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镇雄县煤矿采区设计(样本)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 第2页镇雄县 刘家坡煤矿采 区 设 计 说 明 书工 程 编 号: 2009001核定生产能力: 5.0万t/a设计单位(盖章):镇雄县刘家坡煤矿项 目 负 责 人: 施世全 赵剑锋煤 矿(盖章):镇雄县刘家坡煤矿矿 长: 李贤宽总工 程 师: 陈传新二00九年八月十五日参与设计人员名单目录前言 (1)第一章矿井概况 (7)第一节概况 (7)第二节矿井地质 (11)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 (23)第四节煤矿生产各系统现状、能力及安全管理情况 (31)第五节采区划分情况 (37)第二章52采区地质情况 (41)第一节采区概述 (41)第二节采区煤层及顶底板特征 (42)第三节采区地质构造 (44)第四节煤质瓦斯煤尘 (45)第五节采区水文地质特征 (46)第六节采区储量 (48)第三章采区布置 (50)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定 (50)第二节技术经济比较 (54)第三节采区布置形式 (56)第四节采区主要巷道位置的确定依据 (57)第五节主要系统布置 (57)第六节采区车场设计 (59)第七节采区巷道服务年限、主要断面、支护方式 (59)第四章采区生产系统设计及设备 (63)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第一节采区概况 (63)第二节开拓系统 (63)第三节采煤方法 (64)第四节提升运输系统 (68)第五节供电系统 (68)第六节排水系统 (72)附:采区生产设备配备表4-1 (72)第五章安全设施设计及安全措施 (74)第一节通风系统 (74)第二节安全监控系统 (91)第三节通讯、防尘、防灭火系统 (93)第四节压风系统及避难硐室 (93)第五节矿山救护及避灾路线 (95)第六节安全技术措施 (97)一瓦斯灾害防治措施 (97)二综合防尘措施 (99)三消防灭火措施 (99)四水害防治措施 (103)五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103)六运输事故防治措施 (108)七胶带输送机事故防治措施 (110)八电气事故防治措施 (111)附:采区安全及应急救援设备配备表 (113)第六章采区接替和施工设计 (115)第一节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15)第二节采区内各区段采掘接替计划及工作面开采顺序 (116)第三节生产能力验证及三量平衡管理 (117)第四节采区施工计划 (119)第五节采区巷道施工和掘进费用计算 (122)第2页第六节施工组织和劳动定员 (125)第七章技术经济 (127)第一节采区储量利用及回采率 (127)第二节建设投资估算 (128)第三节采区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0)编后语: (132)附件目录1、采矿许可证;2、煤炭生产许可证;3、云南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4、安全生产许可证;5、矿长资格证6、云南省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7、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报告;8、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
刘家坡煤矿52采区设计附图目录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第4页前言镇雄县刘家坡煤矿位于镇雄县县城以东50°方位,直线距离约11k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
该矿于2000年建矿,2001年正式投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t/a,2006年核定生产能5.0万t/a,实际生产能力为5.0万t/a。
矿井东西平均长约1.84km,南北平均宽约0.65km,矿区面积1.2655km2,许可开采标高+1970~+1360m,许可开采C5、C6煤层。
根据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本矿井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独立保留整合技改矿井,为保证矿井正常生产,根据昭通市煤炭工业局昭煤通[2008]8号《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和镇雄县煤炭工业局镇煤通[2008]96号关于转发《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印发<关于规范全市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及镇雄县煤炭工业局镇煤发[2009]38号《关于规范煤矿采区设计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矿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根据要求编制我矿C5煤层2采区设计。
为了确保采区设计的科学、安全、合理性,矿成立采区设计项目组,开展现场调查工作,收集地质及生产技术资料,考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察安全生产条件等,按照镇雄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规定,经综合分析研究,编制本设计。
一、设计编制依据1、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2、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证书;3、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尘爆炸危险性鉴定报告;4、采区地质说明书;5、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切实做好煤矿矿井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昭煤通[2008]8号);6、镇雄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转发《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印发<关于规范全市煤矿采区设计和图纸交换工作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镇煤通[2008]96号);7、《煤矿安全规程》及各年修改意见;8、镇雄县煤炭工业局《关于规范煤矿采区设计的通知》(镇煤发[2009]38号);9、《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10、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7部局文件安监总煤调(2007)95号号《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11、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严格控制煤矿矿井入井人数加强安全监管的通知》(昭煤发[2007]19号);第2页12、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云南省煤炭工业局云煤行管[2008]2号《关于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装“三条线”和在小煤矿实施“三推行”》的实施意见;13、刘家坡煤矿地质灾害鉴定报告14、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的有关资料。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及技术原则1、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及设备、设施,优化矿井生产系统,提高矿井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
