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
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具有必要的创新素质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文章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分析总结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素质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素质要求。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素质一、引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优劣。
因此,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有较大的学时学分比重。
这一重要阵地能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面对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使自身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素质,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创新素质要求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
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一定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除了应具备上述基本素质以外,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根据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确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师主要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一)创新的教育观念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更新观念是教师进行教育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以观念转变为先导的。
为适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当今高等教育的思路就是要变知识传授为能力培养,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念。
与之相应,大学英语教学也要变知识传授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变“被动灌输”的教学模式为“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教师角色的诠释符合当前人才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即教师应是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分析者和解答者。
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问题,关键在于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深入分析学科特点,深刻理解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应发挥的作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突出意义建构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语言学家桂诗春先生曾说过:“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本身,这是外语教学的内因。
”这也说明了外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和作用。
同时,《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学会应用英语语言工具,还要使学生通过语言了解外国文化,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都体现出对大学英语教师教育观念的具体要求,即变灌输或传授知识为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要由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导”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语言知识。
2.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观念。
在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帮助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制定不同的学习策略、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只要能达到大学生基本的语言能力要求,教师应当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需要,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技能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不是简单机械地一味强调各种技能全面发展。
只有重视个性发展,强调个性教育,才能实现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终身学习的观念。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要广大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
随着社会的前进,文化的不断发展,对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交际模式、语篇思维和修辞原则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同时,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都带来新的变化。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了解语言发展变化的动态,不断更新知识,更新教学内容,掌握新技能,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使学生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创新的知识结构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与本专业联系紧密的相邻学科的知识。
也就是说创新型人才应是“知识广博,业有专攻”的复合型人才。
与之相应,要培养这样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不能仅限于语言知识范畴,必须具备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由于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此外,黄源深教授用“思辨缺席症”来形容外语专业学生所存在的智性不足问题,即缺乏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和辨析能力。
这些问题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发展,使得他们囿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无法很好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在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拓宽知识面,逐步达到专深与广博相结合的复合知识结构。
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题材广泛,教学对象来自不同的专业,掌握科技、文学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从而带动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知识,有助于教师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掌握科学方法论,有助于教师提升自身科研水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新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的创新应体现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环境的创新上。
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许多学科不同,它不是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经过学生在课堂内外大量的英语实践活动来实现。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模式、内容、方法、手段及环境的创新中,都要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活动,并有效地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这里重点讨论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创新。
1.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条件、手段和方法带来巨大变革,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了物质条件。
与过去“黑板+粉笔+录音机”的教学手段相比,利用先进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手段创新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输入,创造更多语言输出实践的环境和机会,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笔者认为,教学手段创新的关键并不仅仅是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而更在于教师能否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教育技术,在于创新的手段能否与创新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相匹配,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只有明确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才能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辅助语言教学,发挥先进教育技术形式多样、资源丰富、提高课堂效率、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优势。
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教学法的研究,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如何能更好地作用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要坚决避免教学手段创新流于形式,而无益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教学环境的创新。
教学环境的创新包括物质环境创新和精神环境创新。
物质环境的创新主要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语言实验室、校园网、广播台等构成创新语言学习的物质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上网进行学习,在计算机提供的逼真语言环境中实践语言技能。
精神环境是指校园内环绕人的需求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包括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等。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不再是主动和被动、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它应当是一种真诚合作、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并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本身的兴趣。
教师的角色是语言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调控者,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习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
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才会有创新潜能的迸发。
这样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四)创新的科研能力高校教师承担着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构成教师的科学素质,两者均不可偏废。
一直以来,科研能力都是大学英语教师素质中的弱项。
知识结构、学科特点的制约以及缺乏科研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等因素都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师科研水平不高的原因。
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高校教师要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和“创新型”转变,就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来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
笔者认为,我国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词汇学、语音学、语义学、文体学、语篇分析等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关键还是要结合本族语言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真正使得研究成果在教学实际中发挥作用。
针对于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发挥自己的优势,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使教学成为科研的先导和研究对象,使科研紧密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创新能力服务。
三、结语总之,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
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担当起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素质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素质,才有可能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1]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2]张宜,等.大学英语教师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4]仇静莉,许海元.高校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