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广义相对论系列论文3篇之3大32开版

3广义相对论系列论文3篇之3大32开版

3
[5]
. ”
态”是否“发生变化” ,从而就无法认定该参照系是否惯性系.因 此,在实际中还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定惯性系,事实上人们 也都是这样做的.这样,上述定义的新型惯性系就成了废物,失 去了定义的意义,并且还出现了如下的矛盾,即:当人们通过观 察和实验认定地球是惯性系后,一定会在地球上考察到那个“和
在.但是,爱因斯坦仍然把惯性参照系当成正确的概念加以使
用,这就说明爱因斯坦在理论上犯了科学错误. 可能有人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使用的惯性参照系不 再是以“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照系”为定义的,而是新定义的 概念,那就是:在广阔无垠的宇宙深处,总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 质点,它和其他物体都离得极其遥远,以至于可以认为它不受其 他任何物体作用.这样,如果在某个参照系中考察到它的运动状 态不发生变化,则这个参照系就定义为惯性系.而一切相对于这 个参照系做匀速直线平动的参照系,也都是惯性系.这些惯性系 都是平权的,相对于它们,牛顿运动定律都无例外地成立 事实上,这样定义的新型惯性系也存在两个问题: ①“和其他物体都离得极其遥远的质点”是无法保证能够找 到的.在找不到的情况下,就没有新型惯性参照系的定义了. ②人们无法 “在某个参照系中考察” “和其他物体都离得极其 遥远、以至于可以认为它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质点的“运动状
等效原理新剖析
——广义相对论系列论文 3 篇之 3 师教民 1,2
(1.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 科学技术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石家庄经济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剖析了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说明了爱因 斯坦没有认识到惯性系、惯性质量、引力质量、惯性力的错 误以及力的相对性. 关键词:等效原理;惯性系;惯性质量;引力质量;惯 性力;力相对性原理 中图分类号 O 412.1 文献标识码:A
义的新型惯性系也和旧有的惯性系一样,在实践中是不存在的. 再说,广义相对论中还有一条前提叫做协变原理(广义相对 性原理) , 其内容为: 一切自然定律在所有参照系中都有相同的形 式. 该原理的正确性, 我们已在文献[4]中做了实践和理论两方面
的论证.但是,爱因斯坦承认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区别,而 牛顿运动定律仅成立于惯性系而不成立于非惯性系,这一现实就 否定了广义相对论中的“一切自然定律在所有参照系中都有相同 的形式”的前提.这也是爱因斯坦在理论上犯的科学错误. ⑶在等效原理产生的过程中,用到了惯性力(为了在非惯性 系中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而人为认定的力)的概念.其实,惯性力 的概念是错误的,惯性力的本质就是有施力物体的作用力.关于 惯性力的本质, 我们已经在文献[4]中做了详细的说明, 但是爱因 斯坦仍然把所谓的惯性力当成正确的概念加以使用,这就说明爱 因斯坦在理论上犯了科学错误.
社,2007.
[7]梁绍荣, 刘昌年, 盛正华. 普通物理学 第 1 分册 力学[M].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147150;168170. [8]张元仲.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M].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9.
6
[9]刘辽,张允中.狭义相对论[M].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
社,1987.
