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选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全文,了解对韵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对联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背诵《笠翁对韵》(节选二)
2、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这些句子。
三、教学难点: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三、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广角”和“成长袋”
四、教学用具:
1、自己收集的翁笠对韵的诗句。
2、彩笔、卡片。
五、教学方法:
背诵、 小组交流、 讨论提高。
六、课型:新授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1、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理解意思。
3、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活动广角”中的“动动脑筋。看谁能对上来!”
四、教具准备:
卡片、 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
练习朗读、交流提高、写写画画。
六、课型:新授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六)、课堂小结:
学生能正确地读诗句,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七)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笠翁对韵》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朗读诗歌。
2、自由背诵。
二、释读词句、重点点拨: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一年级传统文化
———————————————————————————————— 作者:
———————————————————————————————— 日期:
ﻩ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蒋秀华
一、教学内容:
全册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艺术乐园》。其中第一单元包括17篇课文,第二单元包括《饶口令》。“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袋”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展。
17《神童诗》 (节选二) 2课时
18、《绕口令》 2课时
1、《笠翁对韵》(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背诵原文。
2、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4,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学习。
九、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十、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1、 《笠翁对韵》 (节选一) 2课时
2、 《笠翁对韵》 (节选二) 2课时
3、 《小儿语》 (节选) 2课时
4、 《治家格言》 (节选一) 2课时
(三)、自由读文,达到熟练。
1、自己小声练读。(不认识的字自己多拼几编音节)
2、前后桌互相检查读。
(四)教师点拨,指导理解:
1、出示卡片,读字理解意思:
(1)苍穹:天空。 (2)下晌:指下午。
(3)高舂:傍晚。 (4)青春:指春天。
2、指名在班上读,教师指导。
(五)自由组合,练习背诵。
1、学生自由组合。
2、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自由朗读。接句练习: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展示自己收集的诗句。
5、小组交流完成----《成长袋》。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五、教学措施
1、 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学生 讲故事,时而教师讲解,时而读书等
2注意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交叉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七、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起来很难接受,所以,需要教师很好的研究教学方法。
八、业务学习及教学活动安排;
1,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5、 《治家格言》 (节选二) 2课时
6、 《名贤集》 (节选一) 2课时
7、 《名贤集》 (节选二) 2课时
8、 《逢老人》 2课时
9、 《幼女词》 2课时
10、《陶者》 2课时
11、《题画》 2课时
12、《池上》 2课时
13、《关山月》 2课时
14、《棉花》 2课时
15、《小松》 2课时
16、《神童诗》 (节选一)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