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场跑道监理细则知识分享

机场跑道监理细则知识分享

××机场跑道、站坪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道面及消防质量部分)编制:审批:××××××机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机场监理部二〇××年六月××××机场跑道、站坪工程监理实施细则(道面及消防部分)本细则内容仅对道面及消防工程质量监控内容,其它内容见监理细则地基处理及排水部分。

1道面工程的监控1.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监控水泥稳定碎石主要用作新建道面(包括36厘米厚防吹坪道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以及相应的道肩(包括20厘米厚防吹坪道面)的基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设计强度要求不小于3.0MPa,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要求不小于2.0MPa。

1.1.1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控制(1)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均可。

但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进场的水泥强度等级宜为32.5,初凝时间在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严禁使用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2)水泥稳定碎石用作底基层时,碎石最大粒径应不超过37.5毫米;用作基层时碎石最大粒径31.5毫米。

碎石颗粒组成应符合表1规定的级配范围。

注:集料中0.6毫米以下细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毫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细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0.075毫米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7%。

碎石的压碎值要求不大于30%。

(3)所有用于本工程的材料,均要经监理单位审核认可后方可使用,出厂的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

未经监理审核认可的材料一律不得在本工程中使用。

对原材料质量控制采取质量预控、定频抽检、旁站监控等三个主要环节实施:(1)施工单位将考察后准备选用的材料抽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报监理部,监理部进行审查确认是否可使用,必要时独立抽样送检。

(2)施工单位将进料计划报送监理部,监理部据此制定材料抽检计划。

在进料过程中,监理部根据实际到料情况及到料外观质量调整并实施抽检计划,以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满足要求。

监理抽检试验频率按施工单位的30%左右实施。

(3)在材料使用过程中,采取目视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实地控制工程用料质量,发现材料质量有问题的现场责令停止使用,并取样送检,若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指令施工单位更换合格材料。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配合比的试配,控制水泥剂量不超过6%,监理与施工单位平行进行。

用于基层、底基层的原材料应进行标准试验,试验项目见表2。

混合料按设计掺配后,应进行重型击实试验、承载比试验及抗压强度试验。

1.1.2机械设备和施工场地(1)根据业主和设计要求,对施工承包商可能提供的施工机械设备的原始性能(出厂时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拒绝进场。

(2)在工程开工前,对施工单位到场施工机械设备从数量是否满足投标承诺、实际使用性能及技术参数是否与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相符等方面进行检查,形成检查记录。

(3)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掌握和了解施工机械设备的实际工作性能、实际的效率、计量精度等等,确保它们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施工机械的故障,以防影响工程质量。

(4)半刚性基层拌和站、砼搅拌站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前,须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出具鉴定合格证书。

(5)监理对材料堆场的设置情况(包括地坪、排水、分隔及防雨防潮等措施)进行检查认可,形成检查记录。

(6)监理部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的临时排水及临时便道从是否符合整个工程总体规划要求、规模是否满足本标段施工需要、技术措施是否可行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核,并在施工过程中督促落实。

1.1.3道槽区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铺筑前,监理检查地基高程修正的结果。

1.1.4试施工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正式施工前,须先进行试施工。

2)试施工的主要目的为:校核配比试验结果、确定松铺系数等。

3)试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向监理部提交试施工申请(用表B-8工程业务联系单),并附试施工区域布置图、试施工方案等。

4)监理对试施工全过程实施旁站,做好监理旁站记录。

5)试施工的各质量指标检测频率至少为正常施工检测频率的两倍。

6)试施工后,施工单位须提交试施工总结报告,并附试施工小结、各类试验检测报告(包括7d无侧限抗压强度、压实度、平整度、方格网高程、厚度等)。

7)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及上基层大面积开工前,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签署《分项工程开工申请》(表B-3)。

1.1.5混合料拌和和运输(1)监理随时对水泥、水、碎石的比例、拌和时间进行抽查,保证混合料的强度及拌和均匀性。

(2)控制混合料的运输时间,以在水泥初凝前完成碾压,并保持水分,必要时要求用彩条布覆盖。

1.1.6施工过程控制(1)在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需对地基进行复压、复检,主要检测地基反应模量及方格网高程。

(2)半刚性基础(水稳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间,施工单位需每天检测碎石、石屑或砂的含水率,以调整施工用水量,监理试验室定期抽检。

(3)经常检查混合料搅拌情况,若发现有粗骨料‘离析’现象,应要求在施工现场用机械或人工补充拌和。

(4)半刚性基础混合料摊铺后碾压前应及时检查高程,避免碾压密实后再去修整,严禁薄层贴补。

(5)半刚性基础混合料摊铺后碾压过程中产生弹簧、起皮、松散等现象,应及时挖除并回填新料。

(6)尽量减少半刚性基础施工接缝。

纵向接缝的设置应用方木或钢模板支撑后碾压,支撑高度与压实厚度相同。

若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0时,应设置横向接缝,横向接缝应竖直设置,接头处必须碾压密实,严禁斜接,多余集料必须及时清除。

