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的教育思想


和持之以恒的治学精神。
其三,循序渐进还体现在读具体的 书上,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 “未明于前,勿求于后”。
读书必须反复阅读。不仅要
熟 读 精 思
能够背熟,而且对书中的内容了如
指掌,“一一认得,如同自己作出
来底一般”。熟读是精思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精义
及其思想真谛。
虚 心 涵 泳
以虚心的态度去体会圣贤的用心 和寓意,来不得半点主观臆断或随意 发挥。尤其是不能自己先有个意见, 再“把圣贤言语来凑他的意思”,甚 至穿凿附会地硬行联系。
【小学教育阶段】 教育任务:培养“圣贤坯璞”
教育内容:以“教事”为主
教育方法:1.先入为主,及早施教
2.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3.首创以《须知》、《学则》的 形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规范
【大学教育阶段】 “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 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大学章句序》 大学的教材主要是《四书》和《五经》。
就绝不能放松,要按部就班地完成任
务。
居 敬 持 志
关键还在学者的志向及良好的 心态。居敬有专静纯一、持之以恒 的意思。“持志”即有坚定志向。
(武夷精舍)
朱熹的教育思想
育生 活平 动和 教
作目教 用的育 和的
【 教大 育学 】
和论
【 小 学 】
关 思教于 想育道 的德
论 读 书 法
育大 阶学 段教
结合朱熹的理学思想体系来理解其教育作用论 首先,“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是万物产生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材料。
理先气后,理本气末,理生气。
其次,“性即理”,宇宙的本原只是一个理,人禀 受
理,这就是人性。 再次,人是“理与气合”的产物。
1.重视教育对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天命之性

2.明人伦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 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 3.要求改革科举,整顿学校
切 己 体 察
“须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读书重要的是落实到自身修养的提高 上。读书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是 为了获取教训别人的材料。
着 紧 用 力
读书比做“撑上水船,一篙不能 放松”, 不进则退。读书又是细致 功夫,不能蛮干。他以鸡抱卵为喻,
急躁是不行的,而且过冷孵不出来,
过热又会死。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
人性 气质之性
三、论“小学”和“大学” 教育
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 两个阶段。 5岁~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 两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不同。
【小学教育阶段】 “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兄等事。” ——《小学集解•辑说 》 “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 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 文。” ——《大学章句序》
朱熹的教育思想
一、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生平】 • 朱子(1130-1200年)江西省婺源人,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 • 世称朱子,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儒学大师。 • 朱熹受教于父,聪明过人。 • 集学者、官员、教育家,文学家于一身。 • 五次入仕,出任地方官吏。从政仅14年,专门从事 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在为官期间,锐意办学, 未曾间断教育。
【大学教育阶段】 教育内容: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
“事物之所以然”
教育任务: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再进一 步 精雕细刻,把他们培养成为对国家有 用的人才。 教育方法:重视自学 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
根本任务:存天理,灭人欲
小学 教育
大学 教育 教育的目的: 明人伦
教以事
明其理
四、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育小 阶学 段教
读朱 法书 子
思考题:
朱熹的教育思想有何局限性?
【教育活动】
1. 南康知军时,修复白鹿洞书院,并在其中讲学, 制订一整套学规。
2. 在武夷山修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传播理学。
3. 为潭州知州时,倡导州学、县学,主持修复岳麓 书院 。
二、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重视教育对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 主张教育的作用在明人伦 抨击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
切中时弊,整顿学校
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
朱熹主张将道德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 的封 建伦理道德教育
五、朱子读书法
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
居敬持志 著紧用力
读书
虚心涵泳 切己体察
首先,学习的过程应当根据知识的
循 序 渐 进
难易程度确定次序,由浅入深,由
小及大。
其次,循序渐进也包括知识的积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