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让人物鲜活起来
——记叙文写作指导之人物描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描写的几种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使人物活起来。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具体感知表现人物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经典人物形象的分析,探讨使人物活起来的方法技巧。
三、教学方法
比较法、品味理解法、讲解法、练习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的人也是各具形色: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沉默寡言;有的乐观开朗,有的多愁善感。
面对这些鲜活的人物,我们如何才能生动地描写出他们的形象呢?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人物形象哪个鲜活?
过渡语:对于前者,恐怕你苦思冥想也说不出,可后面描写的人物同学们却能脱口而出。
关键就在于对猪八戒进行了具体生动的描写,使人物鲜活了起来。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几种?(学生: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今天我们就通过经典语段的学习,看怎样通过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板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二)欣赏语段,学习技法。
1 、肖像描写
过渡语: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进行描写。
怎样描写人物的肖像,才能让人物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下面我们通过两个肖像描写的经典语段来提炼其写法。
出示语段一:(个别读:吴玉玲)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故乡》鲁迅
提问语:这个语段所描写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写了人物的哪些部位?为什么只写这些部位?按什么顺序写这些部位?
学生活动:朗读语段,在教师的引导下赏析写法。
总结:《故乡》中的杨二嫂,作者抓住她的颧骨,嘴唇,两手的位置、两脚的站姿,以及与整个身体形成的姿势来写。
既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又注意了写作顺序,从局部到整体,从上往下来写。
这两个人物形象,作者都是抓住人物最富有特征的部分来写。
特征就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特点。
所以用墨虽少,但给读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所以同学们要描写人物肖像时要善于抓住特征,并依一定的顺序来写。
板书:抓住特征
过渡语:人物肖像要描写得生动传神,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出示语段二:(个别读:王开鑫)
刘鹗在《明湖居听书》中这样描写王小玉的眼睛:“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
教师提问:写身体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只写眼睛?用什么方法写眼睛?学生活动:指名朗读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方法。
教师总结: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眼睛如秋水清纯含情,寒星熠熠生辉,宝珠光芒四射,水银黑白分明。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王小玉无与伦比的眼睛描写得形神兼备。
板书:妙用修辞
2、语言描写
过渡语:除了外貌描写,如何通过语言描写让人物生动鲜活起来?
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出示语段三:(学生默读)
一天下大雪,秀才、县官、财主相遇,财主提议以雪为题,每人念一句诗。
说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接了一句:“都是皇家瑞气。
” 笑着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来了一个,一听就生气,骂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
A 秀才
B 穷人
C 县官
D 财主)
师:请同学们边读片段边思考:文段中的四句话分别是选项中哪个人所说的话?
学生活动:学生默读,思考完成语段问题。
教师总结:秀才:斯文秀气;县官:朝廷官员,粉饰歌颂朝廷;财主:衣食无忧;穷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正是“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
正是“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闻其言知其人。
板书:符合身份
过渡语:为了使描写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在语言描写时还应注意什么?我们从下面的语段中来学习。
出示语段四:(个别读:张楠)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吗?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
”她又拿了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
……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
-------长妈妈(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教师提问:在语言描写时还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作出批注。
教师总结:在对人物语言描写时,注重神态的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板书:注重神态
3、动作描写
启发语:但凡好的文学作品都是各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尤其是行动描写必不可少。
动作描写,指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
出示语段五:(学生齐读)
《背影》:我看见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提问:这段文字曾打动无数读者,同学们认为哪些字眼写得最传神、最精彩?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赏析。
教师总结: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尤其是一些动词锤炼得好,在这里“探”的小心,“爬”的艰难,“攀”的吃力,“缩”的窘迫,“倾”的痛苦,都揭示了父亲的拳拳之心,舐犊深情。
由此可见锤炼动词十分重要。
板书:锤炼动词描写生动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描写人物的方法技巧。
外貌描写时要抓住特征,妙用修辞;语言描写时要符合身份,注重神态;
动作描写中善于锤炼动词,描写生动。
希望同学们在习作时运用这些方法,使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
(四)实战演练:
过渡语:根据我们的学习与归纳,相信同学们一定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技巧。
请从下面的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小练笔。
1、在大课间,同学们的活动丰富多彩,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打羽毛球……请选择其中的一项活动,对某个同学的动作进行具体生动的描写。
2、踏入中学,有许多老师或同学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位,细致描写其外貌。
3、小弟弟哭了。
发挥你的想像,恰当地添加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将这句话的内容充实起来。
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断,师生共同点评。
(五)教师总结
鲁迅先生抓住人物特征,寥寥几笔,便勾勒出杨二嫂的形象;刘鹗妙用比喻的修辞,描绘出一双明眸善睐、顾盼生辉的眼睛;“闻其言而知其人”是因为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朱自清用心锤炼动词,才描绘出一个永恒
的背影。
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能够活学活用,让你笔下的人物鲜活生动,令人难忘!
(六)作业
【题目】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关爱、误会、委屈、欢乐、鼓励……你不必隐藏自己。
如果你愿意诉说,那么就用你的笔记录下当时的那一刻。
请以“那一刻,我真的______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横线上可以填“哭”、“笑”、“感动”等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