7851点结算。
在上溯总共10个交易日中,香港特区government约动用相当于1200亿港元的外汇储备,将恒生指数上拉1169点。
港府在期指市场获利约20亿港元,投机者的损失估计为12亿港元。
从8月5日起,香港特区government在汇市、股市和期货市场向金融大鳄发起全面反攻,终于初战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