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详解

一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详解

2
15-16周
第十七课《神童诗(二)》
2
17-18周
第十八课《绕口令---鹅与河》
2
19-20周
期末考试
2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1课时


传统文化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1-2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课《陶者》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2、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
教学
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学习理解“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教学
难点
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诗名是《题画》,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两件怎样的房子?(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高楼大厦 破草房)
6、引读:哪些人住高楼大厦?哪些人住草房?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细读,感悟诗意。
1、请生读第一句。
陶尽门前土。尽是什么意思呢?(平常我们说,用尽了所有的力气)那么陶尽呢?我们说陶就是烧制瓦片的意思,这里的陶也是这个意思。尽,挖完。挖完了门前的泥土用来烧制瓦片。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白莲回景美引人
不解浮萍开童真童趣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8课时


传统文化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7-8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关山月。
2.找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借助拼音朗读课文。
3.师领读课文。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
4.小组练习朗读课文。
5.找学生朗读课文。小组进行练习,看看谁读的好。
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出示古诗:
1、出示童谣《棉花》
2、读一读,背一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棉花的的资料。
板书设计
《棉花》
五月棉花秀,
八月棉花开。
花开天下暖,
花落天下寒。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12课时


传统文化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11-12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五课《小松》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教学重点
能够理解诗的意思,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教学
难点
能够理解诗的意思,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2周
第十课《陶者》
2
3-4周
第十一课《题画》
2
5-6周
第十二课《池上》
2
7-8周
第十三课《关山月(节选)》
2
9-10周
第十四课《棉花》
2
11-12周
第十五课《小松》
2
13-14周
第十六课《神童诗》(一)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会背古诗?比一比谁背得多。(学生积极背古诗)
你们知道的真多!都是背诗小能手!老师相信大家这节课的表现也会如此出色!
二、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课堂上来了一位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你竖起小耳朵,认真听谜语,猜猜他是谁。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我想到了诗人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叫《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2、师板书“陶”字。
3、师解释《陶者》课题
陶:烧制瓦片,用黏土烧制成一片片瓦。
陶者:烧制陶器的人。(结合插图,师简单介绍怎样烧制瓦片)请生在来完整地说一遍。
4、简单介绍作者。这首诗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诗人叫梅尧臣的。
他是安徽宣城人。他写的诗从各个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看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两件房子,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
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
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教具准备
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5、让学生单独读,不会之处老师引导,当他们表现比较好时,进行奖励。
6、带领学生分析每句诗的意思。并动笔画一画。
三、全课总结
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希望下一次继续,表现不好的学生,希望改正。
板书设计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渡玉门关。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前面学过的唐诗:
《咏鹅》、《静夜思》、《春晓》、《早发白帝城》
二、学习新课
1、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一幅月亮从山升起的图画。
2、出示标题《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渡玉门关。
3、先老师带感情地读一遍,然后领读,让学生跟读。
4、反复不断地领他们读几遍,当他们有进步时,及时地给予表扬。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收集描写图画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题画》
村落晚晴天,
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
牛背一鸥眠。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6课时


传统文化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5-6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二课《池上》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第十课《陶者》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范恒新 第1—2课时,总第4课时


传统文化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河口小学
拟授课时间
第二学期第3-4周
姓名
范恒新
课题
第十一课《题画》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