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规、规程、规范及政策,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遵循“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尽量采用与矿井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力求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环节畅通,实现矿井正规、安全、稳定生产。
3、按照小型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要求,配备安全设施、设备。
坚持“三同时”原则,尽力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注意环境保护。
4、设计采用以煤巷布置系统为主。
三、设计要点本设计充分利用现有开拓工程和现有设备,对开拓方式、通风方式不作改变,只需在下步生产和施工中加强维护和整改,每年需投入近30万元以上资金进行维护。
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1、采区巷道布置设计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均布置在C5煤层中。
主要利用原51采区开拓巷道皮带下山,沿煤层走向掘进延伸,带区式布置上山倾斜工作面4个。
2、采煤方法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设计采用倾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面长80米。
炮采工艺,三花眼布置,三班制两采一准作业,单体液压支柱配铰接顶梁支护顶板、四三排控顶,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3、采区提升、运输采面落煤后经刮板机转到工作面的运输上山,用两台刮板运输机转运到采区运输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转运到皮带下山运输至主平硐车场装入矿车运到地面煤场。
4、通风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55KW风机抽出式通风方法,进风量22m3/s。
回采工作面为“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配抗静电阻燃胶质风筒压入式通风。
5、采区排水矿井为斜井开拓,上山开采,工作面的涌水通过采区运输巷排水沟、自流进入采区1470水平主水仓通过22KW离心泵排水到主平硐井口沉降处理后流入塘房河。
6、采区供电根据采区电力负荷统计,采用660V电源下井供井下运输及采掘设备用电,其供电回路采用装有选择漏电保护的专用开关和专用线路供电。
7、安全监控矿井2008年安装了KJ95型监控系统及地面设施,按《煤矿安全规程》及《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有关规定安装增加补充各类传感器,一旦出现瓦斯超限,自动切断工作面及其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用电设备电源,保障矿井生产安全。
矿井消防、防尘、压风管路及通讯系统等按《煤矿安全规程》及有关文件规定装备。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根据煤矿应当依据登记生产能力组织生产的原则,设计采区生产能力可达:8.0万t/a。
但按核定生产能力5.0万t/a。
生产。
2、设计采区服务年限按核定生产能力计算:3.2年。
3、设计采区数及工作面数:1个采区、4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
4、采区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共计2280m,掘进体积8546m3,掘进费用80.5万元。
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5、直接工效:1.5t/工。
6、采区劳动定员:98人。
7、采区固定资产静态投资:320.5万元(原设备:131万元)其中:井巷工程:80.5万元设备及工具器购置费:166.5万元安装工程:4.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9万元8、采区施工工期:3.5个月。
五、问题与建议1、本次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地质勘查程度较低。
报告中缺乏断层、老窑等资料,因此造成本次设计部分内容、设计深度受到限制,仅为方案设计。
2、建议加强地质工作和水文地质工作,探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分布及积水情况和断层情况,采取措施,防止老窑水、采空区积水和断层水等对矿井开采的危害。
3、必须加强瓦斯管理工作,对低瓦斯矿井中的高瓦斯区域,按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坚持“以风定产”的原则。
4、建议加强探放水的管理工作,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做好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5、做好顶板的监测管理工作,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及顶底板岩性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形式和支护材料、断面。
6、严格按本采区设计进行采掘井工作业,严禁越界开采,修改设计必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镇雄县河对门煤矿52采区设计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概况一、位置及交通矿井位于镇雄县县城北东49°方向,直线距离约11km,行政区划属镇雄县塘房镇凉水村。
地理坐标为东经:104°53′30″—104°56′41″;北纬27°31′08″—27°32′52″。
矿区有与华电东源集团兴修的泼塘路相接,到塘房集镇2.5公里,到华电镇雄火电厂塘房厂区3.5公里,至镇雄县公路里程约23公里,至昭通市公路里程约310km,至贵州毕节78公里,交通较为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二、地形地貌矿区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系北部,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和乌江的上游分水岭地带,属构造侵蚀剥蚀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强烈,总体地势西南高、北东低,最高点为矿区北东部道竹林脑壳山头,海拔标高2106.5m,最低点为矿区南东方向的萨呆沟沟谷,海拔标高1695m,相对高差411.5m。
地貌属中山、中等切割、侵蚀、剥蚀、溶蚀类型。
多单面山,顺向平缓,反向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