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






装控1343班
郜王鑫
201321024314
上甘岭战役
一、战役背景
1952年10月初,种种迹象表明,共产党军队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
德·范佛里特对此表示越来越大的关注。

他敦促尽快通过一项在美国第9军前线发动一切有限目标的进攻计划,虽然克拉克在过去曾反对过夺取高地的冒险行动,但是他也终于表示,“摊牌行动”将可以非同寻常地创造一个好机会,可以不付出过大的牺牲就能拿下一些阵地。

二、战役经过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
志愿军为了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攻势,于1952年10月一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上甘岭地区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

先后动用美7师,韩2师,对上甘岭南侧实施猛烈进攻。

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强抗击,至20日,两高地表面阵地失守,防守分队转入坑道。

“联合国军”用轰炸、熏烧、封锁等手段围攻。

坚守坑道分队克服缺粮、缺水、缺弹等严重困难,坚持作战,打破围攻,守住了阵地。

从30日开始,志愿军经过充分准备,实施反击,坑道内外部
队密切配合,夺回表面阵地,击退“联合国军”的连续反扑,至11月25日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历时43天。

[1]
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据志愿军统计,自己伤亡1.15万,估计杀伤敌军2.5万人,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所没有的坚守防御成功的范例。

三、战役意义
第一,经过上甘岭战役,彻底打掉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正面战线发动进攻取胜的信心。

第二,经过上甘岭战役,证明志愿军正面战线已经巩固,可以集中精力彻底解决侧后海岸防御薄弱的问题。

第三,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世界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的典范。

上甘岭战役,虽在作战地域范围、双方投入兵力规模和激烈争夺的时间,均不能与凡尔登战役相比,但战役的性质、双方投入兵力火力的密度、战役的结局,则与凡尔登战役极其相似。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上甘岭战役,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典范。

与此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志愿军的坑道战术。

第四,上甘岭战役创造了“上甘岭精神”。

“上甘岭精神”在国内广为传扬,在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语。

上甘岭战役已过去60年,但上甘岭精神仍具有现实意义,一个国家,一支军队,一个团体,一个企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有上甘岭精神,有坚定胜利的信心,有坚持战斗下去的顽强意志,就能走向光明的前途。

加强运输保障。

四、战役影响
1、扬我军威
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美第七师和韩第二师在战役中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并彻底消除了中朝方面关于能否在美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坚守阵地的忧虑,使得战线更加稳定,还有就是因为此战志愿军上报击败美国在朝鲜最后的预备队-第187空降团,导致15军后来被改编为空降军,虽然从美军的记录来看,这个187团这一年一直呆在日本,没有参战的记录。

2、英雄人物
在战斗中,涌现了有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有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有通信英雄牛保才,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为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牺牲或负伤共有1.15万余人。

这些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必将为后人敬仰。

十五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
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

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十四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的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

也激发许多艺术家以上甘岭为素材,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