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

《岳阳楼记》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古:曾经今:品尝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没有今:微小
增其旧制
古:规律今:制度
前人之述备矣
古:详尽今:准备
至若xx
古:日光今:景物
2、称名的代用:
文中人或物的名称往往用与之相关的名称相代替,必须了解所代的是什么。

例如:
“谪守巴陵郡。

”用汉称(巴陵郡)代宋称(岳州)。

“迁客骚人。

”用诗中之“骚”代诗。

“樯倾楫摧。

”用船中之“樯”和“楫”代船。

“锦鳞游泳。

”用鱼身之鳞代鱼。

3、词语的变换:
文言文在用词炼字方面常注意到避免一个词的重复使用,因为同词重出,容易使读者产生语言单调贫乏呆滞的感觉。

如象《岳阳楼记》这样大量使用骈句的文章,往往有上下文用词不同而意义无异的现象。

例如:
“北通xx,xxxx。


“日星隐耀,xx潜形。


“居庙堂之高,……处xx之远……。


所谓意义无异,指的是大同,欣赏辨析起来还是有小异的,而上下文所用的词甚至是不容对换的。

其中不但存在着辞采的辨析问题,而且还表现为文字的形象问题。

例如“衔远山,吞长江。

”“衔”字和“吞”字就用得十分精采,妙就在于动而不露。

这种语言现象在排偶式的铺陈中经常出现,但有时为了强调某一个意思,也会连续使用同词。

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进亦忧,退亦忧。

”了解这些,可以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多采,有助于对词义的理解,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

4、特殊句式:
⑴状语后置:
①例句: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其上”介宾短语作“刻”的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译文:在岳阳楼上雕刻了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

②例句:多会于此。

“于此”介宾短语作“会”的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多于此会”。

译文:大多在这里聚会。

⑵定语后置:
例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高”是“庙堂”的定语,“远”是“江湖”的定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居高高之庙堂”“处僻远之江湖”。

译文: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处在僻远的江湖间……。

⑶宾语前置:
例句:吾谁与归?
“谁”是介词“与”的宾语,疑问句中常前置。

正常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译文:我和谁一道呢?
5、关于骈句、散句知识: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近体诗的对偶相似,但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平仄上有严格的要求。

散句:相对于骈句而言,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