(7)半刚性基础混合料碾压成型后第二天,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填报工程报验单(B-14-1)对除第7天饱水抗压强度外的技术指标报监理部进行验收,第7天饱水抗压强度待报告出来后进行补报。

(8)雨季施工时,检查施工单位的防雨措施,遇连绵阴雨,应暂停施工。

(9)半刚性基础施工后,应及时养护,且至少保证采用土工布湿养3天,总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在下层基础施工后再施工上层基础时,亦需等下层7天养护期结束后方可上层施工。

1.1.7工序报验根据各区域基础结构形式的不同,按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及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道工序进行报验,工序报验填写《工序验收申请单》(B-14-1)。

1.1.8质量检验(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质量检验指标如下表:2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的质量监控2.1原材料及配合比质量控制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指标如下表:(1)水泥①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并符合《民用机场飞行区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施工技术规范》(MH5006-2002)的有关规定。

②水泥应选用收缩性小、耐磨性强、抗冻性好、含碱量低(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的水泥。

要求采用旋窑生产的道路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42.5兆帕以上。

不宜选用快硬早强水泥。

水泥混凝土面层设计28天抗折强度为5.0兆帕时,所选水泥实测28天抗折强度宜大于7.5兆帕。

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宜为42.5或52.5,监理对进场的每批水泥进行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指标检测,受潮变质的水泥不得使用。

③ 水泥化学成分和物理指标应符合下表的有关规定。

(2)细集料①细集料可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河砂和沉积砂)、机制砂。

细集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的规定。

② 细集料应尽可能采用细度模数为2.65~3.20的天然中粗砂,有关的级配范围如表7所示。

③ 水泥混凝土道面面层用砂,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当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或夹杂在碱活性集料时,应进行碱集料反应检验,确认无碱集料反应后,方可使用。

(3)粗集料①粗集料可使用碎石或机轧砾石(应尽量采用碎石)。

粗集料应质地坚硬、耐久、耐磨、洁净。

粗集料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②粗集料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③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颗粒级配应按5~20毫米、20~40毫米两级规格进行控制。

颗粒最大粒径应不超过40毫米。

④用于道面面层的粗集料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当怀疑有碱活性集料或夹杂有碱活性集料时,应进行碱集料反应检验,确认无碱集料反应后,方可使用。

(4)钢筋①钢筋应符合图纸及《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的要求。

②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颗粒状或片状锈蚀应清除。

③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每批进场的钢筋进行“三证”检查。

(5)原材料进场后,监理见证施工单位取样送检过程,并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平行检测。

(6)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试配,通过试配,确定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控制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监理与施工单位平行进行。

2.2机械设备(1)混合料采用搅拌站集中机械拌制,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全自动电脑控制的砼搅拌站,全部搅拌记录电脑储存并打印。

这一要求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每天检查搅拌站对配合比控制的实施情况,更重要的是为减小材料用量误差,提高配合比控制精度,而且如果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个别试块强度偏低的情况,可根据搅拌记录查找分析原因,以确定解决方案。

(2)为准确计量,保证每次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的用量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要求对搅拌机的计量系统进行鉴定,并定期检查,监理对计量鉴定结果进行审查,对搅拌机随时进行检查。

2.3模板质量控制(1)模板选用有足够刚度、不易变形的钢板制成阳企口,弧线段采用木模板。

(2)在道面砼每作业段施工前,监理对模板(或填仓)进行验收时,除检验仓深度、仓宽度、模板高程、模板(或两侧板边)直线性、模板垂直度等指标外,注意检查基层顶的清洁程度以及对基层温度裂缝的处理,基层温度裂缝可采用铺设双层油毡的方法与道面砼隔离,避免砼板产生反射裂缝。

(3)由于切缝时间较模板拆除时间早,根据以往场道工程施工经验,混凝土道面板块一般都以4块板左右的间距断裂。

因此,在支立模板时,建议施工单位每隔4块板设置一块钢板制作的接头夹板,夹板比模板低5㎝左右,并预留孔口,支立时与模板之间用螺栓栓紧,上部用泡沫胀缝板塞紧,在预留位置先进行切缝,这样就可有效预防断板又不会切坏模板。

(4)模板底部若有缝隙,缝隙低于2㎝,督促施工单位提前36小时采用M10水泥砂浆封堵,超过2㎝用木条堵塞,施工时用油毡折成90°阻挡,防止漏浆。

2.4试施工(1)道面砼在正式施工前,须先进行试施工。

(2)试施工的主要目的为:对施工配合比及各施工参数进行校核。

(3)试施工前,施工单位须向监理提交试施工申请(用表B-8工程业务联系单),并附试施工区域布置图、试施工方案等。

相关主题