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与文言文语法讲解
.
18
5.状语 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 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 度等。 例如: ⑴他已经走了。 ⑵咱们北京见。 ⑶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⑷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 战胜了神权。
.
19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
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 词不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 般状语紧连在谓语中心语的前边,但 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 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动词:使、想起
代词:他、我
数词:一
量词:段
副词:自然
助词:的、了
.
12
2、那个戴墨镜的人静静地等待着,还不 时用指尖轻轻地敲着桌面。
名词:墨镜、人、指尖、桌面
动词:戴、等待、敲
形容词:静静、轻轻
代词(指示):那个
介词:用
助词:的、地、着
连词:还
副词:不时
.
13
.
14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 、仍等。
8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 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往、在、当、把、对、同、为、以、 比、跟、被、由于、除了等。
介词口诀: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9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 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 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棒球、战斗机、 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 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
结构助词:如的、地、得; 时态助词:如着、了、过; 其他助词:如所、们、似的
(5.语气词,常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 以用在句中表停顿。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 面。
如:的、呢、吧、吗、啊、罢了、啦等
.
11
感受词性
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同 他的弟子的一段对话。
名词:一生、论语、孔子、弟子、对话
.
7
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时间、 范围、否定、语气、频率等。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 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 其、甚至、绝对等;
.
20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
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
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
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
⑴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⑵他写的字比原来好得多。
⑶他生于1918年。
⑷他坐在桌子旁。
⑸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象要流下来似
的。
.
21
第一步可先从中分出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二步再找出主语部分的中心词——主语 与谓语部分的中心词——谓语;
石拱桥‖ 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第三步分析有沒有宾语及定语、状语、补 语等各种成分。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 上〕出現得〈比较早22 〉
并列连词: 和、跟、与、同、及等。
承接连词: 至于、说到、此外、如、比方等
转折连词: 却、只是、不料、岂知等。
因果连词: 因为、由于、因此、以致等。
选择连词: 或、抑、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连词: 如果、假如、假使、倘若、要是等
让步连词: 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
10
(4.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 语法意义。汉语中
3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 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例如: ⑴中国人民志气高。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
15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
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例如:
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
16
4.定语 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
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 数量、所属等。
例如: ⑴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 珠。 ⑵三杯美洒敬亲人。 ⑶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
17
3.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
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 “什么”一类问题。
例如: ⑴什么叫信息? ⑵门口围观一群看热闹的。 ⑶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 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语法基础知识
.
1
实词:
意义较实 在,能独 立充当句 子成分; 加上一定 的语气语 调,一般 可独立成 句。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除 了个别副 词,一般 不能独立 成句。
.
2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 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
6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 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
4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 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
5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 分之一、3.45;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