公元第 1915 年 11 月 25 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公 元 1879.3.14~1955.4.18)用完整的数学表述,创立了最后定稿的 广义相对论
[1 2]
.广义相对论最重要的前提是等效原理.等效原
理是爱因斯坦通过两个理想实验总结出来的, 这两个实验分别为: ⑴在遥远的宇宙深处的惯性参照系中,有一个密封的太空船 沿z 轴方向(向上)加速运动,其加速度为 9.8 m/s2.假设密封 的太空船内有一太空人及一铅球,该太空人在太空船内拿起铅球 时感觉到铅球有重力,并且也感觉到自身有重力.他认为其原因 可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是:太空船在其所处的惯性参照系 中沿z 轴方向(即向上)加速运动,太空人感觉到的重力就是由 于加速系太空船中的惯性力的参与而使得船内地板对人、球的支 撑力大于太空船所在惯性参照系施与人、球的重力所致.其中另
5
他却用提出“均匀的引力场和相应的加速运动参照系等效”的手 段, 实现了加速度相对性原理与力相对性原理促成的客观效果. 也 就是说,爱因斯坦虽然没有创造出新的正确的理论,但是他却猜 对了那些新理论应该解决的问题的实践结果.这正像微积分理论 的创始人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牛顿(Isaac Newton,公 元 1642.12.25~1727.3.20)和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莱 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公元 1646.7.1~1716.11.14)虽 然没有从理论上解决微分 dx≠0 和 dx0 的矛盾或微分之谜或微 积分之谜或贝克莱悖论或第二次数学危机,但是他们却猜对了导 数值一样.猜对也是对,所以猜对的结果,也能准确地解决生产 实践中的许多重大问题.所以,猜对结果的牛顿、莱布尼茨、爱 因斯坦都不愧为伟大的科学家.然而他们猜对的结果,也需要我 们创立新的理论体系去解释. 我们的专著 《动力学之谜与美》 《低 速力学新原理》 《匀速力学新原理》做到了这一点儿.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德美].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杨润殷译.上 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2]爱因斯坦[德美].相对论的意义[M].李灏译.北京:科学出 版社,1961. [3]师教民.质量概念新剖析[J].2007. [4]师教民.惯性系力新剖析[J].2007. [5]常 利.牛顿运动定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 [6]师教民.动力学之谜与美[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
2
量的表现形式而非质量本身.关于质量的本质问题和引力质量概 念、 惯性质量概念错误的问题, 我们已经在文献[3]中做了详细的 说明,爱因斯坦没有认识到质量的本质,没有认识到引力质量与 惯性质量的错误,仍然把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当成正确的概念加 以使用,这就说明爱因斯坦在理论上犯了科学错误. ⑵在等效原理产生的过程中,用到了惯性参照系的概念.其 实,惯性参照系的概念是错误的,惯性参照系是不存在的.我们 已经在文献[4]中做了详细的说明: 在任何一个参照系中, 只要用 本参照系中测得的力和加速度去组成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那么就 必然会得出该参照系是惯性参照系的结论,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参 照系都是惯性参照系,因此就没有非惯性参照系了.没有了非惯 性参照系,也就没有惯性参照系了.因此惯性参照系根本就不存
4
⑷爱因斯坦在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中,发现了“在不同速 度的参照系中,对同一物体的质量、同一段长度、同一段时间测 量的结果不同”的质量相对性原理、空间相对性原理、时间相对 性原理,但是他却没有乘胜追击,继续发现“在不同加速度的参 照系中,对同一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到的力测量的结果不同”的加 速度相对性原理和力相对性原理. 而我们却在文献[4]中发现了加 速度相对性原理和力相对性原理.例如,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电 梯中,用弹簧秤测得静止在电梯中的物体 A 的加速度为 0;受到 的重力为 0;在地面上,测得物体 A 的加速度为 g,受到的重力 为 mg.又如,在绕太阳做椭圆周运动的地球上,测得静止在地 面上的物体 B 的加速度为 0,受到的合力为 0;在太阳上,测得 物体 B 的加速度为 K
其他物体都离得极其遥远、以至于可以认为它不受其他物体作 用”的质点的“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有 时“就不能把地球视为较好的惯性系、甚至根本就不能把地球视 为惯性系了” .在这种新情况下,一定会在地球上考察到那个“和 其他物体都离得极其遥远、以至于可以认为它不受其他物体作 用”的质点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那么,对于这同一个“遥远 的质点”相对于同一个地球,一会儿“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一会 儿“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 ,这样的质点能存在吗?所以,上述定
A New Analysis of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
——Article No. 3 in the Series of 3 of the general relativity
Shi Jiao-min1,2
(1.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jiazhuang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81, China; 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in Shijiazhuang Economic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 : We analyze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the general relativity.Explained that Einstein did not realize errors of the 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the inertial mass,the gravitational mass,the inertial
M Mm , 受到的合力为 K 2 . 我们把加速度 2 r r
和力在不同加速度的参照系中测量结果的不同分别叫做加速度相 对性原理与力相对性原理. 如果爱因斯坦能够发现上述的加速度相对性原理与力相对性 原理并认识到惯性系的错误,那么他就根本用不着再将均匀的引 力场和相应的加速运动参照系等效了,从而就不必再创立广义相 对论了,只用狭义相对论的知识解决广义相对论要解决的问题就 行了,当然,必须先剔除狭义相对论中的科学错误. 从上述分析的结果看来,爱因斯坦虽然坚持了错误概念引力 质量和惯性质量,但是他却用把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等价的手段 承认了质量概念的唯一性(即物质质量)的现实;爱因斯坦虽然 坚持了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的本质不同,但是他却用提出“一切自 然定律在所有参照系中都有相同的形式”的协变原理(广义相对 性原理)的手段,否决了惯性系的特殊地位;爱因斯坦虽然没有 发现加速度相对性原理与力相对性原理的客观性和正确性,但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