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3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3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3(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解析:解析:秦朝以法家治国,倡导“法治”,尤其推崇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秦朝并不倡导“兼爱”、“非攻”,“兼爱”、“非攻”为墨家思想。

可见,A项表述错误。

秦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强调“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即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法令。

可见,B项表述正确。

“无为而治”是汉初至汉武帝之前推行的立法指导思想,属于黄老学说的范畴。

秦朝推行“以法治国”,而不是“无为而治”。

可见,C项表述错误。

秦朝倡导“法治”,而非“德治”、“礼治”、“人治”。

可见,D项表述错误。

3.(2014年真题)汉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

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 )。

(分数:2.00)A.律B.令C.科D.比√解析:解析:汉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

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比或决事比。

可见,选D项。

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

律即正式的律典;令即皇帝随时发布的诏令或臣下提出经皇帝批准的立法建议;科即律以外规定犯罪与刑罚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该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北魏创立的“格”所取代。

4.(2014年真题)南梁创立了一种名为“测罚”的刑讯方式。

下列关于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墨面文身、挑筋去指B.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残损肢体C.对拒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解析:解析:南北朝南梁时期的“测罚”是指对不招供者断绝饮食,3日后才允许进食少量的粥,并循环使用的刑罚。

可见,选C项。

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大诰》中规定适用的酷刑,《大明律》没有规定此刑罚,是法外肉刑。

可见,不选A项。

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残损肢体俗称“千刀万剐”,即凌迟刑,创立于五代,宋代成为法定刑。

可见,不选B项。

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此刑罚为南北朝时期南陈创立,称为“测立之法”。

可见,不选D项。

5.(2015年真题)战国时期李悝作《法经》六篇,其内容属于诉讼法制度的篇章是( )。

(分数:2.00)A.盗法B.杂法C.网法√D.具法解析:解析:《法经》6篇中,体现诉讼法制度内容的篇目是《网法》,故选C项。

6.(2015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耻辱刑的刑罚是( )。

(分数:2.00)A.髡刑√B.隶臣妾C.赀刑D.城旦舂解析:解析: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和完刑(保留发肤免髡剃)。

可见,选A项。

隶臣妾(为官府服役)为作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B项。

赀刑(类似于罚金)为财产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C项。

城旦舂(男子筑城墙、修城池,女子舂米)为作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D项。

7.(2015年真题)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

这一诉讼程序称为( )。

(分数:2.00)A.录囚B.乞鞫√C.举劾D.读鞫解析:解析: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该诉讼程序称为“乞鞫”,故选B项。

录囚是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狱,梳理滞狱的制度。

举劾是指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类似于现代的“公诉”。

读鞫是指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判决书。

8.(2015年真题)中国刑律中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贞观律D.泰始律√解析:解析:中国古代刑律中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泰始律》(《晋律》),“准五服以制罪”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

可见,选D项。

9.(2015年真题)“八议”是中国古代优遇官僚贵族的法律制度,即指八种人犯罪可经议罪减免刑罚。

“八议”中“议宾”的对象是指( )。

(分数:2.00)A.皇亲国戚B.贤人能臣C.前朝皇室宗亲√D.三品以上职事官解析:解析:八议为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议宾的对象是前朝皇室宗亲,故选C项。

议亲的对象是皇亲国戚,议故的对象是皇帝故旧,议贤的对象是有大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的对象是有大才能的人,议功的对象是有大功勋的人,议贵的对象是贵族官僚,议勤的对象是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

10.(2016年真题)《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

(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解析:解析:《法经》是由《盗》、《贼》、《网》(《囚》)、《捕》、《杂》、《具》6篇组成。

《盗法》是关于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贼法》是关于人身伤害、破坏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定。

《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

《网法》和《捕法》相当于诉讼法的篇目。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篇。

可见,选A项。

11.(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是( )。

(分数:2.00)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严刑重法D.明刑弼教√解析:解析: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和严刑重法。

明刑弼教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可见,选D项。

12.(2016年真题)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

(分数:2.00)A.制定法B.司法成例√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解析:解析:秦朝的“廷行事”即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在律文没有相关规定时,可以作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可见,选B项。

13.(2016年真题)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

问乙何论?( )。

(分数:2.00)A.坐杀人共犯B.坐窝藏C.上请D.不当坐√解析:解析: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对于“子为父隐”的,除谋反、谋大逆之罪外,隐匿者不负刑事责任,故“不当坐”。

可见,选D项。

14.(2016年真题)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

“左官”便是其中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之一,具体是指( )。

(分数:2.00)A.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而不举奏B.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C.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D.泄露朝廷机密事宜解析:解析:汉律规定的左官罪即地方官吏与诸侯王结为死党,以对抗中央,即“舍天子而仕诸侯”。

可见,选C项。

A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阿党罪,B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附益罪,二者合称为“阿党附益罪”。

D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漏泄省中语罪。

15.(2016年真题)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的是( )。

(分数:2.00)A.《魏律》B.《晋律》C.《大业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12篇的是《北齐律》,《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可见,选D项。

《魏律》、《大业律》均为18篇。

《晋律》为20篇。

16.(2016年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野蛮残酷。

南陈创立了一种名为“测立”的刑讯方式。

下列对于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用车辐粗杖夹压受审者的脚踝B.将铁犁烧红,令受审者立其上C.对受审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循环使用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解析:解析:南陈创立了测立之法,对受审者先鞭打二十,笞捶三十,再迫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仅容两足的一尺高的土垛上,折磨逼供。

可见,选D项。

A、B项表述为北齐的刑讯之法。

C项表述为南梁的测罚之法。

17.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法经》B.《九章律》C.《晋律》√D.《曹魏律》解析:解析:《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

《晋律》在刑名之后添法例,二篇共同构成法典总则性质。

18.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解析: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19.杖刑是由( )政权创立的。

(分数:2.00)A.北魏√B.北齐C.隋朝D.宋朝解析:解析:北魏时期增设鞭刑和杖刑,形成死、流、徒、杖、鞭五种刑罚,这为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20.《曹魏律》一共( )。

(分数:2.00)A.12篇B.18篇√C.20篇D.9篇解析:解析:《曹魏律》一共18篇。

21.秦朝把庭审案件称为( )。

(分数:2.00)A.诏狱B.讯狱C.鞫狱D.治狱√解析:解析:在秦朝,讯问被告被称为“讯狱”,庭审案件被称为“治狱”。

22.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形式——式,指的是( )。

(分数:2.00)A.封诊式B.大统式√C.永式D.户调式解析:解析:秦朝的封诊式不是独立的“式”;永式为唐朝“式”的一种。

23.首创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法经》√B.《曹魏律》C.《北魏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法经》中的“具法”相当于总则,故为始创。

24.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始创于《法经》,完善于《北齐律》√B.《九章律》中的总则篇在尾不在首C.秋冬行刑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D.春秋决狱“论心定罪”,故而为司法的野蛮擅断提供了依据解析:解析:B项错在:《九章律》中的具律,既不在首,也不在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