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6.选择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古语,和同桌一起背一背、说一说。
7.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记诵《学而时习》中的读书“三到”。
第二课时
三、感悟“思”字的汉字之美,体会会意字的魅力
1.出示“思”字由金文到隶书的演变过程,请同学们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拓展带有“思”字的四字词语。
3.结合“思”的古体字,理解学习既要用心,也要用脑,从而进一步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深意。
4.第一则名言出自《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祖莹学诗》的故事所对应的就是“莹八岁,能咏诗”这一句;“泌七岁,能赋棋”是说有一个叫李泌的孩子,七岁时就会作赋了;人们都惊叹于他们的聪颖。作为小学生,你打算怎样向他们学习呢?
5.第二则名言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录的孔子名言,是儒家经典之作。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自幼好学,请同学们借助《说字解词》和《诗文今译》,掌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含义,并说一说你的理解。教师注意点拨、总结。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儿歌激趣,导入新课
1.拍手唱儿歌《映雪读书》:“晚不读,早睡觉,大好时光全跑掉,梦中醒,雪光耀,倦意顿失衣穿好。映雪读,寒冷抛,饱学之士成望高。”
2.同学们,《映雪读书这首儿歌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孩子,不顾天气寒冷,在冬夜雪地里利用雪反射的光亮刻苦读书的故事。无论多么聪明的孩子,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勤学》。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请你借助《说字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1.欣赏汉字之美,感悟知行合一之道。
(1)播放“人”字由甲骨文到隶书的演变过程,让学生说一说发现,进而感受古今汉字的结构之美。
(2)全班交流古体字“人”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3)结合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警示,更进一步了解“践学”的意义。
(4)教师小结。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请你借助《说字解词》,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名言的意思。
5.这两句名言的意思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诗文今译》。
6.学生齐读课文,加深认识。
第二课时
一、品味名言,理解诚信
1. 这两句名言中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2.听故事,用名言。
6.学生齐读课文,结合《诗文点评》加深对古语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教师小结:
知识就是力量。要想做一个博学的人,知识的获取必不可少。学海无涯,我们要像祖莹、李泌一样从小好学,也要像孔子一样对知识充满无限渴求。
二、体会汉字之美,领悟“学”的内涵
1.观看微视频《“学”字的演化过程》,结合古体字,从象形字的角度说一说对“学”的理解。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名言,为学生纠正读音。
3.采用拍手读、打节奏读、配乐诵读等方式,反复吟诵名言,读出名言的韵律美,感受古文中巧妙的押韵规律,并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说文解词》和《诗文今译》,从字面意思理解古语含义。
5.全班议一议,借助《诗文点评》,探讨从这两则名言中你读懂了什么。比如借助“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一句进行反思,同学们平日里是怎样读书的?从古人的经验中你悟到了什么?今后打算怎样做?
2.学习《实践万花筒》中的《请你来辨认》版块,认识笔、墨、纸、砚及各自的作用,培养对传统书写工具的兴趣。
教学反思
4、践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习
目
标
1. 借助拼音正确朗读
2.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道。
3.感受汉字之美,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
重点
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谈一谈践学的重要性
难点:做到知行合一
(1)听故事
“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 层高楼顶上,一个13岁男孩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向东南方向的海‘飞’去。”这不是电影镜头,也不是网络游戏情节,而是一幕真实的惨剧。
在离新年的钟声敲响还有4天的时候,这名沉溺于网络游戏难以自拔的,叫小艺(化名)的男孩,选择了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世界,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朋友,把无限的痛苦和思念留给了他的亲人。
(2)用名言
生活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事,有的同学痴迷于网络游戏,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日渐消瘦,甚至有的同学因为沉迷游戏而选择放弃生命,但他们总觉得身体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这样做合适吗?请你和小伙伴交流一下,然后用我们学过的名言劝告一下这样的同学。
(3)结合实际,加深理解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过既让父母心疼又着急的事情?体会父母无私的爱。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新课
1.播放《纸上谈兵》的故事视频。
2.全班讨论赵括作战失败的原因。
3.赵括失败是因为死读兵书。后人常常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学习知识不能死读书,要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就是践学的重要性。
4.齐读课文题目——践学。
2.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理解故事之道。
3.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孝顺
重点
难点
重点:明白孝顺比惜身更高一层
难点:谈一谈顺亲事例,指导学生行为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吧!(播放《听妈妈的话》)
2.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讲讲吗?
3.听父母的话,这是孝顺的基本要求。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顺亲”。板书课题。
3.祖莹之所以聪颖,是因为他的“乐学”态度。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想成为博学之人,首先要做到“乐学”。所谓“乐学”就是喜欢学习。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我国古代先贤的“乐学”之道。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领读,正字正音。
3.采用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朗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有韵律地朗读名言,做到熟读成诵。
难点:与自身的学习实际结合。在今后的学习中运用。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勤学”。谁来说说什么是“勤学”?你还能记起哪些有关“勤学”的名言?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勤学的孩子很难得,善学的人更是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看古人对善学的解读。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二、学习《日积月累》,进一步感悟勤学的可贵
1.借助拼音,读读名言。
2.小组讨论,说说对名言的理解。
3.讲一讲华罗庚的故事,引导学生从名人的生平事述中感受“勤学”的价值。
三、拓展练习
1.听老师读 一读《链接七巧板》 中对《三字经》 的简介,初步了解这本著作。
2.结合《实践万花筒》版块中的《请你去观察》,了解车胤刻苦读书的故事,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相关资源链接
·图书资源·
教学反思
3、乐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习
目
标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内容
2.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将古诗中的乐学之道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
3.理解学的含义
重点
难点
重点:感悟名言道理
难点:树立乐学思想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故事视频《祖莹学诗》。
2.你能说一说,故事中的祖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吗?
1、勤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习
目
标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有韵律朗读课文。
2.借助《说文解字》、《诗文今译》将古诗中的勤学之道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结合。
3.了解“力”的含义
重点
难点
重点:诵读名言内容理解名言含义,感悟名言中所蕴含的的现实意义为重点。
难点:将故事中勤学之道,与自身的学习实际结合。在今后的学习中勉励自己发奋学习。
3.学生齐读课题,说一说对“勤学”一词的理解。
二、诵读经典,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名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名言。
3.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诵读成果。教师做相应点拨。
4.全班配乐齐诵两则名言,要读出名言的韵律。
5.学生借助《说字解词》 《诗文今译》,初步理解名言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联系学习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如“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一句,让同学们说说自已有没有因贪玩而耽误学习的情况,结果如何。通过亲身经历,理解名言中的深刻道理。
重点
难点
重点:明白惜身是孝顺之本。
难点:通过实际指导学生爱惜身体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心肝宝贝》吧!
2.你从这首歌曲中听出了什么,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惜身”。板书课题。
二、诵读经典, 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结合《请你讲故事》,说说自己都听过哪些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动听。
教学反思
2、善学
主备人:李丹琦
学
习
目
标
1. 借助拼音朗读课文,做到有韵律朗读课文。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相联系,体会古人训诫的现实意义。
3.了解思字的演变,结合古体字自行理解诗的含义。
重点
难点
重点:诵读名言内容理解名言含义,感悟名言中所蕴含的的现实意义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