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单元第四课练习题word版本

第二单元第四课练习题word版本

第二单元第四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

”这一命题()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绝对静止论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运动的承担者3、“树上结西瓜”这原是讽刺一些人不懂农业生产而异想天开的笑话,如今却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变成了现实,当地瓜农开始试验搭架,使西瓜吊在空中,由于上下四面透气,成熟期提前了5—8天,瓜形好,甜度也增加了不少,这表明A.人们在自然面前是无所不能的 B.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战胜自然规律的唯一因素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4、据有关机构研究,我国购房主力人口将于2015 年达到峰值,并将从2018 年开始趋势性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

这一变化告诉我们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2016年6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亚历山大·冈察洛夫(AlexandreF.GontCharov)研究团队利用金刚石对顶砧并结合脉冲激光加热技术,直观呈现了地球内部极端高温高压条件下铁的热力学行为,从而解释了地球磁场稳定存在的原因。

该成果具有解释地球磁场由来和解读地球温度演化的双重意义。

这表明()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类可以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③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④人能够认识和创造规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世界首家太空旅馆“银河套房”对外开张,在游客入住期间,每天能欣赏到15次日出,并以每小时3万公里的速度旅行,每85分钟环绕地球一周。

人们能够建成“银河套房”说明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规律,造福人类C.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根据原有的规律创造出新的规律7、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客观性。

”下列能反驳观点的是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D.世界上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8、下列古语蕴含“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辩证统一”哲学意境的是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9、“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属于何种观点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主观唯心主义C.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形而上学的不变论10、“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①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②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B.离开静止谈运动,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离开运动谈静止,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D.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2、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有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1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普遍的 B.规律是能被认识和利用的C.规律是客观的 D.规律是可以改变的14、近年来,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需求,大搞知识教育、“神童”教育,幼儿园“小学化”趋向愈演愈烈。

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其错误在于没有看到A.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 B.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C.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15、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

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因为他懂得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④ B.①③ C.①②D.②④16、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

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

”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A.看到了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联系C.把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根本属性是________。

A.主观能动性运动 B. 相对独立性联系C.客观实在性联系 D.客观实在性运动18、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D.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19、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写道:“遥看瀑布挂前川”,后人评述此句中意境全在“挂”字之上,是因为此字体现了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运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2016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两天后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上述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被认识利用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使人类摆脱自然规律约束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人们可以发现、创造规律21、2016年2月,引发人们广泛关逢的电影《美人鱼》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

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①客观规律有时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应以其固有属性和规律为基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2、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

”仲尼日:“生无所息。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③“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④“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3、近年来,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面临严重生存危机,上游地表补给河流被大坝截留,下游湖区则被开发成为旅游景区,湖水面积较鼎盛时期缩小近半,水量减少造成湖中17种野生鱼相继绝迹,也影响了周围人们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

这启示我们A.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B.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造自然生态的规律C.人应该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D.只有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才是客观的2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里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5、“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你最快乐的时候,有人正受着病魔的折磨,和死亡搏斗,挣扎。

世界总是一样的,只是我们的心情和遭遇不一样而已。

”这句格言的哲学寓意是A.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26、漫画《保护》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护幼苗健康成长②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幼苗生长规律③把握联系多样性,注重事物成长的条件④重视量的积累,过度保护是一种伤害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27、我国“嫦娥三号”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月面高分辨率照片显示,“玉兔”月球车行驶留下的车辙痕迹清晰可见,月面大小岩石、撞击坑等细节展现无遗。

这佐证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类可以穷尽对世界万物的认识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性的④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8、2016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迎来密集发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相继升空。

据此,有人认为,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终将突破地球引力的制约。

该观点①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揭示了人们可建立联系改变规律④看到了规律可以认识和突破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9、2015年8月10日有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

这里的物质是( )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②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简答题30、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是如何体现意识作用的。

(2)“意见”中提出的措施是怎样做到并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DBDADCBAAC 11-20:DCCAACDCAA 21C 22B【解析】仲尼认为,“生无所息”,说明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故②③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